韓春花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步完善和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廣,一些全新的教學理念已逐漸適應實際的課堂教學。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一直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轉化策略;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
在整個數(shù)學教學中,轉換教學是一種相當普遍的學習方法。通過轉化的形式,將陌生的新知識轉化為學生已知的舊知識。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快速了解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系,從而可以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達到提高準確性的目標,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一、轉換策略在小學數(shù)學問題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解決小學數(shù)學問題的變革策略早已浮出水面。在以前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應用基礎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培訓轉換策略的原則包括以下內容:首先,資格原則。當學生面對不熟悉的問題時,他們可以快速輕松地將問題變成常規(guī)問題類型,并將全新的復雜數(shù)學問題變成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其次,簡單性原則。這主要意味著學生可以通過分析問題并打破條件來使問題變得簡單明了,需要徹底分析主題并理解不同術語之間的關系,以免產(chǎn)生誤解。最后,典型原則。在特定的問題解決過程中,老師選擇的問題應該是經(jīng)典問題,以便于學生在遇到類似問題時可以采取適當?shù)拇胧┱页龆筷P系并快速找到答案。
二、在小學數(shù)學解題教學中運用轉化策略的策略
1.從舊知識中引入新知識
由于學生以前未接觸過一些知識,這會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但是當談到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時,學生會更容易接受。教師在講解一些相對不熟悉的新知識時,可以找到與學生學過的知識點共有的知識,然后通過介紹舊知識來突出新知識,將相對不熟悉的知識內容轉變?yōu)橐阎闹R點。例如,小學教科書中的“立方體”部分主要介紹了一些計算周長,面積和體積的方法。這些三維幾何問題,許多學生根本無法理解。例如,邊長為2的立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一些學生沒有空間的概念,因此教師可以從“矩形和正方形”課程中導入它們,從而使學生能夠從移動的二維圖形中形成三維幾何圖像,從而給學生帶來更直觀的體驗,使學生可以輕松理解。
2.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常識,加強理解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數(shù)學的一般轉換通常旨在闡明主題之間的條件和問題,確保學生可以快速解決問題。例如,城鎮(zhèn)居民的生活用水水價,特別是每戶每月用水量:每戶每月用水量在20立方米以下,每戶用水量在1.8元/立方米。其中30到30立方米的使用費是每立方米2.7元。每月用水量超過30立方米的部分,收費標準為每立方米3.6元。小英每個月的水費至少為45元,那么這個月他的家人消耗多少立方米的水?由于學生通常不知道如何處理此類問題,教師可以使用常規(guī)轉換的方法,該教學方法使學生可以部分計算,并最終獲得特定的用水量。
3.簡化復雜問題,提升解題效率
在解決小學數(shù)學問題時,學生經(jīng)常面臨非常復雜的數(shù)量關系或操作關系問題。教師可以靈活地使用變革策略來解決問題,從而可以簡化相對復雜的問題并使之更易于理解。例如,在解決“混合計算”問題時,嵌入思維會影響學生對問題的反應,教師應合理地教給學生,讓學生了解計算的順序,盡可能簡化計算,選擇一種簡單的方法。例如,教師可以轉換問題和表格編號,以便快速得出結論,復雜結構簡單化的方法對開發(fā)學生的觀察能力有很大作用,這種方法能夠讓他們快速找到問題的關鍵并得以解決。
4.轉換抽象圖形,克服空間問題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抽象圖形是重點和難點。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技巧和方法具有局限性,教師可以通過常見的圖形思維習慣來分析和思考某些問題,并且將復雜的方法轉化為簡單的方法,實現(xiàn)學生對陌生圖形和熟悉圖形的有效轉換,降低知識難度。例如,在講授“氣瓶容積”內容時,由于計算氣瓶容積的方法與其他計算圖形的方法不同,教師可以在課程教學中應用矩形體積計算公式,以便學生在計算六角形體積時也可以了解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克服抽象圖形的空間問題,還可以對抽象圖形相關的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
5.利用逆向思維,進行反層面思考
一般來說,積極思考有時會限制思想差異,使某些問題變得更加困難。從而有必要改變思考的方向,以逆向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逆向思維也稱為“不同思維”,這意味著從結果中找出原因,回顧源頭,并在問題的相反層面進行思考。
例如,小紅和阿明本來有36本故事書。小紅捐贈了阿明5本后,兩人故事書數(shù)量是相同的。問:小紅和阿明各有幾本故事書?一些老師會要求學生理解“小紅捐贈了5本之后,兩人的故事書數(shù)量是相等的”,但是,學生通常不容易理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回頭思考。從這個問題可以看出,小紅向阿明捐贈了5本書后,兩人的書數(shù)是相等的,如果想知道小紅最初有多少份,必須取回5份,即18 + 5 = 23,而阿明歸還5份,即18-5 = 13,使用逆向思維,這個問題變得非常簡單。
6.借助數(shù)字圖形,突破思維界限
幾何和代數(shù)教學在許多學校中都是分散的,但是從嚴格意義上講,幾何和代數(shù)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在教學中,教師應密切注意數(shù)字和圖形的不同特征,并教學生使用圖形轉化來解決問題。例如,在研究“分數(shù)的加減法”時,我們經(jīng)常設計一個計算“■+■+■+■”的問題,老師可以指示學生將問題轉換為正方形,其中1代表正方形的面積,并為正方形■,■,■和■上色。學生只需要計算未上漆的面積并將其減去1。這種方法不僅很簡單,而且還避免了一些在計算總分時容易出錯的常見問題。
總之,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活動對于開發(fā)解決學生各種問題的方式非常有用,數(shù)學老師需要嚴格遵守在教學活動中應用轉化策略的原則,提高學生的學習轉化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莉.轉化策略在數(shù)學課解題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9(07):143.
[2]吳敏.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滲透轉化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J].數(shù)學大世界(中旬),2019(04):95.
吉林省梅河口市朝鮮族實驗小學 1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