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悅
摘 要:盲校音樂課程標準以視力殘疾學生發(fā)展為本,尊重和滿足學生的特殊需要,開發(fā)潛能,補償其視覺缺陷;陶冶情操,促進審美能力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以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通過兩年多的新課標教學實踐,盲校的音樂教學質量得以提升,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盲校新課標;音樂;教學實踐
新課標的頒布標志著我國特殊教育的質量發(fā)展和水平提升進入一個新階段[1],旨在提升特殊教育學校實際教育教學的質量。
盲校音樂課程標準以視力殘疾學生發(fā)展為本,尊重和滿足學生的特殊需要,開發(fā)潛能,補償其視覺缺陷;陶冶情操,促進審美能力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以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2]。
通過兩年多的新課標教學實踐,盲校的音樂教學質量得以提升,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一、轉變觀念,改變單一教學模式
談起學校的音樂教學,大家首先想到的模式是教師坐在鋼琴凳上彈琴,教唱歌,學生坐在椅子上學習唱歌。唱歌往往是枯燥的重復。即使是做游戲,也過多地受了目標的影響,顯得有些索然無味。盲校的音樂教學更是如此,由于學生受視力限制,我們的教學顯得有些放不開手,于是學生在律動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培養(yǎng),造成肢體語言進一步欠缺,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是受到束縛。
通過實施新課標,我們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革,改變了單一的教學模式,效果顯著。
(一)“哆—咪—梭”三期二步式分類教學模式
盲校音樂課程標準將小學六年分為三個學段,盲校在此分類基礎上,將小學音樂進行了分類教學?!岸摺洹蟆比诙绞椒诸惤虒W模式,就是以哆(根音)——咪(三音)——梭(五音)三音之間的相互關系來做形象的比喻,將小學音樂課分為三個時期按照課標的要求進行教學,明確各學段目標,把每個時期按學生的掌握程度分為兩個步驟進行授課,該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對音樂的辨析力、檢查力,提高了對情緒的控制力,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二)奧爾夫教學模式
奧爾夫教學法是現代科學、先進的音樂教學法之一。它的教學原理就是先讓學生通過接觸音樂實踐,使他們真正喜歡音樂,然后由教師引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原先的盲校音樂課因為考慮到盲生視力的障礙,不注重學生們的肢體語言,只是以單純的唱歌和演奏樂器為主。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們演唱和演奏的技術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時,表現音樂的能力卻很欠缺,出現面部表情僵硬、身體協(xié)調能力差等狀況。
現在的盲校在音樂教學中突出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即興性,它不僅是對現在正統(tǒng)的教學方式的改革,也是使人通過在音樂里學習打開思路,開發(fā)其它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教師教授《粉刷匠》時,用最簡單的身邊隨處可見的報紙作為刷子和帽子道具,來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用豎笛演奏主旋律;用我們的身體做樂器隨著音樂舞動等等,這樣使每名學生的思路都能打開。學生們都能投入到音樂活動中,當他們手里舞動著自己用報紙做的刷子和帽子時很興奮,連平時最沉默的學生都高興地拿著刷子在墻上充當“粉刷匠”。當一名同學用豎笛吹奏主旋律時,其余同學一邊唱旋律一邊用手和腿做聲勢,同時老師用奧爾夫樂器中的鋁板琴敲長音do和sol烘托氣氛。這樣做達到了“唱、奏、跳”的結合,也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即興性。
二、體現盲校音樂教學的特殊性
盲校音樂教學既要遵循音樂教學的普遍規(guī)律,也應體現自身的特殊性[3]。
(一)重視聽覺能力訓練
從低年級開始,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首先是培養(yǎng)聽的洞察力,要專心地聽。
在一年級新生入學時,教師進行“聽鼓做”游戲,通過一名學生用快慢不同的節(jié)奏來敲擊鼓,讓其他學生做出相應的走和跑的動作,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參與,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
《庫企企》這首歌曲,節(jié)奏感比較強。教師引領低年級學生做報紙游戲時,加入這首歌。先讓學生每個人團個小報紙團,再組成一個大報紙團,放著《庫企企》音樂,進行接龍游戲。每到“庫、庫、庫企企”這段人聲表演時,輪到哪名同學拿紙團,就聽著音樂的節(jié)奏拋起來,再接住。同學們在游戲的快樂中學習了音樂,加強了對音樂的興趣,極大地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二)重視感覺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在音樂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聽覺、觸覺等多感覺配合的協(xié)調性。
感知覺的培養(yǎng)對身心有缺陷的特殊兒童來說更加重要。在教學實踐中,盲校的教師通過聲勢練習和律動練習,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歌謠《小白兔》,在學生熟練用節(jié)奏型念歌詞的基礎上,再加以聲勢,用拍手、跺腳等方式加強節(jié)奏的訓練。學生不僅掌握了節(jié)奏感,而且在一種完全、自由、創(chuàng)造、充滿樂趣的氛圍中進行活動,更加令學生感受音樂。
新教材《身體音階歌》,通過律動,讓學生用身體動作理解了頭頂、腳底、高音、低音,體驗到活動的快樂,從而發(fā)展了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能力和感知能力。
(三)重視空間運動能力培養(yǎng)
在音樂游戲、律動、舞蹈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感知能力。
有一首丹麥樂曲《握手舞》,教師根據學生高低年級的不同特點進行設計,領著學生擺脫桌椅的束縛,在教室拼圖上圍成一個圈做游戲,讓學生在長音出現時做與他人握手、單腿抬、蹲起等動作,并通過感受這些身體動作來保持時間的長短,很直接地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長短?;顒又校瑢W生始終以自己的身體在感受音樂的特點,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且每個學生都能融入到音樂中,無論是低視生還是全盲生,都隨著音樂在“動”。因為教師將低視生和全盲生安排穿插在一組游戲,還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并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空間運動能力。
(四)重視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奧爾夫說過:“讓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創(chuàng)造音樂,是最重要的?!?/p>
他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有創(chuàng)造力。教師們應該抓緊時機給孩子們做創(chuàng)造練習。
以前,盲校教師給學生上豎笛入門課時,先教學生如何吹豎笛,結果造成學生指法和呼吸方法都掌握得不太好,特別是一些全盲生,因為手指肚沒按嚴豎笛孔經常發(fā)出刺耳的噪音?,F在教師經過摸索實驗,先教會他們教師創(chuàng)編的《豎笛歌》。然后讓學生每人用自己手中的笛頭創(chuàng)造出一個與眾不同的聲音,這與平常的豎笛教法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學生們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的狀態(tài)。在動手拆豎笛的過程中,他們顯得很興奮,很快就了解了豎笛的構造。用笛頭吹聲音的時候,有的學生吹得很柔和,有的吹得很刺耳;有的吹得很緩慢,有的吹得很急促。他們之間互相聽并探討著,課堂氣氛很熱烈,學生們?yōu)樽约簞?chuàng)造的音樂很滿意。
三、合理構建課堂評價模式
科學的音樂課程評價,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4]。
(一)評價方法的多樣性
1.鼓勵欣賞式評價
以前的盲校音樂課,經常能聽到“嘿,嘿,你真棒”的課堂評價用語,剛開始課堂效果還可以,后來學生和教師都流于形式,起不到任何鼓勵的效果?,F在的音樂課,教師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鼓勵欣賞式評價。
當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特見解時,給他相應的肯定:“你的想法別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請再說一遍好嗎?”當學生猶豫不決時,給他相應的鼓勵:“大膽地說出你的想法,也許你的想法會給大家新的啟示!”當學生回答錯誤時,安慰他:“你給全班同學提了個醒,相信大家今后都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5]!”這些評價語言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個性差異式評價
學生在學習上的能力是有差異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能力差異,制定層次不同的評價標準。
教師曾教過這樣一名學生,是個全盲女生,動手能力稍差,文化課成績學得很吃力,但喜歡音樂,教師經常找她談心,鼓勵她戰(zhàn)勝自己,教師教她吹豎笛,她是左撇子,按笛孔都是與別人的方向相反的,于是教師為她單獨改寫了豎笛歌謠,默許她與別人按孔方向相反;她摸不準笛孔的位置,掌握不好吹奏方法,教師就手把手地去教她,在教師的鼓勵和啟發(fā)下,經常是她很賣力地吹奏一首完整的歌曲,教師手上已經沾滿了她的唾液,但教師毫無怨言,輕輕地擦拭掉,與她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悅。一學期下來,她已經能演奏四首樂曲了。
個性差異式評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努力后都能享受到成功,并得到發(fā)展。
3.網絡交流式評價
2020年因為疫情的原因,盲校開展了線上授課。這樣,教師就成立了微信群和學生及家長們建立起網絡溝通的橋梁。在這個網絡平臺上,教師經常發(fā)布音樂知識,音樂教育理念,解決學生音樂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家長交流教育學生的心得,一段時間后,家長們對盲校的音樂課有了新的認識,也看到自己孩子的潛力,讓音樂課的評價有了新的方向。
音樂課程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著眼于評價的診斷、激勵與改善的功能。
貫徹落實新課標,不是簡單地執(zhí)行一個國家的課程計劃,作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進取。
參考文獻:
[1]李天順.全面落實課程標準,大力提升特殊教育質量.現代特殊教育,2019,(10):14-19.
[2]盲校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6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1.
[3]盲校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6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31.
[4]盲校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6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33-34.
[5]潘曉丹.賞識每一個學生 感受每一顆心靈—小學音樂課堂中提高即時性評價有效性的實踐研究.mayiwenku.com.
(遼寧省沈陽市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