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娟
摘 要: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初中是小學與高中的過渡階段。此階段的學生,他們已經褪去了童稚的外衣,走進了青春初期,享受著青春期所帶來的美好體驗。在這個階段的學習與生活中,學生不僅要轉換學校的風格,還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新的學習方式以及應對來自身體與心理上的變化。這些內容能讓學生產生對成年的向往,也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與困惑。如果學生不能及時釋放和解決,會出現一些心理上的問題。所以,本文就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引導方式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幫助到同行教師。
關鍵詞: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方式
每個人或多或少會有心理上的問題,有的人可以進行自我釋放,舒緩壓力,放松身心;有的人不能緩解壓力,出現問題的不斷積累和心理問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逐漸被更多人所關注。學生擁有一個健康心理可以讓自己更好、更快地適應當今不斷變化的社會,也會融入到其中,成為社會中的一份子。所以,基于此,如何正確引導學生,釋放學生的壓力,就成為當前心理健康教師需要注重的問題。
一、堅持以生為本來尊重個體發(fā)展
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思維比較敏感,情感比較豐富,會因為一件小事而出現相應的心理問題,并且,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獨立的人格,也有屬于自己特有的生活和學習方式。所以,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出表率,結合以生為本的教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這樣可以讓學生看到教師的榜樣示范后,會對其他人做出相應的方式,從而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例如,以教授“學習的永動機”這部分心理健康的教學為例。每個學生都會有一種學習動機,而興趣則是最好的學習動機。但是,教師會發(fā)現,部分學生沒有對學習熱愛,提不起興趣。這個時候,教師要從學生的根上找到問題的所在。經過調查發(fā)現,那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不算太弱,只是缺乏教師和家長的鼓勵。所以,在心理健康教學過程中,教師選出幾位學生,用鼓勵的方式引導他們。如,有一位學生,好不容易將作業(yè)寫完,并高興地交給教師。但是字跡潦草,還有錯別字。這個時候,教師要尊重學生、鼓勵學生,這樣會刺激學生的學習神經,能夠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鼓勵與支持,學生會認真對待學習、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并且,經過教師的引導后,學生的心理已經被這樣的行為所印刻,在未來的時候,也會去鼓勵、表揚其他人。只有堅持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尊重學生的人格,才能樹立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
二、設立獨立教室,釋放心理壓力
相比較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初中生已經開始擁有屬于自己的秘密,學生一般不會將秘密告訴給其他人。如果這個秘密是沉重的壓力,部分學生性格內向,沒有可傾訴的對象,不愿意也不容易將自己的想法吐露出來,這就會給學生帶來不小的心理壓力。對于心理壓力來說,壓力越大,需要承受的能量也越大,不及時釋放,會讓壓力越積越多,從而會讓學生出現過激的心理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教師要意識到學生的這一心理,通過設立獨立的教室,為學生提供傾訴的空間,用不一樣的方式,幫助學生釋放自己的心理壓力,從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例如,當前的社會是互聯網社會,也是信息化社會,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設立網絡心理健康教室,讓學生在網絡教室中,暢所欲言,盡情釋放自己的問題,教師再利用心理健康內容,引導和幫助學生。如,一位學生表示自己之前的學習成績比較好,但是進入初中后,學習難度加大,學習效果不高,自己不管怎么努力學習,都沒有效果。并且,自己比較內向,無法向教師提問,也不敢開口,導致自己現在非常自卑,這樣給自己帶來不小的壓力;或者,另一位學生自己因為樣貌的問題,經常被同學嘲笑,而出現不自信的心理問題等等。讓學生將自己的問題說出來后,教師給予相應的引導方式。當然,在網絡教室中,通過采用匿名的形式,學生也愿意將自己的問題說出來。而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夠緩解學生內心的壓力,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三、開展豐富多樣的集體活動
人類是一種群居的生物,需要自己去融入到社會中來,從而實現自己的正確價值。對于學校的學生來說,設計集體活動能夠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所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集體活動,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與他人進行交流與溝通,構建屬于自己的人際關系,而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交際的過程中,形成良好、健康的心態(tài),讓學生在與人對話的過程中,展示自己、提升自己。同時,集體活動的開展,還能讓學生獲得集體榮譽感,培養(yǎng)學生的群體價值觀念,確保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多樣性的集體活動,拔河、接力賽、文化比賽等,在集體活動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參與表現,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在教學中設計針對性的內容,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實現心理健康,為全面發(fā)展打造基礎。
總而言之,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來說,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社會和教育所關注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優(yōu)異的品質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主要方向。為了讓學生的心理更加健康,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心理情況,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想方設法引導學生主動加入到心理教育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意識。然后再結合實際問題來提出應對措施,這樣才能從根上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具有更加健康的心理。
參考文獻:
[1]王玲,何海英,王梅,等.心理健康教育對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17(005):634-635.
[2]李群,金燕,孫遜.心理健康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
(陜西省西安市浐灞絲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