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保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教學背景下,教師應注重德育滲透,將其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關鍵,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yǎng),還要注重陶冶學生的情操,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有效發(fā)展。在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中,德育工作也會受各項不良因素的影響,導致德育工作無法有效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影響教學的整體質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該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將德育工作滲透到教學實踐中,使小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習到更多知識,文章重點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為教師提供更多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新課程教育改革在不斷推廣、實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F(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師應樹立新課程理念,加強對小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視,強化“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加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此外,語文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將德育充分滲透到語文教學工作中,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道德思想水平,從而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推動德育工作順利開展,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合理運用情景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xiàn)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教師應合理運用情景教學法,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時間,應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合理地運用情景教學方法,從而將德育內(nèi)容滲透到語文教學中,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到語文基礎文化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播放一些和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視頻和圖片,從而將教學內(nèi)容更直觀地展現(xiàn)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此外,教師在講解語文課文時,可以讓喜歡表演的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讓學生融入到教學情境中,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課文所傳達的中心思想。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孔子拜師》這篇課文時,可以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孔子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孔子在文學上的貢獻,然后讓不同的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了解到孔子的優(yōu)良品行和謙虛學習的態(tài)度,并引導學生學習孔子的學習精神,從而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發(fā)揮出德育工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二、豐富語文教材內(nèi)容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思想不夠成熟,對很多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難題,教師應根據(jù)小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學內(nèi)容,合理選擇教學方式,引導小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從而加深對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由于小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能力有限,一般小學語文課本內(nèi)容比較簡單,但其課程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例如,在關心他人、團結互助、誠實守信等方面都有涉及,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前,仔細研讀課本,充分發(fā)掘教材中的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
例如,在講解《我是什么》這篇課文時,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條件下會轉變換成不同的形態(tài),從而引導學生樹立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保護大自然的資源,使學生從小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加注重水資源的節(jié)約利用;在《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讓學生了解邊疆學生的生活,從而教育學生團結友愛,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特點,這樣學生在生活實踐、與人交流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感受團體的重要性,尤其在和學生相處時能夠互幫互助,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進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講解《觀潮》這一課時,可以向學生播放錢塘江潮水的一些視頻,讓學生體會錢塘江漲潮的壯觀,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使學生更樂于參與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
三、提高小學生的實踐能力
語文課堂實踐環(huán)節(jié)強調德育內(nèi)容的有機滲透,實踐教學活動是小學語文教學課程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語文教師應該詳細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特征以及認知需求,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喜好,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從而保障德育工作開展的及時性和高效性。
例如,教師在讓學生寫關于“我愛我家”這一話題的作文時,應引導學生多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學生體會父母的辛苦,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家長的熱愛,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寫的文章更有真實感,還可以促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感情;再比如,教師在講解《失物招領》這篇文章時,讓學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導學生多向課文中的學生學習,不管是在植物園還是在其他地方,都不要亂扔垃圾,幫助學生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并以課文題目為基礎做延伸,讓學生養(yǎng)成拾金不昧的好習慣,豐富課程內(nèi)容,從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預期目標。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科目之一,教師應該加強對語文教學的重視,注重德育在教學過程中的滲透,為進行其他科目的學習提供基礎保障。在新課程改革日益推進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德育內(nèi)容,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德育內(nèi)容滲透到實際教學過程中,這樣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彩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教研版),2018,000(003):235.
[2]杜生艷.教書育人潤物無聲——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赤子,2018,000(012):262.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花崗鎮(zhèn)花崗學區(qū)孫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