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學是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途徑,所以,創(chuàng)新學校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勢在必行。小學階段的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小學數學教學注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是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重點。在這些因素中,學生解題能力與數學學習效率密切相關,因此強調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本文就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探討,目的在于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題能力;教學探討
小學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但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由于不同的經歷和思維方式,其理解問題的能力也會不同。邏輯思考關系到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進而影響其解題能力。多年的研究表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較差,其主要原因在于思維上的局限。因為學生的經驗和思考問題很少,所以常常使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解決數學問題。為此,本文對小學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作了簡要的分析與闡述,旨在有效地提高學生解題能力,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與要求。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目標和策略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導思想,以“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為主要目標,促進學生實現綜合全面發(fā)展。研究結果表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發(fā)現、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探索、實踐能力,并能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形成數學核心素養(yǎng)。另一方面,為有效促進教育的發(fā)展,如何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已成為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過去的教育模式以應試教育為主,教師片面講授基礎知識,完全忽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無法使得學生的培養(yǎng)適應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在新的時代發(fā)展下,教師應重視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有效地把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從過去的傳授知識轉向對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教學中,從而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
二、培養(yǎng)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措施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問題,積極提問。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把數學生活問題與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生活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不斷發(fā)散思維,完成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
比如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課程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超市購物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上課之前,讓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實際情況,到附近的超市進行價格、銷售等方面的調研。通過積極引導學生在教室里建立超市購物環(huán)境,讓學生展示收集整理的商品價格信息。經過仔細觀察,學生會發(fā)現其中的數量關系,并嘗試根據已知的情況來設置分析問題。例如由教師提問:三斤蘋果和一盒巧克力一共花費25.2元,每盒巧克力5.3元,問一斤蘋果要多少錢?讓學生認真地閱讀問題,提取重要信息,在主動建立數量關系的同時,靈活地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內容,在循序漸進的推理中,最終解決數學問題,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加強生生交流
對于問題的解決,除了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外,還包括與同學之間的合作和交流。目前,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也應認識到這一點,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引導學生自由討論、自由表達,進一步展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效率與效益,真正實現數學教育培養(yǎng)目標。
例如在教學《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這一課程時,教師可結合多媒體等輔助手段,以現實生活為起點,呈現各種軸對稱圖形,引導學生觀看。然后,教師可以根據所學內容,讓學生觀察、分析看看這些圖形具有著怎樣的特征。在學生積極回答交流后,再引導學生舉例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這一特征的事物和現象。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討論、交流,促進教學活動順利有序地開展。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學會傾聽,增強合作能力,增強集體意識,為實現有效教學提供保證。
(三)設立合作小組
在新的教學要求下,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多方面地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小組討論、學生回答等方式,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不同的興趣小組,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共同學習和進步。上課時,教師可以給每個小組設定一個學習主題,讓每個小組的成員進行討論和分析,最后每個小組選出一個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討論結果。在討論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其他學生也可以幫助解決問題,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和討論,學習其他小組的優(yōu)點。教學過程中,教師組建學習小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當前小學數學教育對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不夠,缺乏一定的方法和策略,這是影響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效果,以及影響學生綜合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切實提高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效果,改變這一教學困境,作為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把握整體教育規(guī)劃,靈活設計,真正把理論與問題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解題思維,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宏改,鄧琰.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與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9(46):117.
[2]李穎.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J].新課程(上),2019(02):202.
(重慶市黔江區(qū)人民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