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璐
摘要:航空公司的運營,盈利水平與成本的優(yōu)化密切相關。以往的研究觀點過于強調運營成本控制,而忽略了航空客運服務的質量,造成航空公司的市場競爭力下降。面對多層次的需求水平,多種不同消費能力的客戶,需要航空公司有針對性的提供客運服務。在此前提下,文章從市場基本概況,管理運營重點,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市場競爭動態(tài)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管理運營的重點,并進行了預測展望,以求對航空客運服務質量改善,提高航空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航空公司;成本;優(yōu)化
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而與之相伴的商務,旅游等客運需要快速增長,促進了國內航空業(yè)發(fā)展。國內航線目前大約有三十多家航空公司參與市場競爭,如果加上在中國運營的國際航空公司,總數量則過百。航空客運是一個準入門檻相對降低的行業(yè),如何在行業(yè)競爭激烈情形下取得優(yōu)勝,通過成本優(yōu)化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成本優(yōu)化是一個全局性的管理問題,需要管理者慎重,全面地思考問題。
一、客戶分層以及服務的相對優(yōu)勢原則
在探討成本優(yōu)化原則和方法時,首先,要明確第一個原則,優(yōu)化成本不是盡可能降低成本,以往的成本優(yōu)化方法過于強調成本的控制,對于成本的壓縮。成本壓縮是一個雙刃劍,過于嚴格的控制成本往往帶來的是員工責任心的降低,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推諉等影響公司服務質量和信譽的問題。其次,市場上存在多種消費能力不同,需求水平差異的客戶,對于傾向于高質量服務而對價格不敏感的客戶來說,控制成本可能影響客戶的服務體驗,從而影響了航空公司獲得優(yōu)質客戶和盈利的能力;對于價格敏感而對服務要求普通的客戶而言,壓縮成本來獲得此類客戶是可行的方法。成本的優(yōu)化而不單獨強調成本壓縮,原因之一也在于此,對于航空公司來說,首先要明確定位,對公司的服務對象進行分類,對于不同類別的客戶采用不同的方式,滿足客戶的服務體驗需求,從而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
航空客運可以分為全服務航空公司和廉價航空公司。目前中國廉價航空較少,以春秋航空為代表,其他航空公司都是全服務面向中高端客戶進行影響,而廉價航空公司面向經濟型客戶,那些對客票價格極其敏感的客戶。在進行成本優(yōu)化時,采用的管理策略不能相互套用,需要針對性的成本管理策略。進行成本優(yōu)化時,首先要市場定位準確。航空公司在經營活動中,存在顯著的“二八定律”現象——即大約20%的VIP客戶為公司帶來了80%的利潤,而80%的普通客戶,帶來的是20%的營業(yè)利潤。
在進行成本優(yōu)化時,如果公司的目標是以高級客戶為主,中等客戶為輔,那么就需要對本地市場的規(guī)模,客戶的需求特征,習慣偏好等了解透徹,了解客戶的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這些并不是越趨向于完美越好,而是“次優(yōu)策略”,在動態(tài)的市場競爭中,需要航空公司比你的競爭對手做的好,而不是無限地追求服務質量的完美,導致運營成本的高企,甚至于無法控制。所以了解競爭對手的特點和短板,對客戶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之上,針對不同的客戶類型,提供不同的客戶服務,來滿足不同層次客戶需求。這是一種較為實際的管理競爭策略,在優(yōu)化成本的同時,通過管理迭代,改善自身服務質量和服務提供能力。
對于以客運服務為主的航空公司來說,服務的標準化和差異化是客戶最為直接的體驗。服務標準化是指服務流程和服務水平的一致性;服務差異化是指同行之間服務特征的差異,比如相對其他公司,某個公司在客戶出行的銜接上,時效性上做的更好,客戶搭乘航空器更省時,和汽車等乘用工具無縫銜接,通訊服務不中斷。服務有許多特性,尤其運輸服務來說,運輸的位移服務僅僅是基本服務,在此之上,提供標準化,差異化的服務是優(yōu)化成本,改善客戶體驗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客流增長波動,機隊規(guī)模增長和油價波動所形成的經營波動
中國航空監(jiān)管當局對航空安全極為重視,各個航空公司也對飛機安全運行極為重視,十年以上的客機數量較少,大多數飛機的機齡較短,對于航空公司來說,攤銷折舊成本較高,運營成本較高。各大航空公司的安全策略帶來了較高的折舊成本,對于客機來說,保養(yǎng)得當的飛機在常規(guī)20年的生命周期里,飛機的安全性都是較高的,無需加快飛機的折舊,目前的管理策略使得航空公司的折舊成本較國際同行來說過高。
機隊規(guī)模。中國的航空乘客的規(guī)模快速成長,各個航空公司為了爭搶客源,極速擴張機隊規(guī)模,在十年前100架以上的航空公司數量較少,而目前來說100架飛機以下的航空公司較少。機隊規(guī)模的迅速擴大所帶來的成本壓力也是管理成本的一個重要方面。由于飛機的單價成本較高,在擴大機隊規(guī)模時,無論是通過融資形式擴大機隊還是自購擴大機隊,對于航空公司來說,成本壓力都會較大。即使通過資金壓力較小的融資形式擴大機隊,但所謂的資金壓力較小僅是指在初始階段支付融資款時的壓力小,對于后續(xù)現金流的要求變高,在目前行業(yè)競爭激烈,油價成本變化的情形下,保持長時間的現金流的穩(wěn)定性,對于航空公司來說,也是對管理層的管理運營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
機隊采購方式。國內的航空客運公司采購飛機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自行采購、融資租賃和經營性租賃,其中自行采購的飛機和融資租賃的飛機被歸并在公司的資產表上。自購飛機顧名思義,就是航空公司利用自有資金進行采購,這種方式在公司資金充沛,乘客規(guī)模保持穩(wěn)定情況下適用,對公司后續(xù)資金的壓力小。在航司和飛機公司簽署協(xié)議之后,航空公司先行支付一定比例的購機款,然后在于協(xié)議規(guī)定的日期分批分次付清余款。一般航空公司通過自有資金、商業(yè)貸款或者其他融資方式籌集購機資金。
飛機經營租賃是指承租人(航司)向出租人(飛機公司關聯的金融租賃公司)租金飛機并支付租金的經營行為,一般來說出租人是波音或者空客的關聯公司,但法人獨立,航司通過出租人租借飛機,獲得租期內飛機的使用權,在租賃期限結束時,承租人(航司)將飛機退還出租人(飛機公司關聯的金融租賃公司)的一種交易行為。對于經營租賃飛機的租金,在租賃期內各個期間,航空公司應當按照直線法計入當期損益。
融資租賃相當于融資買飛機,類似于普通居民通過分期付款購買住房。當航空公司希望引進飛機時,如果一次向制造商付清購機款對現金或者資產負債率的壓力太大時,與金融機構簽訂協(xié)議,例如約定航司首付30%左右,其余款項在合同規(guī)定的租期內,分批分次連本帶利還清即可。上述三種不同的財務方法對于航空公司計算成本有較大的影響,無明顯的優(yōu)劣之分,而結合不同航空公司所處市場競爭形勢,有適合和不適合的區(qū)分。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尤其是最近二十年的經濟快速發(fā)展,居民消費提升,加之國內高速公路網絡,鐵路網絡的不完善,相比路網發(fā)達的日本、德國仍有較大的增長潛力。這些長途運輸基礎設施的不完善,使得航空客流的增長比率增速更快。各個航空看到相關商機,投入大量資金到機隊的擴張上面;但是客流的增長以及規(guī)模的保持,國際油價的波動周期不一致,有時周期疊加,會對航空公司產生意料之外的沖擊。例如在全球經濟放緩甚至停滯,油價下跌的情況下,尤其是油價下跌比例小,而客流下跌比例大的情況下,在機隊規(guī)模較大,無法壓縮成本的情況下會對航空公司的經營產生較大的影響。即使在經濟前景看好,居民消費增長,客流快速增長,但伴隨國際油價的上升,即使營收上升,如果人工,油價的上升比例大于客流營收增長的比例,那么在經濟前景看好的情況下,機隊規(guī)模的擴張帶來的影響也不一定是正面影響。
以近五年的中國航空為例,根據收集相關財務數據,機隊規(guī)模的擴張占到了國航營收35%左右的比例,油料成本占到了營收大約40%的比例,這些對于航空公司來說都是難以壓縮的固定成本,在客流波動時,可能立刻會反映到公司的盈利水平上。時刻監(jiān)控機隊規(guī)模變化,油價變化以及客流變化帶來的綜合影響,分析三者之間的關系,是航空公司管理的重要問題。合理的機隊規(guī)模,優(yōu)化公司的成長曲線的成本曲線,是公司長期經營能力的挑戰(zhàn),是影響航空公司經營的全局性問題。
三、匯率的變化影響
目前民航主要的航空器都來自空客或者波音,需要使用外匯和飛機公司進行交易,匯率的波動對于航空公司影響不可忽視,以人民幣兌美元的幣值最近三年的高點在6.3:1美元,地點接近7:1,人民幣貶值比率大約在10%左右,這種大比率的匯率變化,可能侵蝕掉航空公司的微薄利潤,可能直接將管理粗曠的航司帶入虧損境地。
如何避免這種處境,加入外匯期貨市場,通過外匯期貨進行套期保值,從而避免外匯比率的大波動帶來的變化是一個可行的方法。對于中小型航空公司來說,目前為了保護中小航空公司,大都委托中航材公司進行飛機的整批采購,以降低成本,在通過中航材進行非集采購時,也會面臨同樣的支付問題,促進中航材參與國際金融市場,通過外匯期貨進行套期保值,規(guī)避波動過大所帶來的風險變化,也是一個較好的辦法。
四、未來的競爭趨勢分析
航空公司在中國目前屬于半壟斷行業(yè),在行業(yè)準入和運營如購票,航線劃分等環(huán)節(jié)存在著較多的行政管制,目前在國內航空領域,并無外航參與競爭運營,但隨著中國對外市場的開放度提高,在未來難免遇到外國航空公司的競爭,尤其是中國的人口規(guī)模和收入水平的增長,對于世界各國航空公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如何在國內外競爭環(huán)境下獲得市場空間,取得競爭優(yōu)勢,需要國內航空公司的未雨綢繆。
目前國內航司在開展國際業(yè)務時,需要加強和國際航空公司的管理交流,在成本結構方面,通過對照找出差距,找到管理的薄弱處,從而改進。就目前來說,國內的航空公司的折舊攤銷以及油料成本在公司的成本結構里,占比較大。相比較國際航空公司而言,國際同行成本占比較大的反而是人工成本,大約占到航空公司總成本的四成到五成。這和國內航空業(yè)形成了鮮明對比,國內航空傾向于采用新飛機擴大機隊,這些經營活動形成了較為重要的成本組成成分,人工成本由于中國人口資源充沛,反而占比較低,但這些特征尤其是人力成本方面的競爭優(yōu)勢,在未來將難以維持。目前中國年新增人口大約在1400萬~1700萬左右,相比于過去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年新增2500萬以上的人口速度,目前中國的人口增速已經到了近30年的低點,各個行業(yè)的人力成本都在不斷地迅速攀升,在未來,仍然會有或快或慢的上升,如何在人力成本上升的情況下,改善提高服務質量,適應市場競爭,取得競爭優(yōu)勢,也是航空公司在運營的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由于歐美發(fā)達國家尤其是歐洲的工會組織在社會中作用較強,對航空公司的人工成本壓力較大,如果在進行國際競爭時,不可避免的需要接觸歐美國家的工會組織,需要滿足其監(jiān)管條件,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未雨綢繆,提前規(guī)劃的管理問題。
參考文獻:
興業(yè)證券.南方航空專項研究報告[EB/OL].www.hysec.com/f/tsnr/[D2015]/2015-02/TSNR100/26/RR_3003067988.pdf.
(作者單位: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