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 云
(蚌埠學院 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安徽 蚌埠233030)
檸檬酸是生物體內主要的代謝產物之一。1913年首次報道黑曲霉能生成檸檬酸,檸檬酸生產的方法由提取法變?yōu)榘l(fā)酵法,檸檬酸為三羧酸循環(huán)過程中的中間產物[1](P229-230)。 檸檬酸發(fā)酵液中的其他有機酸主要包括谷氨酸、葡萄糖酸、草酸、蘋果酸、乳酸、丙酮酸、乙酸、α-酮戊二酸、丁二酸、富馬酸、烏頭酸和衣康酸等[2](P65)。 有機酸含量過多,會影響檸檬酸的純度,降低檸檬酸轉化率。
目前對有機酸含量的檢測方法很多[3][4](P121)[5-6],高效液相色譜技術應用于有機酸的含量檢測也有很多報道[7-14],但已有的報道中測定的有機酸品種有限,同時測定多種有機酸的報道不多。 本實驗利用高壓液相色譜同時測定檸檬酸發(fā)酵液中的有機酸,通過選擇適合的流動相pH 值、流速、柱溫、檢測波長等,擬建立準確可靠、簡潔快速有效的檢測方法,同時分析檸檬酸發(fā)酵液中的12 種雜有機酸,以期為檸檬酸發(fā)酵工藝的優(yōu)化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檸檬酸發(fā)酵液, 中糧生化檸檬酸生產線提供;乙腈(色譜純),美國Tedia 公司生產;谷氨酸、葡萄糖酸、草酸、蘋果酸、丙酮酸、乳酸、乙酸、琥珀酸(丁二酸)、富馬酸(延胡索酸)、烏頭酸、衣康酸、檸檬酸標準品,百靈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1200 安捷倫色譜儀;Diamonsil C18 (4.6 mm×250 mm);檢測器:PDA 檢測器。
2.3.1 標準酸混合液的配制
表1 混合標準液的配制 g/100 mL
因雜酸含量不定,為定量準確,配制多級混合標準液。 標準液采用蒸餾水配制,用0.22 μm 的濾膜過濾。 混合標準如表1 所示。
2.3.2 各種有機酸的定性和定量
(1)定性用各種有機酸的單一標準液分別進樣,記下保留時間。
(2)定量用五級混合標準液,做標準曲線定量。
2.3.3 色譜條件
色譜柱 Diamonsil C18(4.6 mm×250 mm);流動相為0.1%磷酸溶液∶乙腈=96.5%:3.5%; 流速0.50 mL/min;檢測器PDA 檢測器;檢測波長210 nm;柱溫 25 ℃;進樣量 10 μL。
取檸檬酸發(fā)酵清液,稀釋10 倍,用0.22 μm 的濾膜過濾后進樣分析。
3.1.1 色譜柱的選擇
針對有機酸組系,C18 柱在色譜應用中是應用最為廣泛的色譜柱,故選擇C18 柱分析。
3.1.2 流動相的選擇和配制
(1)磷酸為 0.1%,pH 為 2.0,分離度較好;
(2)用0.1%磷酸與乙腈混合溶液作為流動相,調整磷酸溶液與乙腈的比例分別為90:10、93:7、96:4 和99:1 進行預實驗,選好比例范圍,再細化流動性配制比例,確定96.5:3.5 為流動相最佳配比。
3.1.3 檢測波長的選擇
將各種檢測用標準酸在200~254 nm 吸光度下進行PDA 掃描,各酸在210 nm 左右均有較大吸收峰,確定適宜檢測波長是210 nm。
3.1.4 進樣量的選擇
用標準有機酸混合液按 5 μL 和10 μL 的進樣量進行適宜進樣量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 5 μL 進樣量時,峰形較小,10 μL 進樣量時,峰形適中。
3.1.5 流速的選擇
分別以流速 0.4 mL/min、0.5 mL/min、0.6 mL/min、0.7 mL/min、0.8 mL/min、0.9 mL/min 和 1.0 mL/min 進樣分析。流速為0.4mL/min、0.5 mL/min 和0.6 mL/min時分離效果較好。 流速高,峰分離度差;流速低,分析時間長, 柱效差。 綜合分離度和柱效, 確定0.5 mL/min 流速為最佳流速。
3.1.6 柱溫的選擇
根據(jù)色譜理論[4],柱溫是影響柱效和分離度的主要因素。柱溫升高可以降低流動相的粘度和提高樹脂的傳質效率,但是溫度過高,不利于色譜柱的維護;同時,分析時間過短,也不利于分離。 因此,在0.5 mL/min 的流速下, 依次升高柱溫至20℃、25℃、30℃和35 ℃時,發(fā)現(xiàn)柱溫為25 ℃時分離效果較好。
3.2.1 有機酸的定性
分別用單一標準進樣,用保留時間給各有機酸定性(見表 2)。
表2 12 種有機酸標準品保留時間
3.2.2 有機酸的定量
利用外標法對檸檬酸發(fā)酵液中的有機酸進行定量。 利用五級混合標準液做標準曲線,以各有機酸對照品質量濃度X 對峰面積進行線性回歸,相關性R2均大于0.999,色譜圖見圖1 和圖2。
圖1 有機酸混標色譜圖
圖2 檸檬酸發(fā)酵液中有機酸液相色譜圖
3.3.1 重現(xiàn)性
將檸檬酸發(fā)酵液重復進樣5 次,低含量雜酸的重現(xiàn)性如表3。
表3 方法的重現(xiàn)性實驗結果
從表3 可以看出,除了富馬酸、衣康酸幾個痕量數(shù)據(jù)外,各有機酸含量的相對標準偏差(RSD)在0.32%~4.16%之間,重復性較好。
3.3.2 方法的回收率
在檸檬酸發(fā)酵清液中加入各種固體標準酸適量,超聲混勻,進行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加入量和檢出量的計算回收率結果如表4。
表4 回收率的統(tǒng)計
從表4 可以看出,有機酸發(fā)酵液中各有機酸加標回收率為96.22%~105.00%,方法的準確度較高。
按照前文樣品前處理和色譜分離條件,準備測試樣品和設置色譜條件。 測定生產菌(SC)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發(fā)酵,其他工藝條件相同時,發(fā)酵終點液中的有機酸含量測定結果見表5。
表5 不同發(fā)酵溫度下發(fā)酵終點液中有機酸含量 g/100 mL
由表5 可以看出,發(fā)酵溫度越高,檸檬酸產酸越低, 谷氨酸等其他雜酸越高, 根據(jù)每種雜酸的變化趨勢, 還可以進一步分析代謝過程的關鍵控制點。
測定不同菌種在不同溫度下的發(fā)酵,例如出發(fā)菌(CF)和誘變菌(YB),發(fā)酵終點液中主要雜酸含量的測定結果見表6。
表6 不同發(fā)酵溫度下發(fā)酵終點液中主要有機酸含量 %
由表6 可以看出,谷氨酸等其他雜酸含量隨著溫度的升高有明顯升高。 同時,經(jīng)過誘變的耐高溫菌株,在高溫發(fā)酵的時候,谷氨酸等雜酸含量有明顯降低。 結果表明,HPLC 分析有機酸的方法,可以為菌種、發(fā)酵條件及發(fā)酵過程分析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
本文采用HPLC 法測定檸檬酸發(fā)酵液中的12種有機酸雜質含量, 色譜柱為Diamonsil C18 (4.6 mm ×250 mm), 流動相為 0.1%磷酸溶液: 乙腈=96.5%∶3.5%, 流速為 0.50 mL/min, 檢測器為 PDA檢測器,檢測波長為210 nm,柱溫為25 ℃,進樣量為10 μL。 該方法測得的各有機酸相對標準偏差為0.32% ~ 4.16%,加標回收率為96.22% ~ 105.00%。該方法簡便快速、選擇性好、準確度高,可適用于檸檬酸不同發(fā)酵時間點的數(shù)據(jù)監(jiān)控,也可用于監(jiān)控指導檸檬酸后續(xù)提純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