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小梅
有人說教育是一場旅行,徜徉在秀山麗水之間,觸摸一道道風景,見證生命成長的傳奇。于我而言,這旅行的途中有詩意,有溫暖,有驚異,有淚水......回眸23年的教育工作經歷,品味每一處風景的滋味,在通往夢想的路上,那一次次站在十字路口的風景,讓我刻骨銘心。
陰差陽錯
1998年8月,江蘇省海安縣實驗小學。
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我?guī)е鴮ξ磥淼你裤絽⒓恿碎_學第一次會議。當我聽到自己被安排負責五年級(1)班數學教學任務后,腦子一下子懵了:我在實小的實習科目可是語文呀!無助和委屈的眼淚奪眶而出。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華應龍那時是海安實小負責教學的校長,課務由他安排。在老校長翟樹烈的點撥下,第二天我來到華老師辦公室。華老師向我表達了歉意,當時學校正在準備省級實驗小學的督導工作,他表示一個月后可以幫我調整過來。因為我是畢業(yè)于南通高師五年制大專班,他以為是不分科的。我卻說:在數學上我可是什么都不懂,請您做我的師父吧!就這樣,1998年9月10日,“青藍合同”的簽訂會上我就成了華老師兩個徒弟中的一個。
應該說,我們這批師范生的底子還是不錯的,當時我以高出海安縣重點高中錄取分數線30分的成績考入南通高師五年制大專班,據說師范同學中還有好幾個狀元呢。那時的五年制師范培養(yǎng)模式的確也沒有很早進行文理科分班,五年中的前四年一起學習包括小語、小數教學法在內的所有課程,師范四年級我在通師二附小進行了包括語、數各科在內的全科實習。最后一年文理選修,相關課程走班學習。師范五年級的我在通師一附小進行了語文分科實習,畢業(yè)前再次在海安實小進行語文分科實習,基本就確定了將來任教的學科方向。所以,開學會議上滿懷期待下的當頭一棒,我的茫然無助可想而知。
華老師推薦我日常向辦公室朱祥池老先生學習,我便每日虛心學習朱老師的教學設計,帶著自己對小數教學法的理解和師范四年級實習中執(zhí)教過幾節(jié)數學課的經驗,我揣摩著朱老師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設計的意圖,又從新華書店買來所有年級的備課指導手冊學習。那時的海安實小毗鄰海安中學,每個夜晚,伴隨著海安中學的鈴聲,我都在辦公室和高中學子們一起上自修。讀教材,讀優(yōu)秀課例,一筆一劃寫教學設計,做教具,認認真真做好第二天上課的準備。
一個月中,我更是多次走進師父華應龍的課堂,課堂上學生被他牢牢吸引住一起探究的場景,20多年后的今天在我的腦海中還是如此清晰。這不就是我心中理想的課堂嗎?悄悄地,我的心底升騰起一個數學夢。以至于在當天的睡夢中,我真的做了一個夢,夢見若干年后,我們師徒三人同臺演繹某種教學思想。
一個月后,華老師征詢我的意見:要改過來教語文嗎?我卻不愿意再改過來了。要說一個月就已經體會到數學教學有多少樂趣,那是假話,但我卻覺得師父華應龍的數學課堂特別神奇,令人向往,我在師父的帶領下特別有干勁。緣于師父的人格影響,耳濡目染之下我踏上了數學教學之路。從此就有了我們師徒三人經?;ハ嗦?、評課的點點滴滴,我也在這其中跌跌撞撞地成長。師父到新校區(qū)管理,北校區(qū)留下四、五、六年級,我便每天上好第一課,利用學生出操時間,急速蹬上自行車,趕往南校區(qū)去聽師父的課。南北校區(qū)大約15-20分鐘的車程,需要穿過4個紅綠燈,常常我會眼鏡上冒著熱氣地坐在師父教室后面。時間會說話,學,思,行,悟,從第一次上學科“每日一課”時緊張得滿臉通紅,到學期結束上年級考核課的鎮(zhèn)定自若,再到外出送教時的從容坦然,一課一課的磨煉中,我逐漸觸摸到了數學教學的門道:在鼓勵和期待中帶領兒童學會思維。
我還跟著華老師研究化錯,華老師指導我把學生的錯誤當做資源,分類記錄分析,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后續(xù)教學。他說,學校、教室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如果我們把學生寶貴的差錯看作“加倍努力”的“乘號”、需要攻克的“城堡”、資源豐富的“礦場”、此路不通的“路標”,那么不但學生高興得又蹦又跳,老師的嘴角也會像一個個“對勾”那樣“往上翹”。而且我們更能聽到學生成長拔節(jié)的聲音,課堂也會因此成為師生生命撞擊的天堂?,F在看來,這其實就是師父在指導我要“容錯”,以及如何從學習的角度有效進行化錯教學。那是我?guī)У牡谝粚卯厴I(yè)班,畢業(yè)考試數學成績竟然在年級中名列第一?!板e若化開,成長自來”,對于我這樣一個教育崗位上的新兵,也正是因為堅持用了師父的“化錯寶典”,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我是幸運的,受益于華老師的指導,能從一個相對高度出發(fā);我是幸運的,緣于華老師的引領,站在教育的十字路口,向左,還是向右,我找到了人生的追求方向,走向數學成長之路。2000年4月我在師父指導下參加縣、市數學教學比賽均獲一等獎。
服從大局
2000年8月,我以南通市小學數學和思品教學一等獎的成績調至通師二附小。然而,命運真是跟我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學校又因為需要,安排我教二年級語文。
當吳和平校長對我說:“你無論如何今年要幫我這個忙……”作為學校的新人,我心里有再大的委屈,也只好放下一切,顧全大局,服從安排。
師父華應龍在一次次通信中開導、勸慰我:
——有句話叫“曾經滄海難為水”,豐富的經歷就是財富,酸甜苦辣皆有營養(yǎng)。更何況,你是由教數學教得小有成就而服從學校需要改教語文的,“付出總有回報”……
——第一是帶好自己的班,愛好自己的學生;第二是教好自己的課,每節(jié)課爭取都有收獲;第三是寫好自己的文,多讀多積累;第四是處好自己的世,多看修身方面的書。每一次機會都要抓住,努力了就問心無愧。
……
是啊,受挫一次,對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層;不幸一次,對世間的認識提高一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要想獲得成功和幸福,要想過得快樂和歡欣,首先要把失敗、不幸、挫折和痛苦讀懂。
我逐漸調整好心態(tài),艱難但很努力地行走著。面對二年級的學生,一開始上語文課時,發(fā)現常常有學生啟而不發(fā),或者明明一個簡單的問題,他就是沒有動腦筋積極舉手發(fā)言,心中可真急呀!下課了,我還在苦惱著,語文課上要真正激起學生的思維熱情怎么如此之難呢?喚醒可真是一門不簡單的藝術?。∥液孟笠幌伦幼兊靡稽c都不會上課了。但我沒有氣餒,而是以有深度的問題,多樣性的鼓勵話語,更多的給予學生機會,更多的形式,再試!后面的課堂,在誘發(fā)兩種觀點的爭論中,果然形成了課堂高潮。觀察說話課是二附小低年級特有的課型,我三番五次,死纏爛打向隔壁二12班的楊金萍老師(現已為崇川區(qū)教體局副局長)申請聽她的家常課,再搬到自己班嘗試。
教學中,我始終踐行著師父華應龍的教導:以愛心、熱忱、高效去贏得學生的喜愛、學生家長的青睞!孩子生命成長中的校園生活質量,課堂生活質量是極其重要的,只要教一天語文,我就要對我的學生負責,自己努力了就問心無愧。期末考試后,老教師悄悄告訴我,我班級的語文學習水平竟然在年級前列。我還在備課組內老師的指導下成功上了語文研究課,這些都給予我莫大的信心!
與此同時,我向學校遞交重教數學的申請,第一年學校沒有同意。
孩子們也升到三年級了,經過一年的摸爬滾打,語文學習,班級管理,我和孩子們已經很有默契了。
還記得三八婦女節(jié)那天,我的無聲語文課。
那天早上,發(fā)現扁桃體發(fā)炎,牙齦也腫了,聲音發(fā)不出。
我尋思著,是否能嘗試上無聲的一課呢?
早早來到學校,我以燦爛的笑容回復學生的問好。一進教室,以筆代言,我在黑板上寫道:今天老師嗓子不能出聲,請大家自我提要求。來得早的學生馬上反應過來,大聲朗讀起課文。組織晨讀的小干部,對進教室的同學指指黑板,又相互點點頭,似乎因為我不能說話,他們也改用無聲的語言來交流了,煞是可愛!
教師早操后,學生已自主上完晨會。我忍不住要夸夸他們,便寫道:你們的表現真棒,希望大家都能做自覺的好孩子。從學生清澈的眼神中,我真的找到了育人助手——深藏在每一個孩子內心深處的要好心,哪怕是最調皮的那一個!
上課鈴響了,孩子們有些激動,緊張又好奇地等待著上課。
我把這一課的主要思路寫下來:先自學,再匯報。當最后的要求從我筆下滑出,教室里已是此起彼伏。我則在巡視中,用目光去鼓勵和提醒。擊掌為約,迅速安靜后,那爭先恐后要做小老師的場面真讓我感動,似乎覺得我請了他,他就能給我分擔多少負擔。根據日常流程:帶讀、記字形、組詞、齊讀,幾個小老師帶學后,當我同時指了指黑板上的“減”和“咸”兩個字,學生馬上領會我的用意,“這兩個字我們要注意區(qū)分!”我豎起大拇指。
“咸是減去掉兩點水?!?/p>
“減和咸里都有一橫要注意不能丟?!?/p>
學生和我之間已建立一種默契,我們彼此都能讀懂對方的眼神和需求,不約而同地朝著一個方向去努力。我想這種默契應該早就形成于我們之間,只不過今天才有機會表現得這樣充分,這樣淋漓盡致!開始寫字了,教室里靜悄悄的,每個人都在專心寫著,我的學生以這樣赤誠的心、這樣全部的愛和我一起學習!心靈相通中,我在內心幸福地對自己說:你和學生們也締造出了神話!
第二年暑假前,我再次向學校提出了書面申請。理由有二,一是為師之初的兩年已尋到目標,我心已屬數學;二是我自身的條件更適合教數學,且教語文的兩年仍不放棄研究數學,還有2篇數學論文發(fā)表,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數學老師是我的夢想,希望學校助我圓夢。獲批!
家長們開始表達他們和孩子希望我繼續(xù)任教的心愿,我卻期盼著改教數學,然而對孩子們也的確有一份難以割舍的情誼。因為投入,所以愛。三年級語文期末考試98分以上29人,獲評校文明班級,成功與進步的背后凝集著我的智慧和汗水,凝集著學生和我心靈溝通的力量。心是成長的力量,那一起成長的七百多個日日夜夜,那共同奮斗的幾十張可愛的笑臉,都在我腦海中變成永恒。
走向敞亮
2002年8月,終于能夠如愿改教回數學了!一下子覺得天也變得藍了,空氣中彌散的都是快樂的種子。懷揣對夢想的堅持,我終于得以繼續(xù)前行在數學教學探索之路上。
我開始如饑似渴地閱讀、積累、實踐,內心深處似乎是要把2年不能在數學課堂耕耘的時光補回來。好的數學課,課堂是生動、活潑的。好的數學課,老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者,而只是學生學習中的引領者,一個幫助學生導航、點撥的“同行者”。好的數學課,師生都沉浸在課堂中,忘記了自己的身份,進入忘我的境界,進入了思維、情緒的沸騰狀態(tài)。每一天在課堂的嘗試或探索,我都會進行反思,記錄教育手記。
在李吉林老師國家級課題研究中,我和搭班丁偉老師聯合申請成為課題實驗的點班。定期向課題組匯報實踐和思考,更加有意識地進行行動研究,也就有了更多當面向情境教育研究所李吉林老師、李慶明老師請教的機會,這為我學習系統(tǒng)研究打開了一扇窗。
“無意插柳柳成蔭”,也許是教了2年語文的緣故,“跨界教學”的經歷讓我有了更強的從“我學科”走向“他學科”的自覺,我嘗試讓學生用數學日記記錄思考過程,讓數學思維看得見。寫之前,還會如指導作文般稍作點撥。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記下某次在他們看來“驚心動魄”的爭論,一次實踐,一種思路。這些樸實甚而顯得有些“樸拙”的文字,沒有童話故事那生動有趣的情節(jié),沒有詩歌散文那優(yōu)美、飄逸的文字,沒有作文的恣意揮灑、天馬行空。但細細品味中,我仍然會感動,我感動于孩子們嘗試新事物高漲的熱情,我感動于孩子們研討探究“數學與生活”這一問題的執(zhí)著。數學日記成為一座通往學生心靈的橋梁,一扇打開學生思維的窗戶,從這里我可以“零距離”地觸摸學生思想的脈搏,我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們的孩子用怎樣的方式在思考,更多的是我驚喜地看到數學在兒童的世界里也可以如此五彩斑斕……
2003年,我的論文《突破慣性,走進數學學習新境界》獲江蘇省教海探航一等獎,剛恢復教數學不久就獲得了一等獎,這對我是多大的激勵??!第一次走上了省級領獎臺,帶著尊貴的VIP身份,我參加了這場被稱為“一場朝圣者的精神狂歡”盛會。這次活動,就像一支催化劑,進一步促發(fā)了我成長的激情!
“學生”是這篇獲獎論文的核心,沒有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精彩的、個性的、靈動的展現,便沒有了我這篇文章的出彩。這樣的論文能獲獎,讓我體會到教海探航的論文是“做”出來的,這得益于我日常的實踐和反思。師父華應龍和李吉林都強調要堅持實踐性反思,在反思的過程中,不論對自己的每一次否定是不是正確,置身其中,首先是一種執(zhí)著、專注,一種永不滿足、不斷進取的狀態(tài)。
2006年,我代表學校參加數學教學優(yōu)課評比,經過層層選拔,從區(qū)級、市級,走向江蘇省優(yōu)課評比的舞臺,獲得省級一等獎。此后,我又獲得全國深化課堂改革錄像課評比一等獎、全國蘇教版教材教學展評一等獎、江蘇省“杏壇杯”教學比賽一等獎,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并再次斬獲江蘇省教海探航論文比賽一等獎。近年來多次成為省級雜志的封面人物,被遴選為南通市名師培養(yǎng)一梯隊,南通市學科帶頭人,被評為江蘇省“十行百星”之“教育之星”。行走中,我逐步明晰了“情境數學·玩索數學”的教學主張,形成“生動而深刻”的教學風格,讓兒童在生動中學習深刻的數學,讓兒童在生動中深刻地學習數學,完成個人專著《智慧莊園中的散步——我的情境教學行與思》。
工作23年,多次在語文和數學間穿行。每每站在教育的十字路口,我也在語文和數學之間,在兒童與學科之間尋找最大公約數。站立在十字路口,意味著一種艱難、一種痛苦,一次需要小心翼翼的關鍵的抉擇。然而,帶著張文質先生的情懷來看十字路口,十字路口也意味著多元,意味著對價值的重新發(fā)現,十字路口證明了一種屬于每一個人的夢想,新的教育創(chuàng)生于十字路口。至此,我才真正感受到師父在10年前勸慰我時所說的:豐富的經歷就是財富,酸甜苦辣皆有營養(yǎng)。十字路口的風景,勿論酸甜苦辣都是心中最美的風景線。
李吉林老師有兩個比喻,淺近而又深刻,她說:“我是一個競走運動員,我又是一個跳高運動員?!狈浅O矚g成尚榮先生的解讀,他說,運動員,首先是要行動、要實踐。
競走運動員,永遠向前,走得又快又好。同時競走運動有它的規(guī)則,逐漸形成競走運動員的品格——雙腳不能離開大地,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向前走。遠方是地平線,地平線永遠到達不了,但一個有理想追求的教師,永遠瞭望地平線、追逐地平線。
跳高運動員,面前總有一根橫桿,運動員的使命是翻越橫桿、突破自己。橫桿不斷抬高,運動員要不斷超越自己。這個“高度”對教師來說,可能是教育理想的高度,也可能是人生意義的高度。
重要的是始終如競走運動員般不斷向前奔跑,如跳高運動員般不斷向上超越。
正如歌手小禹在歌曲《跨越》中所唱:越過那高的山,才看見海的寬。奮力跨越,將我們困住的邊際;緊緊握住雙拳,一路披荊斬棘。一路奔跑向前,夢想沒有終點。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紫瑯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