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元輝
摘 要:文章通過對高職智慧課堂建設與實踐的研究,旨在形成一套完善的智慧課堂構建與實踐體系。實踐結果表明,智慧課堂的構成要素有教師、學生、環(huán)境、資源,其中每一項要素都極其重要。與此同時,智慧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如下:課前自主學習;課中強化互動;課后評價反饋;課外拓展延伸。要想提升高職智慧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開發(fā)新媒體立體化教材、構建真實的實訓環(huán)境、創(chuàng)新并優(yōu)化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職; 智慧課堂; 建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4-097-002
智慧課堂是教育與互聯網技術高度融合的產物,也是當前教育領域中備受關注的熱點,如何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構建高效的智慧課堂是專家、學者、教師研究的重點。基于此,文章以高職院校教學為例,就如何建設智慧課堂以及具體的實踐策略展開研究,旨在促進智慧課堂有序、有效開展。
一、智慧課堂的概述
智慧教育是一種現代化教育形式,強調教育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對于“智慧課堂”的概念,目前并未給予統(tǒng)一論述。從教育視角來看,智慧課堂是相對傳統(tǒng)填鴨式課堂而言的,強調學生主體性,呼吁教師是課堂上調動學生能動性,通過師生智慧相融、情感交互開發(fā)學生能力與智慧。從技術視角來看,智慧課堂是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教育手段智能化、教育環(huán)境智慧化,促進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1]。本文中的智慧課堂主要是指當前深受師生喜愛的新形態(tài)課堂,即以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為支撐,在這個基礎上打造實現課外、課后、課中、課前等全過程應用的學習環(huán)境,并且在課堂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借助小組協(xié)作、自主探究等形式促使學生思考并處理問題,推動學生智慧發(fā)展的課堂。
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智慧課堂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手段不同。傳統(tǒng)課堂由簡單的媒體設備、課桌、黑板、學生、教師組成的環(huán)境,但智慧課堂則不一樣,它是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化技術創(chuàng)設的具有學習多樣化、資源豐富、全向交互性、情境感知性的環(huán)境。與此同時,在這樣的課堂上,借助技術支撐,學生的學習過程被智能化記錄下來,而且他們的學習效果、學習需求得到剖析,這樣就可以實現工具、資源的個性化推送[2]。
2.教學目標不同。從某種程度上說來說,傳統(tǒng)課堂上的知識傳授類似于“復制”,學生機械地記住教材上或者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智慧課堂不一樣,它以促進學生智慧發(fā)展為核心,學生在智慧課堂上可以創(chuàng)造性運用、學習。
3.教學設計中心不同。在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講解而學生聽課,教師扮演中心角色,而智慧課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發(fā)揮輔導作用,主要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設計智能化、個性化的學習環(huán)境,目的是促使學生自主學習[3]。
二、高職智慧課堂建設與實踐策略
1.智慧課堂構成要素分析
1.1教師角色分析。在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是中心,他們的作用與功能就是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傳授學生知識與技能,而智慧課堂上,教師扮演的角色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參與者、學習活動的主導者以及學習過程的指導者。作為一種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且融素質提高、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于一體的新形態(tài)課堂,智慧課堂強調學生在協(xié)作學習、自主探究中獲取知識。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有的學生學習需求高,而有的學生基礎薄弱,作為教師,必須要扮演好主導者、指導者和參與者角色,利用自身的教學經驗、組織能力去輔助學生,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4]。
1.2學生角色分析。當前高職學生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普遍較高,而且追求個性化學習,具備在互聯網平臺上篩選、挖掘和發(fā)現知識的能力,不喜歡過去的灌輸式學習。因此,在智慧課堂上,學生扮演主角,借助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自主學習,反思自身學習效果、把握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明確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5]。除此之外,由于智慧課堂建立在互聯網技術之上,這樣,學生的學習不再處于孤立無援的狀態(tài),互聯網技術能夠打破時間、空間等障礙,因此,在智慧課堂上,學生可以分組討論、合作學習,彼此成為合作者,共同展開研究、分享資源與知識等,從而實現共同成長。
1.3環(huán)境要素分析。在傳統(tǒng)課堂上,多媒體是主要的教學工具,教師通過“投影儀+電腦”的組合形式展開教學活動,而智慧課堂不同,它集合了實時互動系統(tǒng)、在線教學平臺、電子白板、智能觸摸屏、移動終端、電腦等智能設備,此外還包括大數據技術、傳感技術、富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網絡技術等技術手段[6]。新一代技術手段與智能設備相結合,催發(fā)智慧生成,這為學生以及教師的線上線下智慧化學習與教學提供良好的軟硬件環(huán)境。
1.4資源要素分析。資源要素在智慧課堂建設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主要是指承載學生學習內容以及教師教學內容的傳播載體。在傳統(tǒng)課堂上,教材是教學內容傳播載體,而智慧課堂資源要素的分析需要從傳播形式、教學內容呈現兩個方面進行。首先,形式更加開放,除了教師講授知識以外,還可以借助實時反饋系統(tǒng)、虛擬仿真、直播課堂、在線課程平臺等資源進行傳授。其次,教學內容呈現形態(tài)更加多元化,有題庫資源、視頻、FLASH動畫、圖片和文字等[7]。
2.智慧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2.1課前自主學習。在智慧課堂建設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課程標準以及人才培養(yǎng)方案,根據學生具備的能力、知識等有的放矢地設計預習資料,然后借助在線教學平臺分享給學生,而學生則依據這些資料進行線上自主學習。在預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困難、疑惑,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與同學、老師實時互動,初步理解并掌握學習內容,同時將預習情況在線反饋給老師。教師則根據學生預習反饋結果以及預習過程中交流的問題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改進教學方案,對課堂教學難點與重點進行梳理,從而達到以學定教的目的。
2.2課中強化互動。課中環(huán)節(jié)十分重要,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師應結合學生課前準備情況并借助互聯網平臺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靈活運用各種資源對學生的學習輔以指導,通過典型案例的引入實現虛擬與現實、線上與線下的有序切換,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借助智慧環(huán)境強化點、線、面結合,構建一張知識網,將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開展“情境演練+多屏教學”“眾創(chuàng)學習+多屏教學”“協(xié)作探究+多屏教學”等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團隊合作、自主探究,讓學生通過小組協(xié)作、自主思考等方式深度參與互動,在促使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提升他們的職業(yè)素養(yǎng)。
2.3課后評價反饋。在智慧課堂上,教師為學生提供測試題,學生則利用該平臺測試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自身學習狀態(tài),然后再通過平臺反饋給老師,教師依據系統(tǒng)自動生成的分析結果與數據統(tǒng)計結果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與學習行為,在這個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給學生設計分層作業(yè),同時給出在線答疑時間與完成作業(yè)的期限。學生則根據自身的需求、能力自主選擇相應的作業(yè)并完成,在做作業(yè)的過程中若是遇到困惑、難題則借助實時通信工具與同學或老師交流、互動、協(xié)作、討論,而教師則批閱學生的作業(yè),又或者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批閱作業(yè),這樣方便學生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彼此之間取長補短,從而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
2.4課外拓展延伸。為社會培養(yǎng)技能應用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因此,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應突出實踐性、職業(yè)性。在智慧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與相關企業(yè)的合作引進崗位技能要求以及企業(yè)的真實項目,在這個基礎上開發(fā)出合適的教學項目,對學生進行拓展訓練。與此同時,還可以對項目進行分解,將其分解成若干個訓練任務。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通過智慧學習工具并借助資源與平臺優(yōu)勢與同學建立興趣小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拓展訓練、深度學習,以此提升技能水平。最后,學校與企業(yè)共同評價學生完成的作品,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成果進行檢驗,學生則根據評價結果繼續(xù)完善、優(yōu)化作品。
三、提升高職智慧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
智慧課堂有著傳統(tǒng)課堂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在具體的教育工作中,為了充分發(fā)揮智慧課堂的育人價值,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1.開發(fā)新媒體立體化教材。為了更好地實施智慧課堂,教師應開發(fā)立體化教材,與智慧課堂相配套,并且根據教學需求配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互動平臺、在線測試、學習網站、碎片化知識點講解、重難點微課視頻、案例視頻講解、案例素材等。學生課上課下可以通過掃二維碼觀看視頻,并且在平臺上與同學、老師實時互動交流,讓學習無時不在、無刻不在。
2.構建真實的實訓環(huán)境。在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一味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操作技能與實踐能力,這讓他們業(yè)務能力、綜合素質難以滿足社會崗位需要,繼而出現了用人難、就業(yè)難等問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較高職業(yè)素養(yǎng)的學生,因此,在智慧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利用其優(yōu)勢彌補傳統(tǒng)課堂上實訓環(huán)境難以創(chuàng)建的不足。相反,教師可以利用智慧課堂模擬企業(yè)運作的實訓環(huán)境,在這個基礎上展開理實一體化教學,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例如為了指導學生學習計算機軟硬件知識,教師可以借助智慧課堂給學生營造這樣的實訓環(huán)境:“你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他是做財務會計工作,現在他要組裝計算機系統(tǒng),方便更好的工作,你知道后決定去幫助他?!痹谶@個環(huán)境下,教師引導學生復習裝機的相關知識,然后組織他們挑選組裝的硬件并且指導他們安裝應用軟件、進行網絡調試,讓學生通過RAM、Cache、ROM、顯卡、聲卡、網卡、內存條、U盤、移動硬盤、網絡定義、URL、HTTP、DNS、DSL、IP地址等進行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與技能,而且充分感受到計算機知識的實在性與實用性。
3.創(chuàng)新并優(yōu)化教學模式。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以灌輸為主,而智慧課堂上,教師需要運用自身智慧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一方面喚醒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訓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Word文字處理的技巧時,教師可以借助個人簡歷案例,通過對簡歷的創(chuàng)建、修改、美化等引導學生掌握段落格式設置、字體格式設置、文本錄入等知識,還可以借助節(jié)日賀卡的案例,通過賀卡的創(chuàng)建、美化等引導學生掌握文本插框、圖片插入、繪圖等知識。要求學生跟隨著視頻自主操作,而教師則適當地去幫助他們,將學習權真正交到學生手里,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與技能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操作技能。
綜上所述,智慧課堂是信息技術融入教育領域的必然產物,是基于互聯網思維下高職教育改革的方向,這種新型課堂有助于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協(xié)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能夠提升高職人才質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深入研究并構建系統(tǒng)的建設體系,促進智慧的生成,促進學生高階思維培養(yǎng)。
課題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課題“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XJK20CZY078
參考文獻:
[1]吳風波.高職院校智慧課堂個性化教學質量提升策略[J]現代職業(yè)教育,2020(52):22-23
[2]李曉娜.“四維一體”高職院校智慧課堂教學成效保障機制探索[J]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04):71-73
[3]張艷麗.基于“云課堂+信息化”在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20(21):175-176
[4]王哲.教育信息化背景高職院校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0(09):21-22
[5]黎乾坤.構建智慧課堂,提高高職計算機類課程課堂教學質量[J]科技風,2020(27):50-51
[6]姜洋,徐芳.基于“互聯網+”高職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職教通訊,2020(09):107-111
[7]劉嫻,亓丹,谷守彬.“互聯網+教育”下高職院校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1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