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少年
寫在前面的話:記得有一次我在讀者群看到一個人說:“我覺得我的生活真的好無趣,只有一堆剪不斷理還亂的事情?!逼鋵崳畈皇切≌f,沒有情節(jié)緊湊,也沒有酸甜苦辣,平平無奇的生活就是一鍋大亂燉呀,把筷子伸下去,夾到最愛吃的小蘑菇就是幸福。
【投稿那些事兒】
第一彈:“剛開始寫文章投稿的時候會告訴身邊的同學嗎?”
言語:我完全不會告訴他們,也怕被看見(嘆氣.jpg)。
夏南年:我也怕被看見。我高中時候,因為過稿少,也不是很好意思說。但是有個同學超自信的,一直在跟別人分享自己投稿給《意林》啊各種的雜志,她說給我們這兒的報紙投過,《意林》也投過,還寫過信,掰著手指頭在那里講得津津有味。
言語:不會有人問她過了沒嗎?
夏南年:沒有哎,大家都圍著她聽得很興奮,但周圍圍看她的人,那個目光,真的好欽佩!
康康:我不會,但是我同學發(fā)現(xiàn)了,然后就沒有藏起來了,大家還會傳閱我寫的東西,尷尬中又有點兒興奮,哈哈……
少年的li:我懷疑你在凡爾賽,但是我沒有證據(jù)。
第二彈:“沒有靈感的時候會干什么?”
少年的li:那就不寫了,拖著,然后在編輯崩潰的邊緣試探。
編編:這就是你每個月都拖稿的原因嗎?
烤魚同學:沒有靈感的時候就會去有山有水的地方玩兒,放空自己。
甜面醬:看小說,看看那些青春校園小甜文找靈感。
嶼鹿:我會去坐地鐵!
第三彈:“有最好的創(chuàng)作年齡段嗎?就是高中有很好的靈感,但是真的沒時間下筆,或者是,等我下筆就沒了,該怎么辦?”
阿籬:個人覺得高中就是我最好的創(chuàng)作年齡段,把突如其來的想法記下來,拿一個小本子專門記這些靈感,以后寫東西前可以翻一翻。但寫東西越早越好,寫得多了自然能寫好。
夏南年:我反而覺得,長大以后才是最好的創(chuàng)作年齡段,因為文筆會越來越老練。但是表達欲會下降,會被各種事情分心。
水果:感覺每個年齡段都有每個年齡段的創(chuàng)作吧,而且風格也會變,每個年齡段寫的類型也會變化。
安宴:確實,我也覺得。長大之后文筆才會跟著長大,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很多思想,很多表達方式才真正的成熟,以前寫出來多多多少少顯得稚嫩、矯情。對,就是我本人。
在下不才:我覺得我還是高中時期寫得會更好一點(如果是針對小博的話),因為那時候是真的在經歷著高中時期的生活,文字都會比較真實,脫離了高中生活之后可能就沒那種感覺了。
寫稿小妙招:
①? 多跟朋友分享,建立自信心;
② 身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注意觀察身邊事物;
③ 去聽聽讀者的想法,比如編輯或身邊同學的評價;
④ 了解你投稿平臺的定位,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快樂打工人?】
第一彈:“怎么才能找到一份既有錢又是自己喜歡的工作?”
不知道叫啥的磚家:我覺得很多工作,雖然在社會上可能真的收入不是特別高,但肯定也能保持正常的生活。這個時候,就要看你是更現(xiàn)實一些,追求富裕的生活,還是理想主義一些,做自己心里更喜歡的工作。
鏘鏘鏘鏘:收入多少得看你付出多少吧,就好像兩個都喜歡游泳的小孩兒,你可能覺得自己以后也就當一個游泳教練,但是另一個人比你更深入鉆研,更刻苦訓練,會成為職業(yè)運動員,這兩個職業(yè)之間是一樣的興趣呀,卻是不一樣的收入。
嘰嘰哇哇:我同意樓上的說法,你覺得這份工作收入不高,可能是因為你只看到了最普遍簡單的工種。如果真的是很喜歡很熱愛的人,應該會讓自己成為這個領域最優(yōu)秀的人。
第二彈:“你們做文字編輯有前途嗎?為啥語嫣姐我高中的時候就在當編輯,幾年后還是編輯?”
語嫣歐尼:其實是喜歡的工作,就會覺得很有意義很快樂,很有成就感,就會一直做下去。
坑坑:怎么樣才算前途呢?可能在很多人看來,不升職不加薪就是沒前途,但是很多東西不是用錢就可以衡量的。
哇嗚醬:如果只是從賺錢的方面說,文字編輯確實收入不是特別高。
語嫣:又扎心了!
哇嗚醬:但是它的社會價值比薪酬要高,比如老師、交警這些。很多看似收入不高的職業(yè)都是維持我們這個社會健康運轉的重要部分。你可以選擇高薪的職業(yè),但是不能否定其他職業(yè)的作用。
成為快樂的打工人的職業(yè)規(guī)劃方法:
① 找準自己的優(yōu)勢,確定自己的定位;
② 了解自己的需求與興趣;
③ 不要一味追求別人眼中的高薪工作而與內心背道而馳;
④ 確定目標并為之努力;
⑤ 薪酬不是衡量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
【合群很重要嗎?】
第一彈:“我是組長,但是我的組員好像不太喜歡我,怎么辦?”
安宴:不必太真情實感,任務人!
言語: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問心無愧就行了。至于組員,不喜歡你的因素太多了,沒必要放心上。
少年的li:組員不是好朋友,不是好閨蜜,只是合作伙伴而已。處得好就有下次合作,處得不好就不用再合作了唄,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不要想太多,不要討好別人。
屈道:我不喜歡小組作業(yè)的原因就在這里,大家美名其曰培養(yǎng)團隊精神,可是把一群觀念不同的人放一起,怎么都很難友好合作。
億只居:如果自己真的做得不好就改,沒有的話就不要在意別人的想法。
第二彈:“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些不合群?怎么辦?”
拖孩兒:那就做好自己吧。從來只有合人的群,沒有合群的人。
柏笙:有什么合群的必要嗎?
沈親:合群很重要嗎?
夏南年:很重要呀!
安宴:又有誰是真正的合群呢?
沈親:我覺得還行,至少我還能處理好人際關系。
安宴:很簡單的事情,如果想要合群就去加入,別人說什么就去了解,別人玩兒什么就去學,不難。但是這種就是無用社交,除了讓自己越來越迷失自我啥用也沒有,而且多半還需要討好其他人的價值觀和喜好,不過俺能體會到那種覺得自己不合群的尷尬感覺,還是看自己是更能接受有負擔的社交,還是獨處的孤獨。
慎慎:合自己的群,讓別人無群可合(狗頭保命.jpg)。其實就是找準自己的定位吧,你覺得自己不合群可能是這個群不適合你,不如退群,換個群待著。
學點兒小知識:
在傳播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沉默的螺旋”,簡單來理解就是在一群人中,意見與大多數(shù)人不一樣的小部分人會選擇不說自己的想法或者附和大家,于是這些人的意見就像螺旋一樣下沉直到消失。
用來解釋“合群”的話就是,如果你想要為了被認同而放棄自己的立場,那你自己的想法也會慢慢消失,所以不如找一個跟自己意見相符的群去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