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921年,在上海望志路106號一座石庫門小樓里,誕生了立志以馬克思主義拯救民族危亡的中國共產黨。1943年,上?!巴韭贰备麨椤芭d業(yè)路”,這是歷史的巧合,也是歷史的必然,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史就是一部實現從“望志”到“興業(yè)”的偉大跨越的發(fā)展史和創(chuàng)業(yè)史,我國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亦是如此。建黨百年來,從開北大“學術”與“自由”之風的蔡元培,投身兒童教育,提倡“活教育”的陳鶴琴,倡導并踐行“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的陶行知,到致力于鄉(xiāng)村教育,以文藝教育、生計教育、衛(wèi)生教育和公民教育為教育目的的晏陽初,采取實用主義、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黃炎培……一代代教育人懷揣著“望志”的偉大夢想,踐行著“興業(yè)”的偉大目標,在教育探索之路上砥礪前行。
在這樣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時刻,《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版從2021年第1期開始開設“從“望志”到“興業(yè)”(1921-2021)——教育發(fā)展之路”系列專欄,通過一篇篇見證教育發(fā)展的文字,一個個感情真摯的故事,回顧我省各地市教育改革發(fā)展之路,展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心路歷程,挖掘教書育人過程中那些打動人、鼓舞人的事跡。
郭冬艷? 黑龍江省勞動模范,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先后榮獲國家宋慶齡幼兒教育獎、中小學校長國家級培訓專家,黑龍江省德育先進個人,哈爾濱市中青年專家、市未來教育家型校長、市身邊好校長標兵、市教育系統(tǒng)巾幗建功標兵、市首屆教師年度人物、市群眾滿意校長、市校長發(fā)展共同體領銜專家等光榮稱號。作為哈爾濱市未來教育家中唯一一位幼兒園園長,成功舉辦了“市未來教育家論壇暨郭冬艷幼兒教育思想及實踐成果研討展示活動”,立足于社會發(fā)展對學前教育的高標準要求,提出“循‘性育人,打造高品質幼兒園”的教育主張,標示了學前教育的新高度。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百年的風雨歷程。作為學前教育工作者,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動。感動于我國幼教事業(yè)所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陳鶴琴先生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本土幼兒園到現在各類幼兒園在全國處處開花;從當初的摸索理論依據和經驗到現在逐步走上科學化、規(guī)范化和法治化的軌道。
感動于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對幼教事業(yè)的關注和關懷;
感動于學前教育事業(yè)迎來了發(fā)展的春天;
感動于孩子們能夠沐浴在黨和國家溫暖的陽光下;
…………
感動的同時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一名幼教工作者身上的責任,能為自己熱愛的事業(yè)貢獻全部的力量,那將是一名教育人的無尚光榮。
哈爾濱市崇儉幼兒園始建于1936年,原名崇德幼稚園,由基督教會創(chuàng)辦,1949年更名為愛生幼稚園,是哈爾濱史志上記載最早的一所國辦幼兒園。1952年由哈爾濱市教育局接管,更名為六道街幼兒園,1959年更名為第二幼兒園,1962年更名為哈爾濱市崇儉幼兒園,1973年歸道外區(qū)教育局管理至今。
崇儉幼兒園目前已擁有一園兩址,23個教學班,1000余名幼兒,120余名教職工的辦園規(guī)模。多年來,在無數崇儉人的辛勤努力下,崇儉幼兒園收獲了全國文明單位,黑龍江省文明單位標兵,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幼兒園游戲化思維活動課程”引領園,第四屆中國幼兒園園長大會觀摩研討幼兒園,黑龍江省群眾滿意學校,黑龍江省首批基礎教育教研基地,黑龍江省國培基地,哈師大國培基地,校本研修示范基地,哈爾濱市先進集體,哈爾濱市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戲曲進校園”教育培訓基地等多項榮譽。
榮譽是肯定也是激勵,激勵我們在探尋優(yōu)質幼兒教育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崇儉幼兒園作為幼兒教育行業(yè)中的一員,8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也讓我們有幸經歷了我國幼兒園課程觀、教育觀和兒童觀的發(fā)展歷史。上世紀20年代,陳鶴琴先生提出了“整個教學法”,主張采用游戲為主的方式開展教育,注重兒童直接的經驗。并且在40年代末形成了“活教育”理論體系,強調“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確立了兒童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上世紀30年代,張雪門先生提出了“行為課程”,即“生活即教育”。強調整體性原則,強調兒童直接的行為和活動,偏重于個體發(fā)展的原則。在這些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影響下,我國幼兒園的課程觀、教育觀和兒童觀也在多次的變革過程中形成了以幼兒為主體,重視游戲重要意義,尊重個體差異和一日生活皆課程的價值取向。但在實踐的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仍不免會存在一些理念和實踐脫節(jié),決策和實踐脫節(jié)的問題和各種課程模式頻繁更換的問題。日常教學活動、課程活動大多是教師按照課程計劃或自己的想法設計,教學過程中也是教師教得多。教學內容和過程沒有真正做到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這也迫切的需要幼兒園能夠在大的教育理念和方針的指導下,探索出適合自己實際的園本教育理念與課程體系。
●思考中前行,探索中發(fā)展
作為一名從教30多年的幼教工作者,我也親身經歷了我國幼教事業(yè)的發(fā)展與變革。當我還是一名一線教師時,我就認識到教育不能停留在對過去已有經驗與方法的盲目依從上,而應該勇于探索出適合幼兒、符合不斷進步的教育理念的教學模式。因此,我將“在學習中積淀,在實踐中成長”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不斷在學習中汲取養(yǎng)分,在勤勤懇懇的工作中進行實踐。經過幾年的大膽探索,逐步形成比較鮮明的教學特色。尤其是在語言教學中,我從幼兒的實際出發(fā),以情境化、游戲化的模式組織語言活動,通過創(chuàng)設符合故事內容,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情境自然而然地激發(fā)、調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并且寓教于幼兒的聽、說、表演、創(chuàng)編故事等游戲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提升幼兒的語言綜合能力。經多年的努力,在付出了無數艱辛后,我在教師的崗位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執(zhí)教的《小老鼠與啤酒桶》《小紅傘》《學習連詞因為……所以》《分一分》等教學活動分別在省、市、區(qū)教學大賽中獲獎。憑借自身比較先進的教育教學模式多次為省、市教研活動做觀摩,多次代表幼兒園,代表區(qū)、市參加各類教學大賽,迅速成長為一名市骨干教師、市優(yōu)秀教師、省教學能手。
當我走上領導崗位,擔任崇儉幼兒園副園長后,我更是將我對幼兒教育、幼兒園課程的理解與經驗介紹給同志,帶動全體教師積極展開教科研工作,在全市率先創(chuàng)建了“以學年為單位”的園本研修模式,學年堅持每天進行工作研討、業(yè)務學習、問題診斷等有不同側重的教研活動,讓教研活動的內容來源于幼兒園實際工作,也應用于幼兒園實際工作,使教研活動真切地落到實處。真正從兒童出發(fā),從兒童的實際需要出發(fā),深入剖析幼兒的行為表現背后的原因,逐步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堅持不懈的教研活動,不僅使全體教師的教育理念得到全面的更新,使教育行為也有了顯著的轉變,也提升了我自身在園本教研工作中的意識,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邁進日新月異,不斷發(fā)展的新時代。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教育被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提出要“辦好學前教育”“幼有所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其中,“有質量”3個字醒目突出,清晰指明了未來教育發(fā)展的著力點,明確了“辦有質量的教育”是黨之大計,國之大計。這些充分地說明我們的教育理念已經日臻成熟,學前教育已經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想要達到學前教育的“好”,就要真切地思考“什么是幼兒需要的”“要辦什么樣的教育”,充分考慮到教育的時代性、幼兒的實際需求和發(fā)展規(guī)律。多年來的學習和工作實踐告訴我們,幼兒教育的目標,從眼前來說,是要引導孩子過一個幸福而有意義的童年,身心健康地成長;從長遠來說,是要為孩子擁有一個幸福而有意義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幼兒教育必然要以幼兒為本,遵循幼兒成長發(fā)展的規(guī)律。
在過去的探索過程中,我們知道要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我們能夠認識到尊重幼兒主體地位的重要意義,但在教育實際行為上總是不免有所偏頗。這既是受到傳統(tǒng)教育習慣的影響,也有幼兒園沒能形成核心、系統(tǒng)的教育理念和課程體系的原因。因此,我接任崇儉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后,深感責任的重大。園長領導幼兒園,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園長要為幼兒園的發(fā)展找準方向。因此,我從未停止過對教育的鉆研和思考:“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我們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打造高品質的幼兒園?”基于這些問題,我沉下心來,放慢腳步,不倦地學習國內外教育家、思想家乃至哲學家的教育思想和育兒理念,盡力用開闊的視野、包容的心態(tài),努力融通古今中外,深層次地思考幼兒教育的基本問題、基本原理,思考新形勢下幼兒教育面臨的新發(fā)展和亟待解決的新問題。越是思考越是讓我多年積累下來的教育經驗漸漸清晰,也讓我對幼兒教育越來越有敬畏之心。恰逢此時,我有幸參加了哈爾濱市未來教育家型校長三年時間的培訓,并到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學習,聆聽國內一流學者的報告。又被省教育廳選派到教育部幼兒教育培訓中心東北師范大學參加每省一名代表的領航班學習。走出去的過程不僅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有機會向我國哲學思想理論與學前教育等領域專家學者學習,讓我有機會得到專家的指導,與優(yōu)秀同行溝通交流,逐步厘清了在多年實踐中不斷理解的教育的內涵,形成了更高遠的教育目標和追求,將我腦海中的教育思考、教育經驗梳理出來,提煉出較鮮明的教育主張:幼兒教育需要遵循“循性育人”的規(guī)律。循性育人,就是要依循幼兒的天性,以游戲化的活動作為幼兒一日生活基本方式;啟迪幼兒的心性,以禮儀教育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個性和品格;尊重幼兒的個性,以靈活多樣的教育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成長的快樂。以“循性育人”的教育理念引導幼兒成長,培養(yǎng)善思考、會合作、愛探究,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思維靈活,自信陽光,文明有禮的幼兒。并且我們將這一主張努力落實到教育活動的方方面面,落實到一日生活的每一處細節(jié),每一個角落。
●構建生活化、游戲化的課程
在幼兒園課程中,我們堅持“幼兒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強調走進“幼兒的心靈”,體現“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課程內涵,著眼于幼兒最基本的經驗積累,構建以“五大領域”為核心,以禮儀教育、閱讀學習、思維游戲勞動教育等為特色的崇儉幼兒園課程體系。我們堅持游戲是幼兒的生活,是幼兒最基本的學習方式,在區(qū)角活動中,在集體活動中,在過渡環(huán)節(jié)中都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自由、自主的氛圍,鼓勵幼兒通過操作、探索等方式,在親身的感知和體驗中獲取認知,提升能力。
多年來,崇儉幼兒園秉承“教育活動即研究”“以科研促教改”的理念,以“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踐與研究”為課題,從多個角度對課程游戲化進行探索研究,深刻認識到課程游戲化絕不是全盤否定教學活動,割裂游戲與幼兒一日生活之間的關系,無目的地放任幼兒游戲,也不是在教學活動或一日生活之中牽強地加入幾個小游戲,更不是要幼兒園的課程都以游戲的方式表現出來,而是以“自由、自主、愉悅、創(chuàng)造”的游戲化精神和理念在一日活動中自然地體現與融合。2019年,崇儉幼兒園參與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益智課堂與思考力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暨幼兒園‘游戲化思維活動課程的實踐與研究”,并作為課題引領園參與探索和研究。游戲化思維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最優(yōu)化思維習慣,培養(yǎng)幼兒思維有序性的課程,是對幼兒源認知的鍛煉。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操作、想象,探尋游戲材料的基本玩法、拓展玩法和創(chuàng)意玩法,在與游戲材料的互動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發(fā)現問題,理清問題的本源,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進而遷移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在與思維玩教具的互動中,幼兒的觀察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崇儉幼兒園也在近一年的實踐與研究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本園特色的思維游戲系列活動。
●堅持禮儀、書香潤澤童心,勞動教育課程化
立德樹人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首先必須要立德樹人。在黨的教育方針的指引下,崇儉幼兒園以習慣培養(yǎng)為重點,堅持“好孩子不僅是教出來的,更是在文化氛圍中熏陶出來的”的理念,將“禮潤童心”作為主題,致力于園本文化建設。構建“三位一體”的禮儀培養(yǎng)模式,營造濃厚的“幼兒、教師、家長”共同學禮儀的氛圍,使幼兒在“知禮、懂禮、學禮”的過程中,學做人、學做事,養(yǎng)成好習慣,為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且,開展豐富多樣的讀書活動,營造“書香校園”的氛圍,讓書香浸潤到幼兒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閱讀滋養(yǎng)幼兒的心靈,讓書籍成為幼兒心靈的港灣。
勞動教育是永恒的教育。勞動教育是能夠促進幼兒個人的身體、情感、心理及道德觀念和美學價值平衡發(fā)展的教育,能夠促進幼兒健康、語言、社會、藝術和科學五大領域的發(fā)展及其相互的融合滲透。因此,崇儉幼兒園將勞動教育納入到活動中來,通過勞動教育課程化、勞動教育生活化、勞動教育特色化的方式,從服務勞動、手工特色勞動、觀察實踐勞動三個方向推進勞動教育活動在幼兒園的有效開展。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不同特點,設置適合大、中、小班幼兒的有層次、有梯度、有特色的勞動主題課程,以生活化的活動內容提升幼兒自我服務、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能力,以手工特色勞動提高動手能力,以觀察實踐勞動端正態(tài)度,激發(fā)勞動意愿,在勞動中培養(yǎng)幼兒獨立的品格,自信的態(tài)度,創(chuàng)新的思維。
幼兒之間具有差異性,教師要尊重幼兒不同的個性和能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使不同水平的幼兒都能體驗成功,使每一名幼兒都能增強自信。我們堅持以幼兒發(fā)展為核心,以藝術展示為平臺,充分利用園內的獨有優(yōu)勢,為幼兒創(chuàng)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從而彰顯幼兒個性,使他們在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獲得身體、情感、認知及社會性等各方面發(fā)展。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國家面臨巨大危機,但也讓我們有充足的時間對生活、事業(yè)進行思考。“疫情是危機,也是一場大考”。在這場考驗中,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反思我們在教育觀、課程觀和兒童觀方面該有哪些新思考,應該交一份有價值的答卷。
教育觀:我們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
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提出了“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疫情讓我們對“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有了全新的注釋——“要培養(yǎng)更多的民族脊梁”。從育人,到育中國人。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兒童過程中,更要著重培養(yǎng)眼里有他人、心中有責任、手里有本領、植根于祖國的中國人。這就是教育的要求,更是關系到民族存亡的使命。
課程觀:我們用什么去開展教育
世界變化的速度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我們的教育必須要跟上世界的腳步。生活即教育,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課堂,我們要開展好有生命的課程,讓課程不僅與幼兒的生活連接,更要與社會連接,讓幼兒在鮮活的生活課本中理解生命的意義、擴寬生長的價值。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幼兒所接觸到的人事物和所能接收到的信息統(tǒng)統(tǒng)都是幼兒的課程內容。我們要開展好全育人課程,調整狹隘的課程意識,留意這些有形無形、有聲無聲的內容,將課程拓展至整個社會,每個人都抱有教育者的姿態(tài),營造一個全育人的課程環(huán)境。
兒童觀:我們要如何認識兒童
我們對兒童的認識要更加全面,除了原有認識,更要有新的定位。兒童是自然的個體,讓兒童走進自然、關注自然、探索自然、成長在自然中,才能從更大的格局觀來認識自己、了解自然,才能促進兒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兒童是社會的一員,讓他們走進社會、了解社會,用自己的行動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過社會實踐豐富經驗、提升認知,儲備識別問題、科學判斷、行動解決的能量。兒童是未來的主人,在當下的學習中必須要學會遵重自然法則、主動學習、強健自己、正直善良、勇敢堅強、團結協(xié)作等生存基本功,才能在未來以不變應萬變,蓄勢待發(fā),從容不迫。
作為新時代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不斷調整教育理念,接受最先進的教育前沿資訊,以更加科學的理念引導幼兒成長;我們應該不斷提升自身教育素養(yǎng),提高專業(yè)能力,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引導陪伴幼兒成長;我們應該不斷思考,牢記我們對教育事業(yè)的初心,以愛心和責任心呵護幼兒成長,為新時代幼兒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 編輯/李? ?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