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輝
一、傳統(tǒng)重點內(nèi)容題目的處理
高中數(shù)學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實現(xiàn):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shù)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不可否認,許多學生年齡已初中畢業(yè),但知識遠遠沒畢業(yè),TA們到了高中,由于教學內(nèi)容要求提高了,抽象性增強了。無論學科知識,學習方法,還是學生心理都需要做好過渡。因此,老師要多關(guān)注學生,從學科知識方面來講,要做好基礎(chǔ)性,分散難點,掃清障礙,提高學習興趣,初高中的銜接是必須要做好的事情。
比如,在必修(第一、二冊)中有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這些題目分散在不同的地方,用某一種方法處理(配方也好、十字相乘法也罷),肯定是不行的。備課時,我們必須把它們集中,做到心中有數(shù)、未雨綢繆,才能有的放矢,不同的題目用不同方法處理,才能更服眾。我們不妨將它們分分類:
第一類:用配方法比較好;第二類:用十字相乘法很不錯;第三類:用公式法會更好。其實,三類都用求根公式也不錯呀!這樣一來,叫學生記回求根公式,TA們就不會那么反感了。老師再及時建議:先求Δ=b2-4ac,再用公式x=? ? ? ? ? ? ? ? ? ?.
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這里不阻滯,以后用數(shù)形結(jié)合的辦法處理一元二次函數(shù)、一元二次不等式就水到渠成了。
二、課本的開放性題目
在例題、習題出現(xiàn)開放性試題,是新教材的大亮點,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學科價值,讓人耳目一新。
比如:第一冊第63頁例1:
試構(gòu)建一個問題情境,使其中的變量關(guān)系可以用解析式y(tǒng)=x(10-x)來描述。
解:把y=x(10-x)看成二次函數(shù),那么它的定義域是R,值域是B={y|y≤25}.
對于關(guān)系f把R中任意一個數(shù)x,對于到B中唯一確定的數(shù)x(10-x).
如果對x的取值范圍作出限制,例如x∈{x|0 長方形的周長為20,設(shè)一邊長為x,面積為y,那么y=x(10-x). 其中,x的取值范圍是A={x|0 太好了,它講清楚了:①二次函數(shù)可以表示面積,②定義域A,③值域B,④對應關(guān)系f. 我不禁思考,可否:從某班選出10人參加某項活動,其中男生人,要求選派男生女生各一名,派出方法數(shù)y.則y=x(10-x).其中,x的取值范圍是A={x|0 三、習題,必須“親自做”(解法的優(yōu)劣,解法的適應性和針對性) 1.“權(quán)威解答”未必是對的 比如,必修第一冊第58頁第5題:若a、b>0,且ab=a+b+3.求ab的取值范圍。 《教師教學用書》給出的答案是:ab≤1或ab≥9。很明顯有問題:ab可以為負數(shù)嗎? 解:由ab≥2? ab +3,解得ab≥9.所以ab的取值是{x|x≥9}. 2.有體驗才有體會:“權(quán)威”解答未必是最好的——好方法是琢磨出來的。 例4.人教版必修(新教材),第一冊,第255頁,第23題: 如圖,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1,P、Q分別為邊AB、DA上的點,當△APQ的周長為2時,求∠PCQ的大小。 解法一(“破角”): 設(shè)∠DCQ=α, ∠PCB=β,則 CQ=? ? ? ? ? ?, CP=? ? ? ? ? ?, AQ=1-tanα, AP=1-tanβ 所以PQ=tanα+tanβ 由(1-tanα)2+(1-tanβ)2=(tanα+tanβ)2, 得tanα+tanβ=1-tanαtanβ. 所以(tanα+β)=1, 從而α+β=? ? ?.所以∠PCQ=? ? ? , 解法二(讓△CPQ邊長盡可能簡單):設(shè)DQ=x,PB=y,則CQ= 1+x2 ,CP= 1+y2 ,AQ=1-x,AP=1-y,PQ=x+y. 由(1-x)2+(1-y)2=(x+y)2, 得:x+y=1-xy.→x2+y2=1-4xy+x2y2. cos∠PCQ= =? ? ? ? ? ? ? ? ? ? ? ? ?= 所以∠PCQ=? ? ?. 《教師教學用書》解答: 設(shè)AP=x、AQ=y,∠BCP=α,∠DCQ=β, 則tanα=1-x,tanβ=1-y. 于是tan(α+β)=? ? ? ? ? ? ? ? ? ? . 又△APQ的周長為2,即x+y+? x2+y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