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繼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常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大多都是中老年患者,發(fā)病時出血急且變化快,目前的治療手段主要是藥物和手術,由于上消化道出血對患者造成負面影響,導致患者對治療效果沒有信心,依從性也不高,負面情緒增大等[1],并且患者自我護理技能低,影響了治療效果,因此,在治療期間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2],本文在上消化道出血護理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取得較好效果,報告如下。
2018年1月~2020年6月診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隨機分為護理路徑組及常規(guī)護理組各60例,路徑組男女32(53.33%)/28(46.67%),接受教育時間(9.33±2.87)年,年齡(43.15±12.08)歲,首發(fā)表現(xiàn)嘔血/黑便22(36.67%)/38(63.33%),出血量(680.45±77.56)ml,血紅蛋白(85.23±14.32)g/L,血壓(87.23±9.23)/(57.22±4.69)mmHg;常規(guī)組分別為34(56.67%)/26(43.33%)、(9.47±2.90)年、(43.60±11.94)歲、23(38.33%)/37(61.67%)、(697.30±81.34)ml、(86.02±12.89)g/L、(88.9±8.26)/(56.97±4.70)mmHg;兩組之間無差異(P>0.05)。
常規(guī)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護理內(nèi)容包括病房護理、常規(guī)健康知識教育、監(jiān)控病情及按醫(yī)囑給藥等。路徑組實施護理臨床路徑管理。
(1)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主要培訓患者對上消化道出血癥的專業(yè)知識的培訓的情況,定期對護理人員的情況進行考核,合格的護理人員才能上崗,將護理人員的考核成績與績效掛鉤,有利于提高護理人員專業(yè)素質(zhì)。
(2)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 通過組內(nèi)討論、咨詢專家等手段,將臨床護理路徑表擬定出來:①第1天按照消化內(nèi)科常規(guī)護理執(zhí)行護理措施,給予吸氧,簡單說明疾病病因病機、臨床表現(xiàn)、診療方案、預后轉(zhuǎn)歸等。在進行檢查、治療及護理工作前向患者解釋清楚目的和步驟,遵醫(yī)囑完善相關檢查。②第2天根據(jù)醫(yī)師診療方案向患者、家屬說明清楚病情,給予患者鼓勵和安慰,若患者出血嚴重還需配合醫(yī)生即刻有序開展搶救。③第3天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和知識健康教育,這兩點是不可分割的,針對護理方案的基本流程、內(nèi)容及預期達到的效果等進行講解,解答患者的疑惑,有利于患者心理的安定和情緒的平復,增加與患者的交流溝通,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和配合度。④第4天到出院前,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病因,癥狀、治療原則及各項檢查的意義說明護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用藥物的作用、需要避免的事項、不良反應等。⑤出院當日:根據(jù)醫(yī)囑合理給予出院后自護指導,強調(diào)按時用藥、及時隨診的重要性,并協(xié)助患者/家屬辦理出院手續(xù)。
心理狀態(tài)[3]、自我護理能力、治療效果。
SPSS20.0軟件分析,計量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t檢驗檢驗。
(1)心理狀態(tài)護理前SAS(49.42±7.22)vs(49.94±8.33),SDS(48.31±8.20)vs(48.92±7.43)無 差 異(t=0.365,0.427,P>0.05),護理以后均下降,路徑組SAS(43.20±4.67)、SDS(42.11±4.89)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46.30±5.34)、(45.21±5.02)(t=3.385,3.426,P<0.05),見表1。
表1 心理狀態(tài)比較
(2)自我護理護理前自我知識(17.30±2.89)vs(17.48±2.72)、自我概念(16.22±3.26)vs(16.39±2.97)、自我責任(18.02±2.47)vs(18.23±2.65)、自我技能(16.23±3.14)vs(16.40±2.38)無差異(t=0.351,0.299,0.449,0.334,P>0.05),護理以后均下降,路徑組自我知識(21.75±2.56)、自我概念(20.96±2.77)、自我責任(22.78±2.12)、自我技能(21.76±2.69)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19.52±2.70)、(18.34±3.18)、(19.65±3.01)、(18.45±2.87)(t=4.643,4.812,6.585,6.518,P<0.05),見表2。
表2 自我護理較
(3)效果比較:路徑組患者對疾病認識90.00%、護理配合96.67%、護理滿意100.00%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68.33%、83.33%、85.00%(x2=8.539,5.926,9.730,P<0.05);止血時間(2.42±1.67)天短于常規(guī)護理組(3.87±2.02)天(t=4.285,P<0.05),見表3。
表3 效果比較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發(fā)展較快,嚴重出血患者容易并發(fā)出血性休克等情況,對患者危害性較大,患者在短期內(nèi)面臨突發(fā)狀況時易出現(xiàn)心理紊亂,由此可引發(fā)諸多負面情緒,不僅嚴重影響其臨床治療,而且將使其生活質(zhì)量顯著降低,需要臨床給予患者積極治療。據(jù)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4],要想促進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恢復,需要在給予患者治療的同時,給予患者積極護理,但常規(guī)的護理及健康指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效果有限[5]。
臨床路徑能夠按照患者的疾病特點規(guī)劃宣教的內(nèi)容,在不同的階段中護理人員能夠?qū)颊哌M行個性化、針對性的宣教,此種規(guī)范化的護理宣教能夠使患者和護理人員之間交流溝通增加,使宣教計劃更好地實現(xiàn),促進患者的認知水平有效提高[6],本文路徑組患者對疾病認識90.00%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68.33%(P<0.05),患者對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知道做什么會對疾病的恢復有益,什么會加重病情,患者也知道自己的護理目標計劃,自我護理技能提高,護理以后路徑組自我知識(21.75±2.56)、自我概念(20.96±2.77)、自我責任(22.78±2.12)、自我技能(21.76±2.69)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19.52±2.70)、(18.34±3.18)、(19.65±3.01)、(18.45±2.87)(P<0.05);能夠積極配合護理,取得較好治療效果,路徑組護理配合96.67%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83.33%(P<0.05);止血時間(2.42±1.67)短于常規(guī)護理組(3.87±2.02)(P<0.05),提升了護理滿意度。且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臨床護理路徑方案不僅重視患者病理方面的恢復,更加重視患者的心理訴求,通過加強心理護理和知識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護理以后路徑組SAS(43.20±4.67)、SDS(42.11±4.89)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46.30±5.34)、(45.21±5.02)(P<0.05)。
綜上所述,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路徑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度及自我護理技能,積極配合護理工作,改善心理狀態(tài),縮短出血時間,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