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閨,翟爭光,鐘越峰,李建勇,彭孟祥,黎娟
1 湖南省煙草公司長沙市公司,長沙市勞動?xùn)|路359號 410011;
2 湖南省煙草公司長沙市公司瀏陽市分公司,瀏陽市金沙北路868號 410300;
3 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農(nóng)學(xué)院,長沙市芙蓉區(qū)農(nóng)大路1號 410128
土壤有效態(tài)Cu、Zn、Fe和Mn等微量元素是土壤質(zhì)量的重要組成部分[1],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響作物對其吸收的多少。作物對微量元素的需求量雖然不如大量元素多,但也同等重要,無法被替代。微量元素Cu、Zn、Fe和Mn參與作物體內(nèi)的氧化還原反應(yīng),是眾多氧化酶的組成成分之一[2],也是作物體內(nèi)生長素和葉綠素合成所需的重要元素[3,4],影響作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碳氮代謝等生理過程[5,6]。
煙草和水稻分別是我國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和糧食作物,煙稻輪作是湖南烤煙區(qū)的主要種植模式之一。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受土壤成土母質(zhì)、pH、有機質(zhì)、種植模式、施肥和氣候等因素的影響[7-10],但由于湖南煙稻輪作區(qū)長期人工和小型機械的耕作活動,土層物理結(jié)構(gòu)的變差[11]是否影響了微量元素的有效性鮮有報道。因此,本文以湖南煙稻輪作區(qū)的剖面土壤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微量元素Cu、Zn、Fe和Mn的不同土層分布、豐缺狀況與有效性指數(shù),探討了4種微量元素與容重的關(guān)系,目的是為湖南煙稻輪作區(qū)的土壤微量元素精準(zhǔn)調(diào)控及合理耕作層構(gòu)建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研究區(qū)域為中國中部湖南省的煙稻輪作區(qū),主要集中在湘東和湘南地區(qū),平均氣溫一般為16~19℃,光、熱、水資源豐富,屬于大陸性亞熱帶季風(fēng)濕潤氣候。地貌類型多樣,東、南、西三面環(huán)山,中部丘崗起伏,北部平原為主。
于2018年烤煙種植前,在郴州、衡陽和長沙3個典型煙稻輪作區(qū)各選取10塊田,利用50 cm土柱取樣器(型號:QTZ-1,直徑:7.5 cm)采用五點取樣法采集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和40~50 cm剖面土壤,共150個土壤樣品,帶回實驗室風(fēng)干、研磨后過篩制成待測樣品。取0~50 cm剖面土壤時劃分耕作層與犁地層,測量耕作層厚度,測得郴州、衡陽和長沙煙稻輪作區(qū)耕作層厚度分別在8.20~13.40 cm、10.60~16.40 cm和9.50~16.40 cm。
土壤有效銅(Available Cu)、有效鋅(Available Zn)、有效鐵(Available Fe)和有效錳(Available Mn)用DTPA浸提,采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容重測定采用環(huán)刀法,稱量環(huán)刀及環(huán)刀和土樣,烘干后計算土壤容重,具體測定方法參照文獻[12]。
參考前人研究[13,14],劃分了湖南煙稻輪作區(qū)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不同等級和臨界值(表1),而后計算各種微量元素單項有效性指數(shù)(Ei),并采用均根方法計算綜合有效性指數(shù)(Et),以此評價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Ei和Et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Ci為i微量元素的實測值;Si為i微量元素的臨界值;n為微量元素種類。
采用SPSS 24和Excel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并進行多重比較、Pearson相關(guān)分析和線性回歸分析。Origin 8.1軟件作圖。
表1 湖南省植煙土壤微量元素分級標(biāo)準(zhǔn)及臨界值Tab. 1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and critical value of trace elements in tobacco planting soil of Hunan Province
2.1.1 有效銅
如圖1所示,0~50 cm土層有效銅含量在0.47~11.01 mg·kg-1,0~10 cm與10~20 cm土 層 有 效銅含量無顯著差異,且其均極顯著高于20~30 cm、30~40 cm和40~50 cm土層(P<0.01)。0~30 cm土層有效銅含量均值呈“極豐富”,30~50 cm土層有效銅含量均值呈“豐富”。在150個土壤樣品中,只有1.33%的樣品有效銅含量為“低”。
圖1 有效銅垂直分布特征及豐缺狀況Fig. 1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and deficiency of soil available Cu
2.1.2 有效鋅
如圖2所示,0~50 cm土層有效鋅含量在0.29~5.41 mg·kg-1,0~10 cm土層有效鋅含量極顯著高于10~20 cm土層(P<0.01),且兩者均極顯著高于20~50 cm土層(P<0.01)。0~20 cm土層有效鋅含量“豐富”,20~30 cm土層有效鋅含量“中等”,30~50 cm土層有效鋅含量“低”。在150個土壤樣品中,有34%的樣品有效鋅含量為“低”,9.33%的樣品為“極低”。
圖2 有效鋅垂直分布特征及豐缺狀況Fig. 2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and deficiency of soil available Zn
2.1.3 有效鐵
如圖3所示,0~50 cm土層有效鐵含量在0.21~66.06 mg·kg-1,0~20 cm土層有效鐵含量極顯著高于20~50 cm土層(P<0.01),20~30 cm土層有效鐵含量與30~50 cm土層無顯著差異。0~30 cm土層有效鐵含量“豐富”,30~50 cm土層有效鐵含量“中等”。在150個土壤樣品中,有10%的樣品有效鐵含量為“低”,20.67%的樣品為“極低”。
圖3 有效鐵垂直分布特征及豐缺狀況Fig. 3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and deficiency of soil available Fe
2.1.4 有效錳
如圖4所示,0~50 cm土層有效錳含量在1.56~49.03 mg·kg-1,0~10 cm土層有效錳含量極顯著高于20~50 cm土層(P<0.01),10~20 cm土層有效錳含量與20~50 cm土層無顯著差異。0~50 cm土層有效錳含量均為“中等”。在150個土壤樣品中,有24%的樣品有效錳含量為“低”,19.33%的樣品為“極低”。
圖4 有效錳垂直分布特征及豐缺狀況Fig. 4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and deficiency of soil available Mn
采用單項有效性指數(shù)(Ei)和綜合有效性指數(shù)(Et)評價各土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如表2所示。由表可知,土壤有效銅和有效鋅的單項有效性指數(shù)(Ei)均隨著土層加深而變小,而有效鐵和有效錳在40~50 cm土層其Ei指數(shù)略高于30~40 cm土層。從綜合有效性指數(shù)(Et)來看,0~10 cm土層Et指數(shù)最高,且呈現(xiàn)逐層遞減的趨勢;Et指數(shù)在10~20 cm與20~30 cm之間變化幅度最大,10~20 cm比20~30 cm土層綜合有效性指數(shù)(Et)提高74.24%。
表2 不同土層微量元素有效性指數(shù)Tab. 2 The availability index of trace elements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2.3.1 Pearson相關(guān)分析
通過對不同土層微量元素與容重的相關(guān)分析可知(表3),在0~20 cm土層4種微量元素與容重均無顯著相關(guān)性;而在20~50 cm土層,有效銅、有效鋅和有效錳均與容重存在顯著(P<0.05)或極顯著(P<0.01)相關(guān)性,有效鐵與容重?zé)o顯著相關(guān)性。其中,20~50 cm土層有效銅和有效錳與容重的相關(guān)性隨著土層的加深而逐漸增強。
表3 不同土層微量元素與容重的Pearson相關(guān)分析Tab. 3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race elements and bulk density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2.3.2 線性回歸分析
不同土層有效銅、有效鋅和有效錳與容重的回歸分析分別如圖5、圖6和圖7所示。由圖可知,在20~30 cm、30~40 cm和40~50 cm土層中,有效銅、有效鋅和有效錳與容重的回歸模型均符合線性模型,且有效銅、有效鋅和有效錳含量均隨著容重的增大而變小。有效銅和有效錳的線性擬合優(yōu)度(R2)隨著土層的加深逐漸升高,有效鋅的線性擬合優(yōu)度以30~40 cm土層最低,40~50 cm土層最高。
圖5 不同土層有效銅與容重的線性回歸分析Fig. 5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available Cu and bulk density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圖6 不同土層有效鋅與容重的線性回歸分析Fig. 6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available Zn and bulk density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圖7 不同土層有效錳與容重的線性回歸分析Fig. 7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available Mn and bulk density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煙稻輪作是一種水旱輪作的復(fù)種方式,其與煙玉輪作或煙草單作等種植制度相比,能有效降低土傳病害對作物的侵害[15],且煙稻輪作田塊干濕交替的環(huán)境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特性[16],對土壤健康與作物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均具有積極意義。微量元素是煙草、水稻、小麥和油菜等作物生產(chǎn)中所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其豐缺狀況對作物的品質(zhì)和產(chǎn)量也有一定的影響。有研究表明[17],土施鋅肥可顯著提高水稻莖稈、葉片和籽粒中的鋅含量,增加水稻穗數(shù),提高水稻產(chǎn)量。在本研究中,湖南煙稻輪作區(qū)0~50 cm土層有效態(tài)微量元素Cu含量豐富,F(xiàn)e含量中等偏豐富,Mn含量中等,只有Zn含量在30~50 cm土層低,微量元素Cu、Zn、Fe和Mn含量呈表層富集化,且自土壤表層向下逐層遞減,這與趙串串等[18]和胡瑞文等[19]研究結(jié)果相似。在0~50 cm土層的150個土壤樣品中,有90.67%的樣品有效銅含量達到豐富與極豐富水平,而銅在土壤中的移動性很差,外源銅元素易富集于土壤表層[20],故在今后煙草和水稻生產(chǎn)中,應(yīng)注重控制使用含硫酸銅的肥料和農(nóng)藥,防止Cu對作物生長出現(xiàn)致毒效應(yīng)。
以往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評價的研究[21]多數(shù)關(guān)注土壤表層,這適用于評價長期以旋耕為主的耕作層較淺的農(nóng)田,其作物根系分布淺層化,無法深下扎吸收水分與養(yǎng)分。然而在前人研究[22]中表明,深耕深松等耕作方式可促進作物根系向土壤深層縱向分布,故在改良耕作方式以提高作物產(chǎn)量的同時也需關(guān)注土壤深層養(yǎng)分的有效性。本研究評價了0~50 cm土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發(fā)現(xiàn)從0~20 cm土層往下,20~30 cm土層微量元素綜合有效性指數(shù)出現(xiàn)驟減,20~50 cm土層微量元素有效性遠低于0~20 cm土層。建議在深耕深松改善耕層土壤結(jié)構(gòu)時,應(yīng)重視有機肥的投入以促進20~30 cm土層微量元素與有機化合物形成可溶的絡(luò)合物,提高微量元素有效性[23]。
合理的耕層結(jié)構(gòu)是保障作物良好生長和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的根基,土壤容重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質(zhì)之一,它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土壤的透氣性、持水能力、入滲性能和有機碳貯量[24-26],低容重有機質(zhì)含量高的土壤有更強的生產(chǎn)力。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0~20 cm土層,容重與有效態(tài)微量元素含量無顯著相關(guān)性;而在20~50 cm土層,容重顯著影響了有效銅、有效鋅和有效錳含量,且均隨著容重的增大而減少。容重與土壤養(yǎng)分元素呈顯著負(fù)相關(guān)這與張曉龍等[27]研究結(jié)果有相似之處,其原因可能是旋耕等常規(guī)耕作方式雖然能疏松0~20 cm土層的土壤,但其機械活動會壓實20~30 cm土層,造成土壤孔隙度變小,容重增大,引起空氣和水分減少[28],不利于微生物的活動和養(yǎng)分循環(huán)[29],且有機質(zhì)含量隨容重升高而下降[30],致使養(yǎng)分的有效性隨之降低。
湖南煙稻輪作區(qū)有效態(tài)微量元素Cu、Zn、Fe和Mn含量自0~10 cm土層向下逐層遞減,呈表層富集化;0~20 cm土層有效Cu、Zn和Fe含量豐富,Mn含量中等,其微量元素綜合有效性指數(shù)較高,而20~30 cm土層綜合有效性指數(shù)驟降;相關(guān)分析和回歸分析結(jié)果表明,微量元素Cu、Zn和Mn與容重在20~50 cm土層負(fù)顯著相關(guān),其含量均隨著容重的增大而減少,呈線性模型。為保障湖南煙稻輪作區(qū)農(nóng)田土壤可持續(xù)利用和作物的優(yōu)質(zhì)適產(chǎn),建議嚴(yán)格控制微肥的施用,減少或禁止使用含銅的農(nóng)藥,適度加深耕作層,同時也需重視提升20~30 cm土層的養(yǎng)分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