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 超, 盧雅欣, 何鎖宋, 張雪松, 張 浩, 王玉鎖
(1. 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四川成都 610031; 2.中鐵北京工程局集團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88)
近年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迅速發(fā)展,受到地鐵線路規(guī)劃及地下空間的客觀限制,越來越多的城市地鐵面臨著下穿鐵路橋梁等既有工程。在盾構施工的過程中,地層受到擾動進而發(fā)生地面沉降。此時,橋梁樁基周圍土體應力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產生不利變形,上部結構的安全也受到影響。盾構施工對鄰近既有結構及地層的影響也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關注。文獻[1]為了研究隧道施工對鄰近樁基的影響范圍,通過數(shù)值模擬發(fā)現(xiàn)地基沉降發(fā)生在隧道的頂部,距隧道工作面1.5倍的隧道直徑區(qū)域樁基受到明顯影響。文獻[2]針對砂卵石地層中盾構隧道對鄰近樁基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了樁基周圍的土壤顆粒運動特征。文獻[3-4]利用三維有限元模擬了鄰近樁基的盾構施工,分析了盾構掘進過程中樁身位移的變化。文獻[5]采用經驗公式估算雙洞型盾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文獻[6]結合正交試驗和方差分析,得出盾構施工對鄰近樁基的影響因素及程度,提出了樁基近鄰度的概念。文獻[7]分析不同加固方式下盾構隧道掘進對近接樁基位移和內力的影響。文獻[8]建立了盾構隧道穿越既有橋梁精細化施工控制體系,確保了既有橋梁的安全。
綜上所述,針對盾構施工對鄰近既有結構及地層的影響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然而砂卵石地層具有分散性強、自穩(wěn)性差的特點,盾構施工很容易破壞原始地層的平衡狀態(tài),對鄰近既有結構的影響顯著,不同階段的施工對鄰近結構的影響具有疊加效應,而目前研究施工全過程對既有結構的影響較少,因此進行全過程施工影響研究非常有必要。本文依托成都地鐵9號線某盾構區(qū)間下穿既有鐵路橋工程,利用數(shù)值模擬方法分析左線、右線盾構隧道施工全過程對地表沉降、樁基和橋墩變形的影響。
成都地鐵9號線盾構區(qū)間隧道與既有鐵路橋的位置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既有鐵路橋與區(qū)間隧道位置關系
盾構區(qū)間隧道左線先后穿越64#、18#、65#橋墩,距離隧道分別為9.51 m、8.68 m、8.58 m,隧頂埋深21.35~22.77 m。盾構區(qū)間隧道右線先后穿越64#、17#、63#橋墩,距離隧道分別為10.87 m、9.47 m、8.10 m,隧頂埋深20.64~22.06 m。
穿越既有鐵路橋段的地質情況由上至下依次為人工填土、細砂及卵石土,穿鐵路橋段左線隧道主要穿越地層為全斷面卵石土;右線隧道主要穿越地層為卵石土、局部為粉細砂。
采用Midas GTX/NX建立地層結構模型,模型尺寸為102 m×74 m×40 m(長×寬×高)。模型沿Y軸負方向為左線隧道開挖前進方向,左線通過既有鐵路橋之后右線沿Y軸正方向開挖右洞,X軸為平面垂直隧道開挖前進方向,Z軸為高度方向。管片和盾殼考慮為殼單元,樁基采用植入式梁單元,其他均采用三維實體單元。考慮管片的單幅寬度為1.5 m,取2倍幅寬3 m為一開挖步,左洞和右洞都為34個開挖步。模型頂面為自由面,無約束;模型底部進行固定約束;模型側面進行水平約束。整體模型及位置關系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整體模型及位置關系模型
結合地質勘測資料及相關規(guī)范確定結構及土體參數(shù),如表1、表2所示。
表1 結構物理力學參數(shù)
表2 土體物理力學參數(shù)
施工階段模擬過程如下:
(1)生成地層初始應力場,激活橋墩及樁基并進行位移清零。
(2)左線開挖并進行管片支護模擬。進行左線逐環(huán)土體開挖、管片施作、掌子面土倉壓力施加的施工過程的模擬,以此類推,直至左線掘進通過既有橋梁結構,掘進通過后,開始右線由反方向掘進施工模擬,循環(huán)過程同左線,直至左線、右線貫通。
按照上面的施工步驟循環(huán)進行,共計71個施工階段。
由于本次施工階段較多,提取整個施工階段中的九個具有代表性的施工階段進行分析,按照施工的先后順序編號1~9,其中,1是左線穿越橋墩前施工階段,2~4分別是左線施工到距離64#、18#、66#橋墩最近位置處,5是左線施工完成,右線穿越橋墩前階段,6~8則是右線分別施工到距離65#、17#、63#橋墩最近位置處,9是盾構施工完成后。首先進行左線施工,隨后進行右線施工,其掘進方向及施工階段如圖3(a)所示。為了進一步分析整個施工階段過程中橋墩及樁基位移的變化規(guī)律,分別在6個承臺距離隧道最近的節(jié)點位置布置位移測點,測點布置如圖3(b)所示。
圖3 分析階段及承臺測點示意
上述分析階段對應的施工階段編號如表3所示。
表3 分析階段對應的施工階段編號
左線、右線盾構施工完成后地表沉降如圖4所示。
圖4 盾構施工引起地表沉降云圖
選取模型沿隧道縱向中部橫斷面,提取該位置地表節(jié)點的豎向位移,作出地表沉降變化曲線如圖5所示。
圖5 地表沉降變化曲線
由圖4、圖5可知:
(1)在盾構掘進的過程中,地表豎向位移主要集中在隧道上部的地層中,且隨著隧道的掘進,發(fā)生位移的區(qū)域沿掘進方向向前擴展。這主要是由于盾構在掘進的過程中,盾構機對開挖面土體擠壓,使開挖面土體移動,隧道盾構周圍的土體受到施工擾動后,從而引起地層的隆沉。
(2)當左線隧道開挖完成時,發(fā)生位移的區(qū)域沿隧道縱向貫穿整個地層區(qū)域,此時地表沉降最大值為5.72 mm,在左線掘進終點位置處;右線隧道開挖完成時,地表沉降最大值為7.4 mm,位于兩條隧道中心線處。根據鐵運[2006] 146號《鐵路線路維修規(guī)則》和相關設計要求,盾構隧道下穿期間地面最大累計沉降值不超過30 mm,最大累計隆起量不超過10 mm,地表沉降在限定控制標準范圍內。
(3)當右線完全通過橋梁時,地表出現(xiàn)了較為明顯的沉降槽,地表位移變化區(qū)域為左線、右線隧道上部一定范圍的整個地表區(qū)域,即一條粗帶狀區(qū)域。
3.2.1 橋墩豎向位移
左線、右線盾構施工完成后橋墩豎向位移如圖6所示。
圖6 橋墩豎向位移云圖
提取各測點(見圖3)整個施工階段的豎向位移,并以施工階段為橫坐標,測點豎向位移為縱坐標,作出時程曲線如圖7所示。
圖7 測點豎向位移時程曲線
由圖6、圖7可知:
(1)隨著盾構的掘進,沿掘進方向橋墩逐漸產生了豎向位移,且當盾構施工接近橋墩時,相應承臺測點處沉降變化較為明顯。左線開挖時,測點6所在的63#橋墩在縱向上距離左線開挖面最近,因此最先產1.5 mm左右的沉降值。
(2)樁基礎在豎直方向上發(fā)生變形且最大位移主要出現(xiàn)在樁頂?shù)奈恢茫蠖嗑a生的是向下的位移,這說明樁頂發(fā)生了沉降。右線隧道施工后,樁基及橋墩進一步沉降,樁基礎最大豎向位移為3.78 mm,位于17#橋墩內側。
(3)根據GB 50157-2013《地鐵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的墩臺沉降量不超過50 mm,相鄰墩臺的差異沉降不超過20 mm。結合本工程,取差異沉降值20 mm作為墩臺沉降允許位移值。根據數(shù)值分析結果,橋墩豎向沉降在限定控制標準范圍內。
3.2.2 橋墩水平位移
左線、右線盾構施工完成后引起的橋墩水平(圖2中X方向,即垂直于隧道軸向)方向位移如圖8所示。
圖8 橋墩水平(垂直于隧道軸向)方向位移云圖
提取各測點在整個施工階段的沿X(垂直于隧道軸向)方向的水平位移,并以施工階段為橫坐標,測點沿X方向的水平位移為縱坐標,作出時程曲線如圖9所示。
圖9 測點X(垂直于隧道軸向)方向位移時程曲線
由圖8、圖9可知:
(1)隧道左線貫通時,橋墩最大水平位移值為3.5 mm,位于66#橋墩外側;右線掘進完成,橋墩最大水平位移值為5.4 mm,位于63#橋墩外側。說明盾構施工擾動土體發(fā)生位移后,橋墩下樁基礎周圍土體對樁本身產生了擠壓,使樁身及橋墩開始發(fā)生垂直于隧道軸向水平方向位移,這樣可能使樁基礎發(fā)生一定程度的剪切破壞。
(2)隨著盾構的開挖掘進,左右側橋墩均產生垂直于隧道軸向水平水平位移,方向背離隧道,且近似呈對稱分布;盾構掘進完成后,測點最大水平位移為2 mm左右,分別在測點6(63#)和測點3(66#)。
(3)測點6(63#)由于縱向上距左線起始開挖最近,因此最先產生水平位移,然后沿著盾構隧道掘進方向,依次是測點1(64#)、測點5(17#)等。
3.2.3 樁基水平位移
圖10 樁基水平(垂直于隧道軸向)方向位移
左線、右線盾構施工完成后引起的樁基水平(垂直于隧道軸向)方向位移如圖10所示。
由圖10可知:
(1)左線隧道開挖完成后樁基最大水平位移值為1.3 mm,位于63#橋墩內側的樁基頂部;右線掘進結束,樁基最大水平位移值為2.0 mm,位于63#橋墩內側的樁基頂部。由此可見,右線盾構隧道施工引起的樁基水平位移出現(xiàn)疊加現(xiàn)象。
(2)盾構施工引起樁基的最大水平位移都出現(xiàn)隧道中線附近,方向背離隧道,且距離隧道越近,水平位移越大。由于隧道開挖是卸荷過程,隧道埋深以上土體會產生沉降,隧道下方土體會產生隆起,土體豎向應力傳遞路徑被切斷,土體中主應力方向由豎直方向變成水平方向,對于隧道中心線兩側土體產生擠壓的作用,使樁基產生背離隧道方向的位移。
(3)近接樁基礎水平位移控制標準,根據JGJ 94-2008《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樁基地面處水平位移允許值為10 mm,對于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為6 mm的規(guī)定,結合本工程特點,取單樁水平位移允許值為6 mm。根據數(shù)值分析結果根據數(shù)值分析結果,橋樁基礎豎向沉降在限定控制標準范圍內。
利用數(shù)值模擬,分析了盾構隧道下穿既有鐵路橋施工過程地表沉降、橋墩及樁基的豎直和水平位移的變化規(guī)律,得出以下結論:
(1)盾構隧道左線、右線施工完成后,地表沉降最大值位于兩區(qū)間隧道中部。
(2)隨著盾構的掘進,沿掘進方向橋墩及樁基逐漸產生豎向位移,且距離左線開挖面最近處最先產生沉降。樁基礎在豎直方向上發(fā)生變形且最大位移主要出現(xiàn)在樁頂?shù)奈恢茫?右線開挖后,樁基及橋墩進一步沉降,樁基礎最大豎向位移為3.78mm,樁基礎豎向沉降在限定控制標準范圍內。
(3)左、右線盾構施工引起樁基的最大水平位移都出現(xiàn)隧道中線附近,方向背離隧道,且距離隧道越近,水平位移越大。右線掘進結束,樁基最大水平位移值為2.0 mm,取單樁水平位移允許值為6 mm,樁基礎水平位移在限定控制標準范圍內。
(4)通過本次數(shù)值分析表明,樁基和墩臺的最不利位置分別為位于63#橋墩內側的樁基頂部、63#橋墩外側。因此盾構施工時,應重視對掌子面土倉壓力的控制,同時加強監(jiān)控量測,以保證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