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福旭,侯希清,陳文龍
焦作煤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央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河南焦作454000
結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腹痛、排便不盡、大便帶血、腸梗阻和腹部腫塊。臨床上,手術是直腸癌的根治性治療方式。目前,結腸造口術已能夠使患者獲得較好的康復效果,對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大多數(shù)患者在圍手術期對護理的不重視、對疾病和治療的認識不足等原因,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預后較差。護理干預旨在確?;颊攉@得最大程度的治療益處,并已在結直腸癌造口術中獲得重要的使用價值。同質健康教育模式是指醫(yī)師和護士共同組建護理小組,及時應對患者的病情變化,為患者提供全面優(yōu)質的臨床護理服務,并減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焦慮情緒,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探討同質健康教育模式對行造口術的結直腸癌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彈性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焦作煤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央醫(yī)院行造口術治療的100例結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參考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制定的臨床實踐指南中關于結直腸癌的診斷標準;②術前接受結直腸鏡檢查,并通過活組織病理學檢查證實;③年齡為19~75歲;④擇期行結直腸造口術。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②合并精神障礙、阿爾茨海默?。虎畚幕降?,存在言語交流障礙;④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嚴重影響生存質量的其他類型疾病;⑤合并嚴重的心、肝、肺、腎疾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及單盲原則將100例結直腸癌患者分為改進組(給予同質健康教育模式干預)和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指導),各50例。改進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45~75歲,平均(58.2±7.6)歲;TNM分期:Ⅰ期15例,Ⅱ期20例,Ⅲ期15例;受教育年限4~15年,平均(10.48±3.20)年;平均家庭月收入(7874.2±1130.6)元;婚姻狀況:已婚40例,未婚3例,喪偶7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48~75歲,平均(59.5±6.3)歲;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27例,Ⅲ期12例;受教育年限5~15年,平均(10.20±2.96)年;平均家庭月收入(7944.2±1040.4)元;婚姻狀況:已婚44例,未婚1例,喪偶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TNM分期、受教育年限、平均家庭月收入和婚姻狀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干預時間為4周。具體宣教方式:于住院期間,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健康宣教,發(fā)放健康教育資料,定時開展教育講座。宣教的內容包括造口護理、術后營養(yǎng)指導、功能鍛煉、用藥方法與注意事項、日常生活指導等。
改進組患者行同質健康教育干預,干預時間為4周。成立同質健康教育小組,團隊成員包括主治醫(yī)師、科室主任、責任護士和惡性腫瘤專家。具體方法:①術前,由護理小組成員討論并制訂治療計劃,并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合理調整治療計劃,并告知患者治療的必要性和相關注意事項;向患者講解手術注意事項,讓患者了解手術的必要性,以減少不良情緒的產生;進行積極護理,給予患者安慰,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并最大程度地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經常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并提供及時的咨詢;飲食方面,限制每天脂肪和糖的攝入,食用易消化、高營養(yǎng)的蛋白質類食品,多喝牛奶,多食用水果、蔬菜和谷物。②術中,確保手術室無菌干燥,保持清潔、整潔,室溫約為21℃,濕度約為50%,告知患者手術措施和預后情況,并告知患者術后感染等的預防措施,隨時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及時、積極地進行干預,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③術后,應于第一時間通知患者手術成功,以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當患者出現(xiàn)不良癥狀時,及時提供心理暗示和咨詢,并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責任護士應為患者合理提供鍛煉、運動的機會,指導和督促患者每天練習。運動量不宜太大,運動項目主要是步行。
①采用自我護理測定量表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4周后的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評分。該量表主要包括自護概念的認知(20分)、自護責任(25分)、自護技能(25分)、相關知識了解(30分)4個維度,共25個條目,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自我護理能力越強。②采用自我效能評價量表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4周后的自我效能感進行評分。該量表主要包括2個維度、6個問卷條目,飲食選擇效能、對性生活的信心、對新生活滿意度的信心、從事體力勞動的信心、保持活力的信心、造口自理的信心,總分為28~14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強。③采用由Connor和Davidson編制的心理彈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4周后的心理彈性進行評分。該量表包含25個問卷條目,分為堅韌、自強、樂觀3個維度,采用5級評分法,分數(shù)越高表示心理彈性越好,對社會的適應性越好。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護理測定量表中自護概念的認知、自護責任、自護技能、相關知識了解維度的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4周后,改進組患者上述維度的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025、4.828、2.449、4.195、3.219,P﹤0.05)。(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的比較(± s)
P
﹥0.05);干預4周后,改進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總分為(97.30±17.40)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8.28±15.42)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
=2.743,P
﹤0.01)。P
﹥0.05);干預4周后,改進組患者CD-RISC中堅韌、自強、樂觀3個維度的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
=3.413、2.612、3.312、4.933,P
﹤0.05)。(表2)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CD-RISC評分的比較(± s)
在中國,結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高危惡性腫瘤,其發(fā)生可能與飲食習慣、飲食結構的改變有關,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長期攝入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纖維的食物;患者患有便秘,并且糞便在胃腸道中的停留時間過長,因其中含有少量的致癌物質,可與腸道黏膜相互作用,易發(fā)生癌性病變。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患者常伴有腹痛、腹塊或貧血等癥狀,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郁的情緒,嚴重影響病情和生活質量。造口術有利于延長早期直腸癌患者的生命。另外,由于造口術的治療導致患者的生理系統(tǒng)發(fā)生改變,且患者常伴有焦慮、沮喪、恐懼和自卑等負性情緒,最終可能給患者的身心造成沉重的負擔,與諸多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關。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提高行腸造口術患者的疾病知識和自我護理能力,有助于減少造口術相關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自我保健能力是指個人維持和促進自身健康以及身心發(fā)展所需的技能。同質醫(yī)學健康教育模型是醫(yī)師和護士參與的健康教育模型,醫(yī)師和護士可以互相監(jiān)督、互相補充,定期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心理指導、院外隨訪和術后康復知識宣傳。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4周后,改進組患者自我護理測定量表中自護概念的認知、自護責任、自護技能、相關知識了解維度的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
﹤0.05),提示同質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行造口術結直腸癌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原因可能是同質健康教育模式為患者提供了術前、術后的專業(yè)指導,提高了患者對腸造口術知識的了解。此外,同質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促進醫(yī)師與護士之間的交流,促使醫(yī)療護理質量不斷加強,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問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本研究為患者提供了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并且可以針對患者的自身狀況和護理需求提供針對性的干預措施,這對改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用。本研究發(fā)現(xiàn),干預4周后,改進組患者CDRISC中堅韌、自強、樂觀3個維度的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
﹤0.05)。這也充分證明了同質健康教育干預措施對患者的機體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其貫穿于患者術前、術后的整個過程。分析原因主要是該護理方式可以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完成護理患者的工作目標。醫(yī)師對患者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也可以幫助患者正確面對疾病,在康復期間進行適當強度的訓練、工作、社交活動和學習。目前,臨床上關于結直腸癌患者的術后護理方法較多,但尚未形成一套系統(tǒng)、有效的護理方法。本研究發(fā)現(xiàn),同質健康教育模式干預對行造口術的結直腸癌患者具有良好的護理效果,為護理工作提供了科學基礎,有助于醫(yī)務工作者進一步了解結直腸癌造口術后患者的心理彈性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本研究的隨訪時間較短,納入的樣本數(shù)量較少,有必要擴大樣本量,并延長出院后的持續(xù)護理時間,從而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同質健康教育模式對行結直腸癌造口術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彈性均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