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柳冰,郭玲玲,郭燕妳,楊榮志,王興煌,林 奎
[1.深圳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檢驗科,廣東深圳 518104;2.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醫(yī)院(光明)西院區(qū)檢驗科,廣東深圳 518106]
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關節(jié)、骨及滑膜慢性炎癥為主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至今尚未十分闡明,多數(shù)學者認為RA 由遺傳、環(huán)境、激素及感染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其中遺傳因素在RA 發(fā)病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約53%~60%RA 發(fā)病是由遺傳因素所引起的[1-3]。隨著全基因組研究發(fā)現(xiàn),RA 是一種多基因遺傳性疾病,與多基因突變有關。有研究表明,維生素D(vitamin D,VitD)受體(vitamin Dreceptor,VDR)基因多個位點突變與RA發(fā)病有關,且VDR 基因突變可能影響25-(OH)VitD3 水平表達或改變其結構,且不同地區(qū)人群因遺傳背景、環(huán)境、生活條件及習慣等因素不同而造成25-(OH)VitD3 水平及VDR 基因多個位點突變分布具有地域和種族性差異[4-7],雖然國內(nèi)一些地區(qū)已有相關研究報道,但至今未見深圳地區(qū)相關報道。本研究對深圳地區(qū)RA 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25-(OH)VitD3 水平及VDR 基因rs2228570 T/C 位點多態(tài)性進行了對比研究分析,探討其與RA 發(fā)病之間的相關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6 ~12月期間來深圳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和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醫(yī)院(光明)西院區(qū)門診和住院就診并確診為RA 患者126 例為RA 組,其中男性35 例,女性91 例,年齡26~57 歲,平均年齡32.85±8.73 歲。所有患者均符合RA 診斷標準,排除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根據(jù)RA 疾病活動度評分(DSA28)對患者進行分期[8],其中輕度活動組47 例(DSA28<3.2),中度活動組52 例(3.2<DSA28<5.1),高度活動組30 例(DSA28>5.1)。納入標準:①符合《類風濕關節(jié)炎診斷治療指南》[8]中的診斷標準;②初診病例;③未使用抗風濕藥;④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⑤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長期臥床或長期未接受陽光照射者;②飲食不能正常進行者;③伴發(fā)腫瘤、肝、腎及糖尿病者;④RA 病情加重或并發(fā)嚴重并發(fā)癥或疾病需采取非常規(guī)治療者;⑤近期服用維生素D 類似物者;⑥不配合者。并選取同期來院體檢的健康非RA 人群120 例,其中男性30 例,女性90 例,年齡24~55 歲,平均年齡31.45±6.62 歲。確保兩組性別、年齡及種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儀器與試劑 c8000 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由羅氏公司提供;DNA 提取試劑盒由深圳亞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Cobasz-480 PCR 分析儀由瑞士羅氏公司提供;25-(OH)-VitD3 試劑盒由廣州菲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1.3.1 標本采集:采集清晨空腹2 ~3ml 靜脈血于EDTA-K2抗凝管內(nèi),混勻用作DNA 提取,另采集2~3ml 靜脈血于無抗凝劑的干燥管內(nèi),分離血清用作25-(OH)VitD3 水平測定。
1.3.2 25-(OH)VitD3 水平測定:運用化學發(fā)光免疫法對血清中25-(OH)VitD3 水平進行檢測,嚴格按照儀器、試劑說明書進行,由同一專業(yè)人員成批檢測。
1.3.3 DNA 提?。河肈NA 提取試劑盒提取血漿中的基因組DNA,并采用分光光度計定量,瓊脂糖凝膠電泳質檢,合格后的DNA 將濃度調(diào)整到50ng/μl,于-20℃C 儲存?zhèn)溆谩?/p>
1.3.4 VDR 基因rs2228570 位點多態(tài)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PCRRFLP)法對IL-17 rs763780 基因多態(tài)性進行檢測,具體操作參照有關文獻[9]。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GraphPad Prism 5 軟件,計量資料以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兩組比較采用χ2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25-(OH)VitD3 水平比較 RA 組血清25-(OH)VitD3 水平(31.57±9.36nmol/L)明顯低于對照組(65.92±14.57nmol/L),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1542,P=0.0137),其中RA 組男性(42.16±11.75nmol/L)明顯高于女性(27.50±8.12nmol/L),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1374,P= 0.0209),而對照組男性(63.95±13.80nmol/L)略低于女性(66.58±15.09nmol/L),兩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9452,P=0.1295)。
2.2 不同嚴重程度RA 患者25-(OH)VitD3 水平比較高度活動組25-(OH)VitD3 水平(19.37±5.82nmol/L)明顯低于中度活動組(30.69±8.63nmol/L),而中度活動組明顯低于低活動組(38.32±10.78nmol/L),不同嚴重程度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7.9351,P=0.0082)。
2.3 兩組VDR 基因rs2228570 T/C 位點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檢出率比較 見表1。RA 組VDR 基因rs2228570 T/C 位點CC 基因型和C 等位基因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表1 兩組VDR 基因rs2228570 T/C 位點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檢出率比較[n(%)]
2.4 RA 組不同性別VDR 基因rs2228570 T/C 位點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檢出率比較 見表2。RA 組VDR 基因rs2228570 T/C 位點CC 基因型和C 等位基因檢出率男性明顯低于女性,兩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表2 RA 組不同性別VDR 基因rs2228570 T/C 位點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檢出率比較[n(%)]
2.5 RA 組不同基因型25-(OH)VitD3 水平比較 CC基因型血清25-(OH)VitD3 水平(18.95±4.59nmol/L)明顯低于TC 和TT 基因型(38.62±11.03nmol/L 和41.98±11.92nmol/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016 4,5.812 6,P=0.025 9,0.023 6),而TC 和TT 基因型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206 8,P=0.117 8)。
RA 是以炎性滑膜炎為主要特征的一種最為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變化為滑膜細胞增生、間質大量炎性細胞浸潤、微血管新生及血管翳形成,當累及關節(jié)軟骨和骨質時,導致關節(jié)畸形和強直,引起關節(jié)功能喪失,致殘率高達15%,是引起喪失勞動力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RA 發(fā)病率約為0.5%~2%,而我國約為3%~5%,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好發(fā)于女性,約為男性的2~3 倍,任何年齡均可發(fā)病,好發(fā)于25~50 歲。RA 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且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為全球最難治的病種之一[10-12]。因此,探索新的RA診斷標記物及發(fā)病機制對RA 的診斷、治療及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VitD 是一類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類固醇衍生物,其除了能夠增強巨噬細胞趨化和吞噬能力,強化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及其它細胞的抗菌肽活性,提高RA 患者對病原微生物的抵御能力外,還可調(diào)控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T 和B 淋巴細胞等的生長和分化,發(fā)揮免疫調(diào)節(jié)和抗炎活性[13-15]。而25-(OH)VitD3 是VitD 在血液循環(huán)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評價VitD 營養(yǎng)和功能狀態(tài)的最好指標。有研究表明,RA 患者25-(OH)VitD3 水平明顯降低,可能在RA 發(fā)生和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16-17]。本研究結果顯示,深圳地區(qū)RA 血清25-(OH)VitD3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與有關文獻研究的結論一致[5,11,14,16-17],但不同機構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差異,有些相差甚遠,這可能與不同地區(qū)人群的生活環(huán)境、習慣、礦物及陽光照射等諸多因素不同有關。同時結果還顯示,RA 女性患者25-(OH)VitD3水平降低較男性患者更加明顯(P<0.05),這說明了女性RA 的發(fā)病率為什么比男性高的原因。此外,25-(OH)VitD3 水平隨RA 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加重而出現(xiàn)明顯降低(P<0.05),這表明了25-(OH)VitD3 表達水平可能與RA 的發(fā)生以及病情的發(fā)展有關。因此,加強不同地區(qū)人群血清中25-(OH)VitD3 水平監(jiān)測,對RA 診斷、治療及預防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RA 患者因關節(jié)長期存在炎癥和遭受破壞,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高致殘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RA 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十分復雜,隨著遺傳基因位點突變檢測技術的不斷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RA 發(fā)病與多種基因多個位點突變存在密切關系,且不同地區(qū)人群同種基因同一個位點突變分布存在區(qū)域性和種族性差異[4-5,7,9,18-19]。本研究結果顯示,深圳地區(qū)RA 組VDR 基因rs2228570 T/C 位點CC 基因型和C 等位基因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與SONG 等[9,19-20]研究的結論基本一致,這表明VDR 基因rs2228570 T/C 位點突變可能與RA 發(fā)病有密切關系,其中CC 基因型可能是深圳地區(qū)RA 發(fā)病的易感危險基因,但與TIZAOUI 等[21]研究的結論不一致,這表明了VDR 基因rs2228570 T/C 位點突變多態(tài)性分布存在地域性和種族性差異。同時結果還顯示,RA 組女性CC 基因型和C 等位基因檢出率明顯高于男性(P<0.05),這表明了女性體內(nèi)VDR 基因rs2228570 T/C 位點可能更容易發(fā)生突變,這也可能是女性RA 患病率為什么比男性高的一個原因。此外,結果顯示RA 組CC 基因型25-(OH)VitD3 水平明顯低于其它基因型(P<0.05),這可能與VDR 基因rs2228570 T/C 位點突變可能影響25-(OH)VitD3 水平表達或改變其結構等有關,這為進一步研究RA 發(fā)病機制、RA 靶向治療藥物的研發(fā)提供了新的方向,具體作用機制有待深入研究。綜上所述,深圳地區(qū)RA 患者25-(OH)VitD3水平明顯降低,女性尤為明顯,且與RA 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有關。同時RA 患者VDR 基因rs2228570 T/C 位點突變呈多態(tài)性分布,其中CC 基因型可能是本地區(qū)RA 發(fā)病的危險易感基因之一。因此,加強不同地區(qū)25-(OH)VitD3 水平及其受體基因rs2228570 T/C位點突變分析,為RA診斷、病情判斷、治療及預防提供更為科學的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