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巧巧 張旭鵬
[摘? ? ? ? ? ?要]? 近幾年,在各種大型活動、搶險救災中,志愿者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從總體情況、組織模式、存在的問題等方面針對青島地區(qū)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工作開展了調研。調研結果顯示:青島地區(qū)高職院校學生志愿者對志愿服務活動積極性高,但志愿服務工作整體水平相對落后。志愿服務的科學化、項目化、市場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關? ? 鍵? ?詞]? 高職院校;志愿服務;項目化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04-0066-02
因經(jīng)濟發(fā)達,地理位置優(yōu)越,氣候條件宜人,城市文化開放包容,青島成為越來越多大型賽會活動的舉辦地。啤酒節(jié)、奧帆賽、上合峰會的順利舉行使得成千上萬的志愿者成為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隨著城市治理方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志愿服務需求和志愿活動組織不斷增加,同時,志愿服務活動也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意識、服務奉獻精神的重要形式,是各高校服務當?shù)亟?jīng)濟、展現(xiàn)學校形象的重要途徑,因此,志愿服務工作得到了高職院校的普遍重視。本研究從總體情況、組織模式、存在的問題等方面針對青島地區(qū)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工作開展調研。本次調研共涉及7所青島高職院校,19個志愿服務項目。
一、青島市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工作開展整體情況
(一)高職院校對志愿服務的重視程度比較高
隨著志愿服務工作的發(fā)展,以及奧帆賽、世園會、上合峰會等越來越多的大型賽會志愿服務的開展,高職院校意識到志愿服務工作在學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青島地區(qū)高職院校均已將志愿服務活動納入第二課堂學分,有些甚至將志愿服務學分作為必修學分來要求,從政策層面引導廣大學生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當中。
(二)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高
據(jù)調查,96.15%的在讀高職學生有意愿投身志愿服務活動中,有70.12%的高職畢業(yè)生在校期間曾經(jīng)參與過志愿服務活動。
(三)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工作落后于整體的社會水平
在對青島市7所高職院校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訪談后,發(fā)現(xiàn):當前高職院校開展志愿服務工作依然以活動為主,缺乏一套完整的申報、組織、考核、認定的管理體系,服務質量難以保證。
同時,由于高職學生在校時間較短,志愿服務團隊建設不足,難以形成品牌化、項目化、持續(xù)化的志愿服務局面,一方面制約志愿服務工作的推進,另一方面也對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積極性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
二、高職院校志愿服務的組織模式
(一)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工作的二級組織模式
在組織模式上,高職院校志愿服務的組織模式與普通高校類似,采取二級管理辦法。從組織形式和管理職能來看,具體志愿服務活動的組織管理由二級學院負責,總體志愿服務工作的考核由校團委負責。從志愿服務內容分類來看,校團委負責大型賽會等重要服務項目的組織管理工作;二級學院負責其他志愿服務項目、活動的組織工作。
(二)高職院校組織模式存在的優(yōu)缺點
1.優(yōu)點
由高校團委統(tǒng)一負責志愿服務的考核工作有利于把握黨和政府的政策,并且能夠落實相關政策,組織性強,就會使學生在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時更具有安全感、歸屬感及榮譽感。
這種組織體系一方面利于學校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大型的志愿服務活動,爭取政策支持,開展專業(yè)的志愿者培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二級學院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開展更具專業(yè)性、更細致深入的志愿服務。
2.缺點
首先,作為考核部門和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很少有深入開展志愿服務工作的經(jīng)驗,對學生的總體狀態(tài)也缺乏了解,會存在管理制度不合理、考核辦法不合適等問題,從而限制志愿服務工作的推進。
其次,二級學院很難有專人投入足夠的精力開展志愿者培訓、志愿服務項目設計等工作,導致志愿服務工作整體水平提升緩慢。二級學院間在志愿服務工作上的合作和溝通不足,導致整體上活動內容類似、活動深度和廣度不夠。
三、高職院校開展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服務整體水平不高
1.科學的項目化運作不夠
志愿服務項目運營化數(shù)量層面,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品牌項目較少,在對7所高職院校開展訪談中發(fā)現(xiàn),僅有2所院校在志愿服務工作中注重志愿服務項目的培育和運營,其他5所院校沒有項目培育的意識,也沒有啟動項目培育工作。
項目設計層面,該研究針對已經(jīng)開展項目化運營工作的2所院校、19個項目的調研中發(fā)現(xiàn):僅有6個項目在開展活動之前針對服務對象進行了需求調研,其他13個項目均根據(jù)對社會整體需求的了解和個人生活經(jīng)驗來選定服務項目。能夠在項目設計時開展調研工作的團隊僅占31.58%。
項目計劃層面,普遍存在項目計劃制定之初沒有實際開展服務對象特征和需求分析,僅是根據(jù)專業(yè)特點、國家政策等來設計服務內容,存在“計劃與實際脫節(jié)”“把活動當項目”“把產(chǎn)出當成果”等問題,大多數(shù)志愿服務項目缺乏對實際問題的調查和思考,想當然地制定實施計劃,影響項目實施效果。
2.缺乏活動評價反饋機制
在對已經(jīng)開展項目化運營工作的2所院校、19個項目的調研中發(fā)現(xiàn),僅有4個項目設計了評價反饋機制,占21%。這4個項目的評價反饋機制均包括3個部分:志愿者自評、指導教師評價、服務對象評價三個部分,評估方式簡單,自評占比較高,缺乏專業(yè)評估和第三方評估。
(二)志愿者培訓不足
調研發(fā)現(xiàn),除大型賽會活動之外,高職院校的一般志愿服務活動和志愿服務項目均存在志愿者培訓不足的情況。
一般志愿者服務活動中,志愿者接受培訓的時間人均不足1課時。
在志愿者服務項目中,接受培訓的時間超過20課時的志愿者僅占13%,;受培訓時間在10~20課時之間的占26%;接受培訓時間在1~10課時之間的占43%;另有18%的志愿者從未接受過與項目相關的培訓。
在培訓內容上,以安全教育、禮儀教育、組織管理為主,溝通技巧、專業(yè)能力等方面的培訓相對較少,對于志愿者服務水平的提高收效甚微。
(三)資金支持與保障不夠
學校資金支持:在對7所高職院校的訪談中發(fā)現(xiàn),高職院校沒有針對志愿服務項目的專項資金,僅有1所院校針對品牌項目撥付一定的獎勵性資金支持。絕大多數(shù)志愿服務項目和志愿服務活動依靠部門經(jīng)費苦苦支持,甚至有些項目存在指導教師、學生自費開展活動的情況。
其他資金來源:高職院校的志愿服務組織由于無法注冊“民非”而沒有經(jīng)費使用和募集社會資金的資格,更無法爭取政府采購。
其他保障:除大型賽會志愿者外,所有高職院校均沒有給志愿者購買保險,導致很多老師在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時畏首畏尾,難以持續(xù)、有效地開展活動。
總體來說,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工作的資金支持和保障十分匱乏,在實現(xiàn)項目化、專業(yè)化、市場化的道路上步履維艱。
(四)志愿者注冊制度不完善
青島地區(qū)高職院校學生注冊普遍由學校團委負責,目前在用的注冊系統(tǒng)有志愿中國App、青島志愿服務網(wǎng)、山東志愿服務網(wǎng)、中國志愿服務網(wǎng)等。各院校均使用青島志愿服務網(wǎng)注冊,但網(wǎng)站活躍程度不高,很多大學生志愿者并不習慣使用網(wǎng)站申請活動,從而導致絕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活動并沒有在注冊系統(tǒng)中體現(xiàn),也無法實現(xiàn)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工時的記錄和認定。
個別院校傾向于使用志愿中國App進行志愿者注冊和管理,但是由于高校管理的特殊性,學生志愿服務團隊在申請開展活動時既需要在學校報備又需要在App上申請,增加了前期工作量,從而導致使用效率低。
總之,目前高職院校志愿者注冊沒有一個統(tǒng)一、合理、便利的管理系統(tǒng),導致很多志愿者僅僅只是網(wǎng)上注冊,后續(xù)活動的開展工時的認定都沒有在系統(tǒng)中進行。
四、總結與建議
當前地區(qū)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工作開展整體水平不高,存在政策引導不夠、經(jīng)費支持不足、志愿者培訓缺位的現(xiàn)象。同時高職院校的志愿服務項目缺少科學的運作機制,導致志愿服務質量較低,志愿服務的專業(yè)化水平?jīng)]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但是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積極性高漲,給高職院校志愿服務的開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有利于推動高校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
根據(jù)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實現(xiàn)高職院校志愿服務項目化運營
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志愿服務缺少科學運作機制的問題,通過開展項目化運作,可以借助高校專業(yè)優(yōu)勢開展相應的專業(yè)志愿服務。由此帶來兩個優(yōu)勢:提升志愿服務專業(yè)化水平;提升志愿服務長效化運營水平。
2.提升志愿服務經(jīng)費支持
高職院校開展志愿服務與社會組織存在很大的不同,公益組織可以通過申請政府購買、慈善募捐等形式籌集資金進行運營,但高職院校志愿者服務組織因為不具備獨立的財政資格,除社會贊助外無法爭取其他資金支持。學生志愿者在參加活動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既出力又搭錢的情況,限制了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
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在政策上和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支持,提高志愿者保障水平,讓廣大學生志愿者在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時沒有后顧之憂。
3.倡議廣大教師參與志愿服務
高職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比起本科院校相對不足,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時需要更多的指導。引導教師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可以給學生志愿者更多的專業(yè)指導,從而提升專業(yè)化服務水平,也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有助于教師對學情的評估,從而提升專業(yè)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賀建芹.青島市志愿文化體系建設及歷史淵源研究[J].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31):15-19.
[2]顏睿.志愿精神的文化淵源與現(xiàn)代價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3(13):44-49.
[3]肖強.青島市志愿服務協(xié)同培育機制的構建路徑探析[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5):81-84.
[4]時昕偉.關于青島市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幾點思考[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3(24):91-92.
[5]鄭萍萍.試論高校志愿服務與青島城市文化品牌塑造:以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25):34-38.
[6]姜真,蔣董洪.青島市志愿服務管理機制構建研究[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53-59.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