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欒平 (揚州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 揚州 225007)
揚州市新城西區(qū)某高檔住宅小區(qū),北臨火車站,東臨京華城,地上建筑面積約16萬㎡。為滿足現(xiàn)代高品質生活、出行需求,紅線退讓范圍內滿鋪一層地下汽車庫,地下室建筑面積約6萬㎡,地下室頂板填土后綠化種植,中心位置有一個露天下沉景觀廣場。項目北面有一條景觀(平時為附近人工湖補水)兼防洪河,水位常年較高。這樣就使得本項目抗浮水位常年較高,防滲漏壓力大,給項目參與各方帶來巨大壓力。設計采取加大構造鋼筋,設置細而密鋼筋等預防開裂技術措施,我方提議施加預應力方案,被業(yè)主否定了。整個項目分期實施,分段施工,整個小區(qū)地下室變形縫、施工縫、后澆帶有共計200余條,這些縫和帶在施工中和后期處理稍有不慎,都會使地下車庫在使用階段,特別是梅雨季節(jié)滲漏結露,給正常使用帶來一定的影響。
勘探報告顯示該場地類別為Ⅱ類,地質條件較好,純地下室持力層為第3層土(粉質粘土),F(xiàn)ak=160kPa~180kPa。地下水位高,根據(jù)需要在純地下室部分打抗拔灌注樁抗浮,多高層單體建筑設計抗壓嵌巖灌注樁基礎。地下室底板、外墻以及頂板等主體結構均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進行計算,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進行驗算。地面以下采用C30抗?jié)BP6混凝土,混凝土內要求摻加適量微膨脹外加劑和抗裂纖維。從設計角度,由地質條件如沉降不均、沉降過大、傾斜等原因引起地下室開裂、進而滲漏結露的可能性基本上可以排除。
開發(fā)商為了趕進度、搶工期,同時也為了給臨近單體建筑提供施工場地,部分地下室于2015年8月底主體完工。這些主體完工的地下室,均是在高溫的5月~8月進行施工的,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時間(根據(jù)各方要求,后澆帶的澆筑時間定在相對低溫的凌晨)間隔也沒有達到圖集的要求,只有30d。并且立即施工防水層及其保護層等建筑做法,緊接著在其上覆土0.4m,再在上部結構施工用場地位置做硬化以作臨時操作用場地。為防止溫差變化引起開裂,業(yè)主要求施工方暫停后繼工序,如裝修、設備安裝等施工,想通過一個自然的夏冬交替溫差變化來檢驗地下室結構的防滲漏效果,以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溫差的起伏,混凝土徐變的開展,地下室底板和混凝土外墻下半段陸續(xù)出現(xiàn)少許未貫通水印,局部有反堿跡象,在小區(qū)中心廣場下沉位置因露天,沒有覆土、綠植等保溫御寒措施,相對來說還比較嚴重。這說明結構已出現(xiàn)裂縫,有反堿跡象的地方說明裂縫還比較寬。局部變形縫處橡膠止水帶甚至被拉裂,也在往內滲水,地下室角落尤其是陰角陰潮,有結露現(xiàn)象,現(xiàn)場照片,如圖1所示。
圖1 地下室底板滲水現(xiàn)場照片
外墻上半段和頂板也有少許裂縫,這可能與頂板采用了有梁現(xiàn)澆大板空心樓蓋,混凝土用量相對較少;并且設計要求“頂板混凝土達到100%強度后,應立即施工防水層及其保護層等建筑做法,緊接著在其上覆土至少0.4m,以防止溫差開裂”,現(xiàn)場在業(yè)主的監(jiān)督下,也是按此執(zhí)行施工的;以及施工現(xiàn)場采取各種防止開裂的技術措施,加強施工管理,如覆草墊澆水養(yǎng)護等技術措施有關。
就地下室裂縫和滲水問題,業(yè)主組織現(xiàn)場各方召開了幾次專家會議,一致認為裂縫由以下幾個原因共同形成:
①商品混凝土自身原因,如外加劑的種類與用量不妥,質量也許不過關,配合比不當,水灰比過大,運輸時間較長等;
②現(xiàn)場施工原因,如工期緊,在高溫季節(jié)施工主體結構,澆搗混凝土不密實,澆水養(yǎng)護不及時,提前澆筑后澆帶混凝土等;
③現(xiàn)場地質條件比較好,而且在框架柱位置采用灌注樁抗浮,這些樁及其柱墩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地下室底板和地基土之間的位移,底板和混凝土外墻下半段被動開裂。尤其是第3條,直接導致筏板開裂嚴重。裂縫和滲水目前不影響結構安全,宜采取‘堵、排、通’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措施,即要防止受力鋼筋銹蝕影響結構安全,又要不影響交房后業(yè)主的正常使用。
堵就是采用高壓注漿堵漏和表面涂刷水泥基滲透結晶復合防水劑的施工方法進行綜合性維修,這是一種目前廣泛處理地下室裂縫的成熟技術,注漿前要注意以下幾道工序。鉆孔:注漿前使用電錘等鉆孔工具沿裂縫兩側進行鉆孔,鉆頭直徑為14mm,鉆孔角度宜≤45,鉆孔深度為底板結構厚度的2/3,必須穿過裂縫,但不得將結構打穿。鉆孔與裂縫貫穿相交深度≤1/2結構厚度,間距20cm~60cm。洗縫:用高壓清洗機向注漿孔內注入清潔水,觀察出水點情況并標記下來,將縫內粉塵、泥漿清洗干凈。封縫:將洗縫時出現(xiàn)滲水的裂縫表面用環(huán)氧類快干水泥基進行封閉處理,目的是在灌化學漿液時不跑漿。
灌漿時針頭選用8cm~10cm,深度達到混凝土內部,堵漏劑選用好的水溶性聚氨酯化學灌漿堵漏材料,膨脹堵水效果可以顯著提高。使用高壓注漿機向孔內注射漿料,立面上由下向上,平面上可從一端開始,單孔逐一進行。當相鄰孔開始出漿后,保持壓力3min~5min,即可停止本孔注漿,改注相鄰灌注漿孔。水溶劑滲漏之后,拆除高壓堵漏針頭,用快干速凝堵漏水泥基將所有孔洞全部填實密封,并清除干凈表面溢出縫外的堵漏劑,最后用水泥基滲透結晶材料進行表面涂刷三遍?,F(xiàn)場灌漿結束,干涸后照片如圖2所示。
圖2 底板灌漿結束干涸后照片
本項施工在2016年2月底開始施工,當年4月底結束。連續(xù)幾場春雨下來,補好的部位仍有少許水跡出現(xiàn),但與處理前相比,明顯少了許多。個別角落及陰角仍陰潮,這可以認為是地下室很少有人活動,工程分段施工,雖然板頂留有許多采光井和通風口,也不能形成空氣流通,潮濕的熱空氣就在溫度相對較低的墻角結露?;炷羶纫泊嬖诓煌潭鹊拿毻ǖ?,地下水由此滲出。由此,在高水位大體量地下室建筑中,僅僅依靠混凝土自防水能力,想完全解決滲漏結露問題,還是有很大的難度,必須采取一些輔助性技術措施。
地下室設計時,在結構底板上面預留了200厚建筑地面做法,經(jīng)過幾次專家會議討論,結合類似工程經(jīng)驗,決定不按原設計圖紙要求做,而按下圖施工。
圖3 地面做法排水示意圖
120厚30~50級配碎石濾水層:以使底板少許滲水和結露水能夠在重力原理作用下向排水溝集結,進而進入集水坑,由水泵集中排走。
滿鋪玻纖布或者塑料薄膜隔離層其作用有兩個:①防止上面混凝土施工時,水泥漿進入碎石濾水層,結硬后阻塞水的流通通道;②阻斷少許滲水和結露水進入混凝土面層,影響感觀。
80厚C20細石混凝土地面:施工時要求振搗密實,混凝土初凝后終凝前,須用抹子抹壓表面2遍~3遍,以有效消除表面的干縮裂縫,抹壓后應盡早進行澆水養(yǎng)護。按不大于6m設置分倉縫,縫寬15mm,中崁膠泥。
120高磚砌清水墻:要求不粉刷,砌筑砂漿不飽滿,以使少許水能夠從其縫隙排走。
側墻用低標號混合砂漿粉刷:可有效改善地下室角落結露現(xiàn)象,分兩層操作,底層采用1:1:3水泥石膏砂漿,面層采用1:1:6水泥石膏砂漿。
部分地下室在5月底將本項工作完成,梅雨期間,地面完全沒有水跡出現(xiàn),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角落仍有少許結露現(xiàn)象。
在地下室設計時,頂板每隔一定距離就設置了采光通風井,暖通專業(yè)還設置了機械通風系統(tǒng)。待小區(qū)基本竣工后,自然通風系統(tǒng)、機械通風系統(tǒng)將啟動,能夠使溫度、濕度平衡,個別角落及陰角的陰潮現(xiàn)象基本消失。
本小區(qū)住宅工程,地下室較大,地下水位高,地下室主體結構完工后,很難用單一方法根治滲水結露現(xiàn)象。采用注漿法堵塞混凝土裂縫和毛細管通道,可以有效解決地下室的滲漏問題;采用在建筑面層內設置濾水層,可以將少許滲水和結露水排走;采用通風系統(tǒng)可以使角落陰潮現(xiàn)象消失。本樓盤早已交付使用,從使用效果來看,室內完全沒有滲漏水痕跡,陰潮結露現(xiàn)象也基本沒有,處理措施取得了圓滿成功。
本文為地下室裂縫和滲水治理作出了成功嘗試,為類似工程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也可以為以后設計和施工作參考,以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