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煥煥
【摘要】群文閱讀具有非常強的知識性、思想性與教育性,是初中生積累知識、拓寬視野、增長才干、接受教育的過程,也是初中生進行自主閱讀、自我發(fā)展的快樂成長途徑,因而能夠成為教師實現(xiàn)文化育人、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更是教師展現(xiàn)教書育人、塑造生命這一時代職責的工作區(qū)域。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要點
1 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內涵
群文閱讀教學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單篇閱讀,也不是單純的文本數(shù)量疊加,而是師生通過合理選擇一個或多個閱讀議題,將多個具有緊密相關性的閱讀文本進行整合,使其成為一組更加系統(tǒng)、結構化的多文本的閱讀教學過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一起開展群文閱讀實踐,能使師生共同圍繞特定的閱讀議題,展開有趣、有效、有益的閱讀,營造溫馨融洽的閱讀氛圍,達成更多的學習共識;同時,也能給予學生更多充分自由的閱讀時空,激勵他們在多文本閱讀情境中熟悉閱讀題材,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深入把握文章的內在聯(lián)系,發(fā)表和闡述自己的獨立見解,并獲取豐富知識,完成知識建構,達到有效閱讀學習的目的,最終實現(xiàn)語文閱讀能力和思維的有效發(fā)展。在這樣的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已不再只是簡單地傳授語文知識,而是積極組織引領學生,一起盡情享受閱讀,共享閱讀進步和發(fā)展。
2 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
2.1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不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常都是老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下面聽課并且做筆記。部分老師采用這種方式教學是認為自己在教學方面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知道本堂課學習的重點,所以希望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之內掌握更好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方法。老師的這種教學行為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yǎng),雖然能夠讓學生在短期內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但是學生并沒有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后續(xù)遇到這類問題的時候,還會對老師的教學產生一定的依賴心理。而群文閱讀強調集體構建,就是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先不告訴學生這類閱讀題材的分析方法,然后學生和老師在一個互動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討論,在互動的過程中逐漸構建一種“共識”,最后,老師對學生的分析方法進行總結歸納并且做最后的點評。老師利用這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在整體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具體的知識內容進行自主探究和學習,不會對老師形成過大的依賴心理,在后續(xù)遇到相關問題的時候,也能夠自己進行探究和研究,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意識。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自主探究能力和主動學習意識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伴隨學生很長時間,并且能夠讓后續(xù)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2.2 設計群文閱讀目標
實施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首先應明確設計群文閱讀目標。在設計目標時,教師必須注意:第一,要緊扣語文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在教學前,教師要緊密結合初中學生語文閱讀實際情況,圍繞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合理設計群文閱讀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在群讀活動中真正積累語言文化知識,增強閱讀語感,豐富閱讀體驗,達成閱讀學習目標。第二,要注重層次性。教師應結合已設定的閱讀目標,在不同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制定出契合學生的閱讀實情、適合各個層次學生的閱讀教學目標。第三,要緊扣初中生的閱讀心理特征。教師應從初中階段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等方面出發(f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閱讀目標。
2.3 群文教學要突出品德教育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思想教育,還要注重對初中生進行品德教育,從品質、道德、人性、靈魂上對初中生進行深度教育。德育是“五育之首”,也是決定初中生未來施展個人能力、聰明才智的人生導航,更是指引初中生將來熱愛祖國、奉獻社會、服務人民的重要教育活動。因此,教師要將品德教育作為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核心任務,科學優(yōu)化初中生的道德品質。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群文教學活動中,課文主要有《沁園春·雪》《周總理,你在哪里》《我愛這土地》《鄉(xiāng)愁》等,教師在群文教學中要注意進行品德教育活動,在課文閱讀與內容賞析中積極滲透愛國教育、理想教育、英雄教育、奉獻教育、感恩教育等,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家國情懷、英雄情愫、責任意識、擔當意識等良好的道德品質。教師要鼓勵學生肩負起建設祖國、造福社會、服務人民的神圣職責,并在日常生活中扶危濟困、感恩社會、熱心助人,成為一個有品質、有道德、有擔當?shù)臅r代精英。
2.4 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群文閱讀主要指教師通過選擇一個或多個題材的文章,或和學生共同選擇其中一個題材的文章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最終學生表達出自己在此文章中的感悟,這個過程就被稱之為群文閱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學生要立足于主導地位,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與溝通,同時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培養(yǎng)出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小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于群文閱讀這一教學模式來說,它打破了教師傳統(tǒng)的課堂主導地位與主體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老師在課堂上不是一味的對學生進行理論的灌輸和講解,更多的是和學生進行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了解學生本堂課的學習情況,找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這樣的教學模式真正貫徹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時刻尊重學生自身的差異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自身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同時也很難激發(fā)出學生的積極性以及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教師應堅持完善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不斷從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選取生動有趣的群讀議題,有效整合閱讀文本,激勵學生在體驗聯(lián)系閱讀、對比閱讀、拓展閱讀等進程中充分感受語文閱讀的魅力,增強文本閱讀和解讀能力,真正培育起優(yōu)異的閱讀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林清梅.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22(12):44-46.
[2]胡麗光.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路徑探微[J].試題與研究,2022(10):100-101.
[3]陳萬琴.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的策略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2(0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