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
【摘要】微粒觀是屬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重要內容,也是使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基礎,特別是在初中學習階段,學生當有對微粒觀的充分認識,如此方能為未來的學習生涯中有條不紊地獲取化學知識與技能做好鋪墊。因此,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要明白自身的作用,必須對學生微粒觀的培養(yǎng)引起重視,從而令學生感受到化學世界的神奇之處,深化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喜愛,達到提升初中化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化學;微粒觀;類比引入;直觀教學;借助實驗
初中雖是學習化學知識的基礎階段,但由于學生初次系統地接觸到化學知識,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若教師采取陳舊的教學策略授課勢必會無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微粒觀,還會加劇學生對化學的畏懼感,影響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诖耍聲r期的初中化學教師要了解新課程改革下所提出的素質教育理念,以及國家倡導的踐行立德樹人舉措,需要對化學學科中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這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做好了解。以此出發(fā),結合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從而為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提供助力。
一、什么是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從物質的微觀層面理解其組成、結構和性質,根據物質的微觀結構預測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質和可能發(fā)生的變化的能力。屬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一種,是每一位化學教師需要為學生微粒觀的培養(yǎng)做付諸努力的方向。
二、培養(yǎng)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具體教學策略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生硬地將知識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早以不被允許,所以培養(yǎng)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亦需要具體的教學策略,如此方能令學生通過觀察、辨識一定條件下的物質形態(tài)及變化的宏觀現象,而引導學生對微粒進行分析,才會使學生運用符號表征物質及其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下則是本人基于自身從事初中化學教師這份職業(yè)的教學實踐經驗,如何于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微粒觀所提出的幾點建議:
1.類比引入,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類比屬于溫故而知新思想的范疇,以類比的策略引入知識不僅可以鞏固學生所學,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新舊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系,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對培養(yǎng)學生的微粒觀也是極為有利的?;诖耍鳛橐幻踔谢瘜W教師,若實施此法,必得對教學內容進行一番深入研究,從而使學生以能動的態(tài)度融入到課堂當中,實現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化學微粒觀,優(yōu)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目標。
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分子和原子》這一課時,首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即在空氣中噴灑空氣清新劑,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覺,于是,初步使學生建立了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表象,進而對學生說道:“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和原子,這也是我們需要研究的內容?!苯又?,向學生闡明道:“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金屬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構成的,硅粉是由硅原子直接構成的,那究竟什么是原子?什么是分子呢?他們又有哪些基本性質?”由此從慣性思維的角度以類比的思想引入問題,為幫助學生建立抽象思維奠定了基礎。之后,筆者通過演示實驗模擬微觀粒子的運動,讓學生有了對物質結構的初步了解,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最后,筆者對學生強調了這堂課的知識對日后學習化學所帶來的影響,旨在學生引起重視。這樣,筆者通過類比引入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習學習化學知識的難度被大大降低,從而順利發(fā)展了學生的微粒觀,實現了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且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自信心。
2.直觀教學,體現化學學科魅力
從當下教育資源豐富的程度來看,國家給予了教育事業(yè)極大支持。而多媒體技術也成為了學生的所渴望接觸的教育資源以及教師得力的教學助手?;诖?,初中化學教師可采取直觀教學授課的方式,體現化學學科的魅力,將多媒體技術的價值在課堂實踐活動中充分體現出來,令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產生積極的情感,從而實現學生微粒觀的培養(yǎng),綻放出精彩的初中化學課堂。
比如,以教學《原子的結構》這一節(jié)為例,在教學初始環(huán)節(jié),筆者借助多媒體技術直觀演示了水分解的動畫圖,讓學生觀看到了分子破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現象,將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充分集中了起來,進而向學生講述了原子的發(fā)現史,令學生體會到了化學學科的魅力,使學生產生了極為濃厚的學習興趣。然后,筆者從元素周期表中的主要元素出發(fā),引導學生學習了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畫法,同時幫助學生了解了有關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之后,繼續(xù)采取直觀教學的手段,使學生了解了離子的形成,讓學生懂得了如何將離子符號進行熟悉,令學生認識了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進而幫助學生學習了原子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最后,筆者引導學生對這節(jié)課涉及到的微觀粒子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組織學生交流了學習體會,以及有什么學習難點及時反饋給筆者,旨在為學生能對微觀世界有更深的認識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筆者通過以直觀教學策略授課,將化學學科的魅力之處體現在了課堂上,順利實現了學生微粒觀的培養(yǎng),切實綻放出了精彩的初中化學課堂。
3.借助實驗,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實驗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所共知的。而且實驗教學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可以讓學生有參與操作的機會,讓學生親眼見證微粒世界的神奇之處,使學生產生充足的學習動力。基于此,初中化學教師不妨借助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微粒觀,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從而達到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化學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復分解反應時,筆者在課件上呈現了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硝酸銀溶液和鹽酸、硫酸銅溶液和氯化鋇溶液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讓學生觀察四種方程式,以化學語言表述其共同特征,從而使學生了解了復分解反應的概念。然后,筆者將學生劃分成了三個大組,分別探究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硫酸銅溶液與氯化鋇溶液的反應、氯化鐵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要求學生在實驗完成后,共同探討實驗現象,并記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之后,筆者派各個小組代表闡明了自己小組中所完成實驗的現象,對其做出針對性的反饋,并提出了激勵性的表揚,進而將三組實驗現象呈現在了課件上,引導學生歸納了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又出示了常見物質的溶解性表,希望學生合作探討記憶的方法,形成判斷復分解反應的基本技能。最后,筆者引導學生回顧了實驗過程,引導學生歸納了復分解反應的實質,以及離子共存的條件,對學生提出了課下將四大基本反應類型做系統梳理的要求,讓學生交流了在實驗中得到的收獲。這樣,筆者通過借助實驗,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得到動手操作的機會,培養(yǎng)了學生的基本實踐技能,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充分達到了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微粒觀,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大大促進了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下探析具有可行性的教學策略才能夠于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微粒觀?;诖?,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當為此不斷付諸努力,深化學生對微粒知識的認知,促進學生化學學習水平的提升以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劍曉.從化學元素看初中化學微粒觀的思維培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26):55-57.
[2]王榮橋.初中化學微粒觀建構的有效策略[J].化學教學,2019(2):31-35.
[3]張映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幫助學生建構微粒觀——以分子原子的教學為例[J].化學教學,2014(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