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風林,張洪磊,梁桂華
(1.濮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濮陽市眼科醫(yī)院 公共衛(wèi)生科,河南 濮陽 457000;2.濮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a.免疫規(guī)劃科;b.慢性病科,河南 濮陽 45700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又稱消渴癥,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癥狀。自1990年以來,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嚴重的經(jīng)濟負擔[1]。一項近期的全國性調查顯示,約有1.139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4億多成年人處于糖尿病前期,這表明糖尿病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2]。糖尿病的病因復雜,涉及遺傳和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因素,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肥胖、糖尿病家族史、低體力活動、高脂飲食或其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被證實與糖尿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2]。心率反映了交感神經(jīng)和副交感神經(jīng)之間的平衡,與肌肉交感神經(jīng)活動和去甲腎上腺素水平有關[3]。靜息心率過快是T2DM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并且胰島素抵抗可能介導兩者之間的關系[4]。男性和女性受危險因素的影響程度可能不同,尤其女性在絕經(jīng)后的代謝狀態(tài)與絕經(jīng)前差異較大。本研究探討男性和女性靜息心率與T2DM的關系,旨在為臨床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研究對象來自2017—2019年于濮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體檢的健康人群。本研究共收集3 436份有效調查問卷。在上述研究對象中,排除年齡>74歲的25人,缺血糖結果的6人,缺心率數(shù)值的18人,其他信息不全者11人,最終納入研究對象 3 376人。
1.2 調查方法與內容現(xiàn)場調查主要采取面對面的方式進行。(1)問卷調查,包括人口統(tǒng)計資料(年齡、性別、教育水平、婚姻狀況等)、行為因素(吸煙、飲酒等)、糖尿病家族史等。(2)體格檢查包括身高、體質量、腰圍、臀圍、血壓、心率等,計算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3)生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xiàn)PG)、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
1.3 T2DM診斷標準根據(jù)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推薦的診斷標準確診T2DM[5]:先前診斷為T2DM且正在進行降糖治療,或FPG≥7.0 mmol·L-1或餐后2小時血糖≥11.1 mmol·L-1。排除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類型的糖尿病。
2.1 一般特征在納入的3 376人中,男1 752人(51.90%),女1 624人(48.10%)。男性年齡19~74歲,平均(56.37±16.14)歲;女性年齡18~74歲,平均(45.39±14.33)歲。T2DM發(fā)生率為9.51%(321/3 376),根據(jù)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進行標化,標化后患病率為8.03%;男性患病率為8.16%(143/1 752),標化后為7.07%;女性患病率為10.96%(178/1 624),標化后為9.13%。按是否患有T2DM將男性研究對象分為A1組(無T2DM)和A2組(T2DM),將女性研究對象分為B1組(無T2DM)和B2組(T2DM)。與A1組比較,A2組年齡較大,BMI、收縮壓、舒張壓、FPG、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心率水平均較高(P<0.05);A2組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體育鍛煉情況、糖尿病家族史與A1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B1組比較,B2組年齡較大,BMI、收縮壓、舒張壓、FPG、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心率水平均較高(P<0.05);B2組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家族史與B1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2組體育鍛煉情況與B1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研究人群的一般特征
2.2 靜息心率與T2DM相關指標的關系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男性靜息心率與FPG、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均呈正相關(r=0.242、0.213、0.154,P<0.001),女性靜息心率與FPG、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均呈正相關(r=0.351、0.282、0.173,P<0.001)。
2.3 靜息心率與T2DM的關系在調整了年齡、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吸煙、飲酒、糖尿病家族史等混雜因素后發(fā)現(xiàn),心率與T2DM的發(fā)生呈正相關(P<0.05)。男性的心率每增加1個標準差,T2DM的發(fā)生風險增加30.2%。女性的心率每增加1個標準差,T2DM的發(fā)生風險增加36.2%。T2DM的發(fā)生率隨著心率的加快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Ptrend<0.05)。見表2和表3。
表2 男性心率與T2DM發(fā)生的關聯(lián)性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高脂飲食、久坐、低體力活動等)和心理壓力的增加,以糖尿病為代表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呈現(xiàn)快速的增長趨勢,給人們帶來了嚴重的疾病負擔和經(jīng)濟負擔[1,6]。靜息心率為臨床上相對容易被檢測的指標,在既往研究中已被證實與T2DM存在一定的關系[4]。然而,在有關T2DM發(fā)生危險因素的研究中,需要進一步探討心率對發(fā)病影響的獨立性以及性別差異。
本研究結果顯示,T2DM的發(fā)生率隨著心率的加快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這與Nagaya等[7]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研究顯示,靜息心率Q5組(中位心率為88次·min-1)T2DM的發(fā)生率為Q1組(中位心率為61次·min-1)的2倍[8]。靜息心率加快側面反映交感神經(jīng)興奮,交感神經(jīng)興奮導致肥胖、代謝綜合征等,進一步增加T2DM的發(fā)病風險,而T2DM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進而導致靜息心率加快[3]。本研究發(fā)現(xiàn),靜息心率是T2DM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在調整了年齡、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吸煙、飲酒、糖尿病家族史等混雜因素后,靜息心率較快的男性或女性患T2DM的風險均升高,但兩者患病風險增加的程度略有差異。男女之間患病風險的差異可能與兩者代謝不同有關。女性在50歲左右可能出現(xiàn)絕經(jīng),導致雌激素水平下降,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tǒng),從而增加代謝性疾病的發(fā)病風險[9]。
靜息心率升高會導致T2DM的發(fā)生風險升高??刂菩穆士梢杂行p少或延遲T2DM的發(fā)生。心率對T2DM的影響獨立于肥胖、吸煙、飲酒等因素,對疾病的預測具有一定的價值。本研究屬于橫斷面研究,尚不能證明研究因素與疾病之間的因果關系。T2DM屬于代謝性疾病,與飲食結構具有一定的關系,但本研究多因素分析中未考慮膳食因素與T2DM的關系。然而,本研究采用多因素分析控制可能的混雜因素,可以準確地反映研究因素與疾病之間的關系,這能夠為T2DM的防控提供有效的科學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