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秋
(郯城縣第一人民醫(yī)院,山東臨沂 276100)
目前,大部分終末期腎病患者的治療均以血液透析為基礎,理想的血液透析能極大地降低腎臟代謝負擔,使其病情進展得以延緩,預期生存時間得以延長[1]。但在長時間的維持性血液透析過程中,患者受到自身疾病、自我護理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響,生存質(zhì)量會受到較大負面影響,出現(xiàn)嚴重下降[2]。生活質(zhì)量難以保障,患者的血液透析效果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繼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透析質(zhì)量、生活質(zhì)量均呈現(xiàn)下降態(tài)勢[3]。因此要保障患者的血液透析質(zhì)量,其基礎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心理狀態(tài)等,使患者能夠在長時間的維持性血液凈化期間保持較好的治療依從性和主動性[4]。該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期望篩選更優(yōu)的護理模式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心理狀態(tài)得到改善,保障血液透析的順利開展。 該次研究以該院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86 例腎病患者為對象,分析不同護理模式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研究,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86 例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將患者以抽簽法分成兩組,每組43 例。 對照組中,男性24 例,女性19例;年齡 45~75 歲,平均(59.13±6.49)歲;疾病類型:慢性腎炎綜合征16 例,糖尿病腎病12 例,高血壓腎損傷 10 例,其它 5 例。 觀察組中,男性 23 例,女性 20例;年齡 44~73 歲,平均(59.05±6.36)歲;疾病類型:慢性腎炎綜合征17 例,糖尿病腎病13 例,高血壓腎損傷9 例,其它4 例。患者或家屬均知情該次研究,簽署知情書。 兩組患者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得到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1)符合血液透析治療的相關指征;(2)持續(xù)3 個月以上的血液透析治療;(3)透析頻率為2~3 次/周,每次透析時間 4 h;(4)能與醫(yī)務人員較好地溝通。
排除標準:(1)合并其它如惡性腫瘤、器官功能衰竭疾病;(2)治療依從性極差,難以配合治療的開展;(3)精神病史、認知功能障礙、溝通障礙等。
1.3.1 對照組
入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主要內(nèi)容包括健康宣教、血液透析護理等。 其中健康宣教的主要內(nèi)容有:(1)疾病基礎知識;(2)為什么需要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治療有什么作用;(3)如何配合血液透析治療等。血液透析護理主要是指透析期間的基礎性護理,如導管護理、生理治療監(jiān)測、并發(fā)癥或不良反應護理等。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行5E 康復模式, 包括鼓勵、教育、運動、工作、評估方面的內(nèi)容。 (1)鼓勵:在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期間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心理狀態(tài)。 依據(jù)患者的調(diào)查、評估結果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生活質(zhì)量下降、心理狀態(tài)不佳的原因,基于原因以面對面的方式與患者溝通,幫助患者調(diào)整生活方式以獲得更理想的生活質(zhì)量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正確認識疾病、配合透析治療。此外可通過既往存活時間較長的病例鼓勵患者,使患者通過病友互助的方式改善心理狀態(tài)。(2)教育:在健康宣教的基礎上增加座談會, 邀請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腎病患者定期參加,系統(tǒng)性對腎病、血液凈化等知識進行學習。引導患者對疾病進行探討,讓表達能力較強的患者在座談會上表達自己對疾病治療的認知,分享治療經(jīng)驗、教訓等,使所有患者坦然面對疾病。 必要時可邀請患者家屬參與,使家屬了解患者的需求、心理訴求及艱難處境,以親情為患者構建堅實后盾。 (3)運動:在透析期間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 極易出現(xiàn)瘺口感染等并發(fā)癥, 因而在無透析日應指導患者開展運動康復鍛煉,包括散步、健身操等合適強度的運動。 每周堅持2 次30~45 min 的運動活動,使體質(zhì)得到改善。 注意提醒患者以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切不可盲目增加運動量,遵循循序漸進的運動規(guī)律。 (4)工作:依據(jù)患者的疾病發(fā)展程度、年齡、生活自理能力等評估患者是否適合再就業(yè),對于具備再就業(yè)能力的患者,鼓勵其回歸社會,從事適合自身的工作,增加患者的社會價值及自我認同。 (5)評估:開展階段性評估,每個月對患者的治療情況、疾病進展進行通報,使患者掌握疾病的發(fā)展。對于血液透析效果好、生活質(zhì)量較高的患者,積極勉勵其繼續(xù)保持;對于疾病進展快、生存質(zhì)量不佳的患者,則提醒、勸解患者改善不良生活狀態(tài),修訂康復計劃等。
(1)檢測對比兩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標,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檢測。
(2)以健康調(diào)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進行調(diào)查,其中包括生理機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4 項適合腎病患者采用的維度。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zhì)量越高。
(3)以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對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
應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 χ2檢驗。 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干預前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對比,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 3 個月后,觀察組患者上述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血液凈化效果對比()
表1 兩組患者血液凈化效果對比()
組別 血肌酐(μmol/L)干預前 干預3 個月后尿素氮(mmol/L)干預前 干預3 個月后觀察組(n=43)對照組(n=43)t 值P 值208.21±21.41 204.36±21.78 0.827 0.411 122.14±16.71 145.62±18.40 6.195 0.001 14.72±2.14 14.36±2.25 0.760 0.449 9.22±1.45 11.11±1.58 5.779 0.001
兩組患者干預前生理機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 精力評分對比, 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干預3 個月后,觀察組患者各項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對比[(),分]
組別觀察組(n=34)對照組(n=34)t 值P 值生理機能干預前 干預3 個月54.26±9.41 55.27±9.48 0.496 0.621 64.36±8.42 59.43±9.72 2.514 0.014軀體疼痛干預前 干預3 個月一般健康狀況干預前 干預3 個月58.14±8.45 57.69±9.11 0.238 0.813 71.16±7.15 65.26±8.26 3.541 0.001 60.41±6.48 60.89±6.80 0.335 0.738 68.14±7.34 62.38±8.49 3.366 0.001精力干預前 干預3 個月61.47±9.42 61.69±9.58 0.107 0.915 69.47±8.15 62.47±9.44 3.681 0.001
兩組患者干預前HAMD、HAMA 評分對比,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 3 個月后,觀察組HAMD、HAMA 評分低于對照組, 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評分對比[(),分]
組別HAMD 評分干預前 干預3 個月后HAMA 評分干預前 干預3 個月后觀察組(n=43)對照組(n=43)t 值P 值10.02±3.15 9.68±3.09 0.505 0.615 4.26±1.14 6.23±1.18 7.873 0.001 8.69±2.76 8.86±2.85 0.281 0.779 3.40±0.68 5.05±0.86 9.899 0.001
隨著血液透析技術的發(fā)展,各種透析模式的應用使目前腎病患者的生存時間有了較好的保障。但患者隨之出現(xiàn)了生活質(zhì)量下降、 心理狀態(tài)不佳的問題,若此類問題干預不當,又會反作用于透析,因此現(xiàn)在臨床越來越重視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既往研究中不同學者以不同護理模式干預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藍復莉等[5]的研究中應用綜合護理對液透析患者進行干預,使其應激反應下降,生活質(zhì)量提高;胡曉艷等[6]的研究中應用多學科合作運動療法干預,患者不僅生活質(zhì)量有了極大改善,機體炎癥控制也更為理想,其疾病得到了更好的維持。 因此該次研究在兩篇報道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該院開展的護理措施,以經(jīng)循證研究改良的5E 康復模式來適應腎病患者的需求。
該次研究采用的5E 康復模式是近年來廣泛流行的護理模式,劉玉春等[7]的研究中將該護理模式應用于冠心病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的護理中,取得了顯著效果,使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生存質(zhì)量有了極大改善。5E 康復模式是一種護理康復理念,包含鼓勵、教育、運動、工作、評估5 項內(nèi)容,由于所有詞組的英文寫作方式由E 字母開頭,因而得名5E 康復模式。5E 康復模式的應用效果理想,得到臨床醫(yī)護人員一致好評。 該研究將5E 康復模式應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干預中,依據(jù)患者特點制定了符合臨床實際的護理措施,將鼓勵、教育、運動、工作、評估應用于患者日常護理中,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護理質(zhì)量[8]。 該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尿素氮、血肌酐分別為(122.14±16.71)μmol/L、(9.22±1.45)mmol/L,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觀察組改善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患者的透析效果更為理想,其原因可能是觀察組患者經(jīng)5E 康復護理后的生活質(zhì)量有了極大改善, 患者更能積極面對疾病,專注于疾病的治療。 這在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zhì)量、心理狀態(tài)的對比中也得到了體現(xiàn)。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心理狀態(tài)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干預后生理機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評分分別為(64.36±8.42)分、(71.16±7.15)分、(68.14±7.34)分、(69.47±8.15)分,均高于對照組,HAMD、HAMA 評分分別為(4.26±1.14)分、(3.40±0.68)分,均低于對照組的(6.23±1.18)分、(5.05±0.86)分,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更積極。兩組評分的對比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觀察組患者獲得更理想透析效果的原因。
綜上所述,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應用5E 康復干預,有助于患者生活質(zhì)量、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使患者獲得更理想的透析效果。但該次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未對中遠期的護理效果進行統(tǒng)計,因此在后續(xù)研究中將跟蹤隨訪更長時間,以獲得5E 護理模式的長期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