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麗,靳元,陳業(yè)鵬
(大慶龍南醫(yī)院(齊齊哈爾醫(yī)學院第五附屬醫(yī)院),黑龍江大慶 163453)
女性壓力性尿失禁(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 FSUI)為女性常見的盆底功能障礙疾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腹壓升高時尿液不自主的流出,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1]。 臨床上對于FSUI 多采用尿動力學試驗、指壓試驗、超聲檢查、棉簽試驗、磁共振檢查及盆底肌電生理檢查等,尚無確切的單一診斷方法。臨床研究顯示[2],盆底肌電生理檢查能夠對盆底肌功能進行有效評估, 但是在FSUI 的臨床應用中的價值報道較少。 為進一步對盆底肌電生理檢查在FSUI 診斷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探討, 該研究對 2018 年 1 月—2020 年1 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88 例FSUI 患者及100 例女性志愿者進行對照研究,報道如下。
選取在該院接受治療的88 例FSUI 患者為觀察組。納入標準:有生育史;可配合完成盆底超聲和肌電生理檢查。排除標準:合并呼吸系統(tǒng)疾?。缓喜⒚谀蛳到y(tǒng)疾??;有盆腔手術史;近期服用過激素類藥物。觀察組患者年齡 42~74 歲, 平均 (49.66±2.01) 歲;BMI(23.02±1.49)kg/m2;產(chǎn)次 1~4 次,平均(1.71±0.24)次。選取在該院進行健康體檢的100 例女性志愿者為對照組, 年齡 40~78 歲, 平均 (50.35±2.16) 歲;BMI(22.85±1.37)kg/m2;產(chǎn)次 1~5 次,平均(1.76±0.31)次。兩組研究對象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盆底超聲檢查:采用Philips HD11 超聲診斷儀(GE Ultrasound Korea,Ltd., 國械注進20152062178)進行檢查,使用腹部凸陣探頭,囑研究對象保持膀胱適度充盈,取仰臥截石位,在探頭涂抹耦合劑,外覆蓋隔離套。將探頭放置于研究對象尿道外口和陰道外口間,通過二維正中矢狀面對靜息時膀胱頸是否有漏斗形成、Valsalva 動作后的膀胱頸、后角、近端尿道等動態(tài)變化;于二維正中矢狀切面圖像的恥骨聯(lián)合內下緣作原點建坐標軸,以水平線作為x 軸,以人體縱軸線作為y 軸,計算靜息及Valsalva 動作后的膀胱頸x 軸移位(Δx)、y 軸移位(Δy)、靜息狀態(tài)下膀胱后角(α)、Valsalva 動作后膀胱后角(β)、近端尿道旋轉度(γ)。
(2)盆底肌電生理檢查:以 PHENIX USB8 治療儀(法國杉山,國械注進20062211314)進行檢查,將壓力探頭置入研究對象陰道內,檢測盆底I 類和II 肌纖維的肌力與疲勞情況。 盆底肌纖維肌力[3]:I 類肌纖維收縮:紅色曲線達到黃色模塊的40%高度:0 級:持續(xù) 0 s;I 級:持續(xù) 1 s;II 級:持續(xù) 2 s;III 級:持續(xù) 3 s;IV級:持續(xù) 4 s;V 級:持續(xù) 5 s。 II 類肌纖維收縮:紅色曲線達到黃色模塊的70%~90%高度:0 級: 無收縮;I級:持續(xù) 1 次;II 級:持續(xù) 2 次;III 級:持續(xù) 3 次;IV級:持續(xù) 4 次;V 級:持續(xù) 5 次。 以肌力低于 3 級為異常。 盆底肌疲勞判定:紅色曲線最高到6 s 終點最高點間的下降比為疲勞度,負值為異常。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 回歸方程進行影響因素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靜息時漏斗形成率為48.86%(43/8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9.00%(9/10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 Δx、Δy 及 γ 顯著大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盆底盆底超聲檢查結果比較()
表1 兩組盆底盆底超聲檢查結果比較()
組別 Δx(mm)Δy(mm)γ(°)α(°) β(°)觀察組(n=88)對照組(n=100)t 值P 值9.51±1.27 9.01±1.15 2.833 0.005 13.32±1.48 10.16±1.29 15.642 0.000 50.35±2.06 24.47±1.58 97.269 0.000 126.37±8.49 126.31±6.57 0.055 0.957 149.48±7.41 148.52±6.41 0.952 0.342
兩組I 類、II 類肌纖維肌力及疲勞度異常率比較,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盆底肌電生理檢查結果比較[n(%)]
膀胱漏斗形成、Δy 增大及I 類肌纖維肌力下降是 FSUI 發(fā)生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 3。
表3 FSUI 發(fā)生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結果
女性控尿由括約肌閉合系統(tǒng)與尿道支持系統(tǒng)共同完成,其中尿道括約肌閉合系統(tǒng)主要包括尿道平滑括約肌、尿道橫紋括約肌及尿道黏膜下血管,尿道支持系統(tǒng)主要包括盆底韌帶、肌肉及筋膜等。 若這兩個系統(tǒng)受損,就會引發(fā)FSUI。
該研究對兩組研究對象分別行盆底超聲檢查和肌電生理檢查,結果顯示,觀察組靜息及Valsalva 動作后的膀胱頸 x 軸移位(Δx)、y 軸移位(Δy)、近端尿道旋轉度(γ)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證明 FSUI 患者的膀胱肌與近端尿道活動性更高。 “吊床理論”[4]將陰道前壁、肛提肌及盆腱弓筋膜比為“吊床”,一旦上述結構的功能受損,就會引發(fā)膀胱頸與近端尿道活動過度,導致FSUI。 該理論可為臨床加強支持功能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jù)。研究顯示[5],近端尿道環(huán)狀平滑肌同膀胱頸的環(huán)狀平滑肌持續(xù)連貫,頸部肥厚,使得尿道內括約肌收縮力較強,對于尿道口內口關閉作用很重要。 健康女性儲尿期,膀胱頸閉合,而FSUI 患者儲尿期膀胱頸開放,為漏斗狀[6]。 該研究中,觀察組靜息時漏斗形成率為48.8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9.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也證明了上述結論。
盆底肌主要由肛提肌、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組成, 肌纖維分為兩類,I 類肌纖維同盆底肌支持功能等有關,等位收縮持續(xù)時間長,不易疲勞,II 類肌纖維同盆底肌有力快速收縮功能相關,等張收縮簡捷快速,容易疲勞[7-8]。 該研究中,觀察組 I 類、II 類肌纖維肌力異常率分別為70.45%、21.59%,I 類肌纖維肌力異常率顯著高于II 類肌纖維,也證明了FSUI 患者膀胱頸與近端尿道的高活動性。 經(jīng)多因素分析,膀胱漏斗形成、Δy 增大及I 類肌纖維肌力下降是FSUI 發(fā)生的影響因素(P<0.05),應引起臨床關注。
綜上所述, 盆底肌超聲檢查能夠對FSUI 患者的盆底肌變化進行動態(tài)觀察, 并提供可靠的影像信息。盆底肌電生物檢查能夠對盆底肌功能進行有效評估,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兩者聯(lián)合應用,對于FSUI 的診斷、分型及治療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