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來
(哈爾濱市第一醫(yī)院急診內(nèi)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腦卒中具有起病突然、 致殘致死率高等特點,若及時進行溶栓治療,能盡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急性期過后仍會殘留不同的后遺癥, 如肢體功能障礙,表現(xiàn)為偏癱、步行能力受損、平衡能力障礙等,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因此建議患者危險期過后積極接受康復訓練,以減少肢體活動障礙、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避免肌肉萎縮等[1]。對大部分患者而言,常規(guī)康復訓練的療效有限,近年來中醫(yī)治療技術(shù)開始應用于腦卒中患者康復中, 其中醒腦開竅針刺法的應用率較高,但是其具體療效有待分析[2]。 為此,該研究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11 月該院收治的56 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醒腦開竅針刺法聯(lián)合康復訓練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56 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27 例)和觀察組(29 例)。觀察組中,男 17 例, 女 12 例; 年齡 50~79 歲, 平均 (63.69±12.32)歲;病程 4~7 d,平均(5.51±1.45)d。 對照組中,男 15 例, 女 12 例; 年齡 51~79 歲, 平均 (64.52±13.47)歲;病程 4~7 d,平均(5.51±1.45)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jīng)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首發(fā)的腦卒中患者;一側(cè)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和家屬均自愿入組接受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肢體疾病或手術(shù)史者;合并骨折、外傷等疾病者;下肢淺感覺功能障礙、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肝腎功能異常者等。
兩組患者均接受腦卒中對癥治療:開放靜脈通道補液,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積極控制高血糖、低血糖及血壓等指標;根據(jù)患者病情給予營養(yǎng)支持,必要時實施腸內(nèi)營養(yǎng)等。
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對照組實施康復訓練:患者病情穩(wěn)定48~72 h 后,開始訓練。患者臥位,按摩患者患側(cè)肢體后,牽拉其患側(cè)關(guān)節(jié),活動至可允許的活動極限,隨后進行近端固定、遠端牽拉,每個關(guān)節(jié)活動時間為 20~30 s,持續(xù)運動 5~10 次,持續(xù)活動 20~30 min;逐漸抬高患者床頭,使患者適應坐位,開始坐位平衡訓練,逐漸減少支撐面、升高重心高度過渡到站立位平衡訓練,每次訓練20~30 min;患者可站立后,利用平行杠進行步行訓練,借助鏡子,指導患者觀察自己的步態(tài),學會控制走姿,每次訓練20~30 min。 持續(xù)康復訓練4 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選穴主穴為水溝、雙內(nèi)關(guān)、雙三陰交,輔穴為雙風池、雙翳風、雙完骨;根據(jù)肢體偏癱情況隨證配穴,加極泉、委中、尺澤、合谷等?;颊呷⊙雠P或坐位,保持姿勢穩(wěn)定,使用一次性使用無菌針灸針。 選取華佗牌不銹鋼針進行局部針刺治療,針深1.5~2 寸,將針反復輕插重提,以針刺局部麻脹或肢體抽動為宜。 每日治療1 次,每次 30 min,持續(xù)治療 6 次后,休息 1 d,共治療4 周。
1.4.1 步態(tài)評估
采用Vicon 步態(tài)分析系統(tǒng)(Gait Analysis-Vicon,英國 VICON 公司制,V-612 型,國械注進20152210783)[3]評估患者步態(tài)情況。 指導患者站立,然后在步道上直線勻速行走,采集患者靜止站立相和日常行走模式下走相數(shù)據(jù),重復測試3 次,統(tǒng)計患者步態(tài)參數(shù)的數(shù)值。
1.4.2 平衡功能評估
采用 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4]和Tinetti 平衡與步態(tài)量表 (Tinetti Performance Oriented Mobility Assessment)[5]評估患者的平衡能力;BBS 評分范圍為0~56 分, 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平衡能力越好;Tinetti 評分范圍為0~16 分, 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平衡能力越好。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 該研究 BBS 評分、Tinetti 評分等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以[n(%)]表示性別、年齡等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 兩組Vicon 步態(tài)分析系統(tǒng)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步長、步速、步頻、足廓清、足跟落地角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干預后支撐相百分比、擺動百分比和腳尖離地角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干預前,兩組BBS 和Tinett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干預后 BBS 和 Tinetti 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 2。
表1 兩組步態(tài)評估結(jié)果比較()
表1 兩組步態(tài)評估結(jié)果比較()
間 觀察組(n=29)對照組(n=27)t 值 P 值前后0.136 5.036 0.795 0.018前后0.183 6.314 0.815 0.017 P 值步頻(步/min) 干預前干預后0.252 4.036 0.796 0.019 t 值P 值支撐相百分比(%)干預前干預后0.236 0.403 0.756 0.682 t 值P 值擺動百分比(%) 干預前干預后0.207 0.191 0.856 0.752 t 值P 值足廓清(cm) 干預前干預后0.216 4.233 0.842 0.021 t 值P 值足跟落地角度(°) 干預前干預后0.139 4.803 0.752 0.024 t 值P 值腳尖離地角度(°) 干預前干預后0.152 0.326 0.826 0.752 t 值P 值43.92±7.26 57.35±6.35 7.498 0.000 92.98±9.02 121.03±9.38 33.499 0.000 99.68±7.56 116.02±7.23 8.412 0.000 64.25±5.27 61.98±8.67 1.205 0.233 33.12±2.03 35.76±2.57 4.341 0.000 10.97±1.02 14.58±1.26 11.992 0.000 18.23±1.32 23.03±1.73 11.879 0.000﹣53.62±1.18﹣56.67±2.13 6.745 0.000 44.03±8.65 50.24±7.56 2.809 0.000 93.11±7.69 109.68±10.58 6.583 0.000 100.21±8.26 107.02±8.57 2.973 0.000 63.92±5.03 62.01±9.11 0.954 0.345 33.15±2.13 34.56±3.49 1.792 0.079 10.79±2.97 12.18±1.33 2.220 0.031 18.31±1.14 20.76±2.46 4.695 0.000﹣53.69±1.20﹣55.75±1.98 4.623 0.000
表 2 兩組 BBS 和 Tinetti 評分比較[(),分]
表 2 兩組 BBS 和 Tinetti 評分比較[(),分]
分組BBS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Tinetti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29)對照組(n=27)t 值P 值43.02±7.15 43.11±6.89 0.152 0.726 54.03±7.24 48.02±7.11 7.203 0.008 13.29±2.57 13.41±3.25 0.122 0.826 16.42±2.03 14.13±1.97 5.023 0.013
腦卒中是臨床高發(fā)的腦血管疾病,患者多殘留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其中步行能力受損者可達80%。 患者偏癱側(cè)肢體肌肉痙攣、肌力下降,導致兩側(cè)肌張力不對等、重心失衡,進而引發(fā)步態(tài)及平衡功能障礙,致使患者無法獨立行走,嚴重損害生活質(zhì)量。 康復訓練是改善腦卒中預后肢體功能障礙的可靠手段,對于下肢運動功能損害的改善效果較好,但患者步行功能和平衡能力的重建是腦卒中患者康復的首要目標[6-7]。
中醫(yī)針刺療法在腦卒中后步行功能損害方面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中醫(yī)認為腦卒中屬“中風”范疇,其病機為竅閉神匿、神不導氣、元神無所依附、肢無所用, 患者在運動障礙的同時會伴有下肢感覺障礙、足部感覺障礙,對其步行能力產(chǎn)生很大影響。 常規(guī)康復訓練可改變腦卒中患者的肌肉力量,進而影響其步態(tài)參數(shù)。 而醒腦開竅針刺法可調(diào)元神、通氣血、健腦醒神、通陰維脈、疏通經(jīng)絡、滋養(yǎng)經(jīng)脈,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肌力及關(guān)節(jié)僵硬狀態(tài)[7-8]。 醒腦開竅針刺法在康復訓練的基礎上能產(chǎn)生強大的肌肉效應,激活中樞神經(jīng),使患者逐漸改善缺失的平衡能力。
該研究結(jié)果表明, 觀察組干預后BBS 和Tinetti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該聯(lián)合干預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平衡能力,與相關(guān)文獻研究結(jié)果一致[9-10]。 此外,該次研究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干預后Vicon 步態(tài)分析系統(tǒng)步長、步速、步頻等顯著高于對照組,可知聯(lián)合干預可更好地改善患者步態(tài),有助于其步行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醒腦開竅針刺法結(jié)合康復訓練可有效改善患者平衡功能障礙,糾正患者異常步態(tài),有助于改善腦卒中患者預后活動能力,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