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琴
【摘? ? 要】一直以來,語言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閱讀”,它既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主要方法,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手段。具體來講,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多種手段來使學生的語言駕馭能力在閱讀中不斷增強,不斷提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132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可謂非常重要,教師既要讓學生通過閱讀來更好地感受到作品中的豐富思想感情,與作者形成強烈的情感共鳴,又要令學生通過閱讀來掌握包括寫作技巧在內的一系列語文知識,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在閱讀的持續(xù)進行中得到不斷發(fā)展,最終學生將會獲得語言駕馭能力的不斷增強與提高,開始更為積極地接受當前社會所要求的開放且多元共存的文化精神。本文就重點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深入探討。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重要性淺析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能夠讓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得到迅速發(fā)展,故其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而言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進行淺析。
(一)有助于學生習得新知識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最為直接的作用便是會讓學生習得大量的新知識。簡單而言,初中生在對語文進行學習的時候,所需要面對的是極為龐雜的語文知識,而教師就可以通過閱讀教學來讓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并同時讓學生能夠掌握好閱讀這一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使學生后續(xù)能夠通過閱讀與已掌握的語文知識去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索,以此來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足夠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實施教學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必須要抓住且抓好的重點,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教學來了解學生到底需要獲得怎樣的引導,從而幫助教師更好、更快地理清教學設計的相關思路。特別是隨著新課改的持續(xù)實施,初中語文教師要更多地在閱讀教學中設計關于“知識與能力”“情感與價值”“過程與方法”這些方面的教學引導,以此來更好地通過閱讀教學對學生多方面的語文能力進行培養(yǎng)。正是如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十分重要。
(三)有助于初中語文教學的順利推進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種必然要求及需求,教師要通過閱讀教學來對學生進行“價值取向”“人文內涵”“情感”等多個方面的培養(yǎng),而學生也要通過閱讀來更好地跟隨教師的引導來獲得有效的學習,所以學生才能在充分掌握語文工具性的同時,也能夠從深層次理解并掌握語文所具有的人文性,進而學生才能得更為自然地、輕松地、高效地學好語文。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
既然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如此重要,那么,教師對閱讀教學中所采用的一些基本方法就更應得到關注。
(一)比較閱讀法
初中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比較來對所讀內容做深入理解,比如,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將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標記出來,引導學生以不影響原意為基礎來對句子進行修改,或增刪詞語,或更改修辭,或調整語序,然后再讓學生比較兩組語句孰優(yōu)孰劣,令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悟到優(yōu)美語句到底有何精妙之處,通過這樣的一種方法來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迅速提升。
當然,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比較閱讀法并非只是停留在句子層面,而是會隨閱讀教學的深入而進一步延伸,如可以是讓學生將同一作者不同時期的作品進行比較,或者讓學生將不同作者創(chuàng)作但有一定關聯的作品進行比較。比如,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生學習杜甫的詩作時,就需要先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作者杜甫的身上,用一點時間來對杜甫的生平、主要經歷和思想略作介紹,再來圍繞課文所涉及的詩作進行延伸,將作者不同時期的其他作品與課文放到一起,運用比較閱讀法進行閱讀,以此讓學生了解到“作者不同時期思想感情變化”在內的一系列知識,令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更好地獲得鑒賞能力的提升,使學生的閱讀能力也隨之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探究式閱讀法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的過程中教師需注意,一定要把握好“學生為主體”這一關鍵,試著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到學生的手上,讓學生盡可能獨立自主地去進行閱讀。這個時候,初中生的閱讀情感才能獲得更好的調動,他們才能通過感悟來對所讀文章形成更為深刻的理解,在讀懂文章表面所要表達意思的基礎上,去進一步憑借自身想象力和理解力進行升華,以所讀文章為主體來進行更為積極的創(chuàng)造、補充和拓展,以此更好地體會到文章深層次所蘊含的思想。比如,初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孔乙己》一文進行閱讀之時,學生會先通過獨立自主的閱讀來將課文中的基礎知識予以掌握,然后再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搜索或輔導資料查閱進一步了解這篇課文的寫作背景,以此為基礎對孔乙己的形象進行深度解讀,使學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批判能力獲得更好的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變得更為自然。
(三)發(fā)現式閱讀法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雖然一直在強調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但教師的引導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必要的時候教師需以問題為載體來引導學生去進行發(fā)現式閱讀,讓學生以類似于研究的方法對所讀作品進行持續(xù)深入的挖掘。比如,初中語文教師在讓學生于課后閱讀《水滸傳》這一經典名著的時候,就要向學生強調閱讀中發(fā)現問題是難能可貴的,要通過不斷找尋所發(fā)現問題的解決方法更為深入地去進行閱讀,這樣的閱讀才會更為有效,才會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需重點注意的問題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進行并不排斥創(chuàng)新,教師在引導學生學會閱讀之后,除了要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閱讀之外,還要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研討,促使學生能夠集眾人所長來對閱讀進行適當的個性創(chuàng)新,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維得以更好地朝著多向性與多樣性的方向發(fā)展,幫助學生形成多元思維,促使學生能夠在多元思維品質的形成過程中獲得閱讀能力的持續(xù)提升。
總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具有“科學性”“系統(tǒng)性”“應變性”等復雜特征的,教師只要能夠于閱讀教學中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那么學生就會以閱讀為基礎更好地駕馭語言,并切實有效地獲得語文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岳二平.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0(28):181.
[2]李文娟,劉永泉,劉秀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其策略淺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0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