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西蒙
“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边@既是一個事實,也是歷史發(fā)展的大趨勢。今天的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比前輩更加自信,眼光更加開闊。這不僅得到了國人的普遍認同,也被很多外國人尤其是歐美發(fā)達國家的民眾所矚目。不論他們能不能接受這個事實與趨勢,歷史的走向都已經注定。
中國正在積極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現在與未來,中國的角色都不會缺席。國人逐步開始平視世界,這不僅是世界觀的轉變,更是其背后國家綜合實力與國際形象的重大轉變。當然,平視世界并不意味著可以“俯視世界”。
或許我們永遠沒必要“俯視世界”,這種站在高位上蔑視他國的姿態(tài),對維持一個大國的良好形象并無好處,只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從歷史上看,有太多國家和民族從弱變強,卻在時光的淘洗下,最終從發(fā)展頂峰上走下來。在這個過程中,從自信到自負的“擴張”問題,就是導致國家與民族衰敗的重要因素。
縱觀中國近一百多年的歷史,從晚清“西學東漸”以來,國人在探索現代性的道路上付出了太多心血,也走了不少彎路。我們曾經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被迫應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此后,又在二十世紀革命大潮的影響下,學習蘇聯的社會發(fā)展的經驗。但隨著世界局勢的轉變,我們后來又以歐美發(fā)達國家為學習對象,西方現代性的思潮不斷涌入國內。但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也始終在努力調整自己發(fā)展的思路—借鑒他國經驗,卻不會全盤復制發(fā)展經驗,努力找到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
經過上百年的探索與奮斗,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與話語權,已經有了很大改變,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正在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如今的年輕人再也沒有前輩那些沉重的精神壓力,“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之類的崇洋媚外心理,在國內越來越沒有市場。我們不會再完全以外界的眼光來評判自己,尤其是當面對意識形態(tài)上的沖突時,多數國人都能站在中國的立場上,不再會被動搖或誘惑。
尤其是新世紀以來最大的“黑天鵝”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后,歐美國家在社會治理與意識形態(tài)上的危機被全面暴露。這是最真實的對比,即便對思想理論毫無興趣的普通人,也能看清孰優(yōu)孰劣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中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即便那些長期持有偏見的外國人,也有不少人不得不慨嘆中國面對疫情時的認真態(tài)度與強大能力。
雖然中國目前的崛起之路上還面臨著不少外界的雜音,但這恐怕是沒法避免的。任何國家和民族在走向復興的階段中,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隨著國人看待世界的心態(tài)越來越自信,這些問題最終都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