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義國
編者按:百年黨史,燦爛輝煌。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華誕,“芙蓉國里”欄目推出“湖南紅色舊址”系列報道,深入挖掘三湘大地的革命故事、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繼續(xù)前進的智慧和力量。
100多年前,一群意氣風發(fā)的進步學生來到岳麓書院,站在朱熹、王陽明等大儒曾經(jīng)講學的講堂前,一名青年指著講堂前懸掛的“實事求是”匾額說,這就是真正的老師,是岳麓書院的精華。這是電視劇《恰同學少年》中的一幕,這名青年就是毛澤東,他不但身體力行“實事求是”,更是在革命的實踐中,推動實事求是成為黨的思想路線,奠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品格。
從千年學府的校訓出發(fā)
岳麓書院地處長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下湖南大學校園之中,院內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建筑莊重典雅。岳麓書院始創(chuàng)于公元976年,歷經(jīng)千年,弦歌不絕,是中國“四大書院”之一,也是罕見的延續(xù)千年辦學的古老學府。1917年,懷揣實業(yè)報國夢想的湖南公立工業(yè)專門學校校長賓步程,手書“實事求是”懸掛于岳麓書院講堂,將其作為校訓,引導學生從事實出發(fā),崇尚科學、追求真理。
“莫負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臺?!?955年,毛澤東重游岳麓書院,寫下這首詩,回憶當年青春韶華追求真理的過往。1916年至1919年,青年毛澤東曾寄住在岳麓書院的半學齋,他深受“實事求是”校風學風熏陶,認為“要引入實際去研究實事和真理”。1917年夏,身無分文的毛澤東和蕭子昇,穿著草鞋游學,歷時一個多月,行程900多公里,游歷了長沙、寧鄉(xiāng)、安化、益陽、沅江5個縣,其間依靠給富戶寫對聯(lián)維系生計。1918年夏,毛澤東與蔡和森歷時半個多月,游學到了湘陰、岳陽、平江、瀏陽等縣。在游學中讀“無字之書”的毛澤東深入接觸到了社會大眾,加深了對中國當時的國情的理解。
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毛澤東的世界觀發(fā)生了質的飛躍,成為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者。大革命時期,他寫出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會長、湖南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張志初說:“通過調查研究,毛澤東認識到中國革命的首要問題是分清敵我友了,中心問題是解決農(nóng)民問題了,這些都是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梢哉f,毛澤東思想自此開始萌芽了。”
實事求是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在尋求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道路上,毛澤東對“實事求是”這一傳統(tǒng)命題進行了提升改造,并以此為思想武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波瀾壯闊的革命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930年5月,毛澤東寫下《反對本本主義》,深刻闡明了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和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揭示了黨的思想路線的主要內容,號召中國共產(chǎn)黨人“到斗爭中去”“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去”。之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提出了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發(fā)展道路。
遵義會議開始形成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央領導集體的正確領導,標志著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黨中央高層的初步確立。然而,1937年11月,王明從蘇聯(lián)回國到達延安后,提出“一切服從統(tǒng)一戰(zhàn)線”,反對放手發(fā)動群眾,引發(fā)了新的思想路線之爭。王明的右傾錯誤的根源,在于不從中國實際出發(fā),唯書、唯上,正如毛澤東分析所說:“王明問題的關鍵,就是他對自己的事(中國問題)考慮得太少了,對別人的事卻操心得太多了。”1938年9月,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召開,向全黨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任務,提倡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標志著在全黨范圍內確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開始,預示著黨的思想理論路線將要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延安時期,中共將“實事求是”作為整風運動的口號。1941年,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第一次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實事求是”做了全新的、科學的闡述:“‘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lián)系,即規(guī)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明確地將實事求是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1943年,毛澤東在延安為中央黨校題寫“實事求是”校訓,后來給《七大紀念冊》的題詞又寫道“實事求是,力戒空談”,“實事求是”逐漸成為毛澤東思想的靈魂和精髓。1945年,黨的七大將“實事求是”寫入黨章。從此,實事求是作為黨的思想路線得以確立。
傳承發(fā)揚實事求是精神
一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實事求是認識中國、改造中國、建設中國、發(fā)展中國的歷史。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經(jīng)濟發(fā)生嚴重困難,毛澤東在八屆九中全會上強調要恢復實事求是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號召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會后,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人帶頭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解決了當時農(nóng)業(yè)、工業(yè)建設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工農(nóng)業(yè)調整起色明顯。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黨中央在北京召開“七千人大會”,比較系統(tǒng)地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以來經(jīng)濟建設工作的基本經(jīng)驗教訓,使黨勇敢地正視現(xiàn)實,實事求是地認識“大躍進”以來實際工作和指導思想上的錯誤,國民經(jīng)濟和政治關系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的發(fā)展。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獲得新的發(fā)展契機。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fā)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發(fā)了全黨對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鄧小平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給予了及時有力的支持,1978年6月2日,他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中著重闡述毛澤東關于實事求是的觀點,號召“使我們的思想來個大解放”。真理標準討論為黨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糾正長期以來的“左”傾錯誤,實現(xiàn)歷史性轉折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經(jīng)過深入的調研,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發(fā)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語重心長地告誡全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xiàn)代化事業(y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就會被葬送?!痹谥袊媾R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這篇講話成為開辟新時期新道路的宣言書。5天后,劃時代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岳麓書院,提出了岳麓書院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策源地的重要論斷,闡明了岳麓書院與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與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新時代青年人才培養(yǎng)與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等重大關系,為岳麓書院賦予了新的使命。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時代呼喚新作為。作為我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策源地,湖南廣大黨員干部要傳承好、發(fā)揚好實事求是精神,直面時代之問,勇?lián)鸀槊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展現(xiàn)新?lián)攲崿F(xiàn)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