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權
德國育兒專家卡爾·威特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他的孩子拿零用錢幫助朋友,他發(fā)現(xiàn)后沒有簡單地去處理,而是調(diào)查兒子幫助的朋友人品如何。結果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拿到錢后并沒有按當初說的那樣去解決實際生活困難,而是去賭博。
于是,他建議兒子把錢收回來,因為這是一個不值得幫助的人。 同時,他告誡兒子:幫助別人是美德,但幫助別人有很多方式,且要幫助值得幫助的人。借錢去賭博的人,不僅不值得幫助,也不值得當朋友。
很多家長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善良、要樂于助人,卻鮮有人告訴孩子什么是惡,怎樣識別惡。甚至很多家長約好不在家里談論社會的陰暗面,包括相關的電視節(jié)目,也不讓孩子看。他們說:“不想讓孩子接觸不好的東西,怕孩子學壞?!蹦阌X得孩子小,不告訴他這世界的惡,壞人卻不會覺得你的孩子小。
而且,電視臺的真人秀節(jié)目告訴你,我們的孩子是多么天真、多么容易上當受騙——用一顆糖、一個玩具或一句請求幫忙的話,就能輕易地把他們騙走。孩子一點兒警惕性都沒有,別人說什么就信什么。
所以,家長要告訴孩子:這個世界除了陽光,還有陰影;除了真善美,還有假惡丑。
其實,只有知道了惡,才能更好地行善。我們自己要做正直善良的人,同時也要教孩子做正直善良的人。此外,還要教孩子識別這個世界的假惡丑,并告訴他,遇見壞人要遠離。因為善良是有價值的,他應該只為真正的善付出。所以,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助人為樂一定是助人向善的,否則就不應當去做。(《婦女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