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6年5月17日,莫斯科市民發(fā)動了聲勢浩大的起義。起義者沖入克里姆林宮,殺死了偽季米特里并暴尸于廣場,然后將其焚燒。人們還把他的骨灰裝進炮筒里,朝波蘭一炮轟出,向波蘭貴族和國王企圖兼并俄國的野心發(fā)出警告。
在俄國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一個冒名皇帝,人們稱其為“偽季米特里”。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餓殍遍野
16世紀,沙皇伊凡四世晚年和他的兒子費多爾在位期間,政權一直掌握在外戚大貴族波里斯·戈都諾夫手中。費多爾死后,留里克王朝絕嗣,大貴族會議推選戈都諾夫為沙皇。其他大貴族頗為忌恨,于是放出謠言,說伊凡四世的幼子季米特里未死,在波蘭避難,不久就要回國。
1601年,俄羅斯發(fā)生大面積饑荒,連續(xù)3年顆粒無收,面包的價格漲了百倍。3年里,全國餓死數(shù)十萬人,有些地方甚至發(fā)生了食人的慘劇,各地盜賊蜂擁而起。民間廣泛傳言,因為戈都諾夫篡位奪權,所以上天才給俄羅斯這樣重的懲罰。
為了挽救局勢,戈都諾夫下令在莫斯科向饑民發(fā)放金錢。于是,大量饑民涌向莫斯科。然而,錢在饑荒時代沒有用,結局自然是餓殍遍野。戈都諾夫目睹此情此景,改為在莫斯科開倉放糧,賑濟饑民。結果,大量饑民再次涌入莫斯科。國庫中的存糧很快被一搶而空,莫斯科再次餓殍遍野。
沙皇意外死亡
在此動蕩之際,波蘭境內一名大貴族的莊園里出現(xiàn)了一個自稱是季米特里的人。其實,這個人原是戈都諾夫的家仆,后被送到修道院。他熟知戈都諾夫家族的情況,故而有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假稱季米特里,爭奪俄羅斯皇位。
在修道院,他向周圍的人暗示他就是季米特里,結果遭到沙皇衛(wèi)隊的追捕。此后,他逃到波蘭,得到了波蘭國王的支持。經(jīng)過一年多的精心策劃,1604年12月,偽季米特里帶領4000名波蘭士兵開進俄國。一路上,他進行了大量欺騙性宣傳,使不明真相的農(nóng)民以為真的來了“好沙皇”,將改善他們的處境,因此紛紛投靠。
1605年4月13日,戈都諾夫在宮中設午宴,款待外國使節(jié)。午宴過后,戈都諾夫走上陽臺觀賞莫斯科的城市風光。就在這時,他突然七竅流血,昏迷過去。醫(yī)生急忙趕來,但已無濟于事。據(jù)猜測,他是被近臣下毒謀害的。
戈都諾夫死后,莫斯科城中的群臣宣誓效忠戈都諾夫之子,擁戴他成為新的沙皇。但因戈都諾夫在執(zhí)政期間失誤連連,失去了大貴族們的支持,民眾對沙皇也多有不滿,戈都諾夫家族的滅亡已在意料之中。
“假沙皇”的最后時刻
當年6月,偽季米特里率軍進攻莫斯科,城中貴族開城請降,承認他是伊凡四世的幼子并向他效忠。1個月后,偽季米特里加冕為沙皇。之后,他一方面竭力拉攏貴族,另一方面對農(nóng)民進行更殘酷的壓迫,而且處處效忠波蘭國王。因此,波蘭派來的軍隊在莫斯科任意妄為,欺壓百姓。這不僅引起廣大民眾的不滿,連教俗封建主也坐不住了。
1606年5月17日,莫斯科市民以鐘聲為號,發(fā)動了聲勢浩大的起義。他們首先包圍了波蘭貴族的宅院,將2000多名波蘭人殺死。同時沖入克里姆林宮,殺死偽季米特里并暴尸于廣場,然后將其焚燒。最后,人們還把他的骨灰裝進炮筒里,朝他來的方向——波蘭一炮轟出,向波蘭貴族和國王企圖兼并俄國的野心發(fā)出警告。
偽季米特里就這樣來去匆匆,在沙皇的位置上只坐了10個月便被推翻了,落得一個身敗名裂、死無全尸的悲慘下場。
(《百家講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