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鴿 黃瑾
【摘要】本文介紹了概念性游戲世界的實施過程與特點,啟示我們應當以興趣和概念學習為導向,注重概念性游戲世界內容的選擇;以構建集體的想象性情境為引線,為兒童提供心理工具與文化工具;以推動游戲進程和問題解決為宗旨,重新定位教師的角色和作用。
【關鍵詞】概念性游戲世界;特點;啟示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21)1/2-0007-04
學習和游戲都是兒童早期的主導活動。在將游戲和學習融合的探索上,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的瑪麗蓮·弗萊爾(Marilyn Fleer)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一種新方式——概念性游戲世界(Conceptual Playworlds)?!?〕它以敘事性的游戲故事為導線,在集體的想象空間內注重教師的角色和支持作用,促使兒童在游戲的沖突和問題的解決中獲得學習與發(fā)展。本文擬探討概念性游戲世界的實施過程與特點,以期為我國的幼教實踐提供參考。
一、游戲世界
(一)游戲世界的含義
維果茨基認為兒童的游戲不只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簡單復制,更是充滿了戲劇性和想象性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兒童在游戲中會表現(xiàn)出更高水平的能力,并在掌握和建構復雜游戲活動的同時,將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進行動態(tài)的結合。〔2〕基于維果茨基關于游戲的闡述,林奎斯特(Lindqvist)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了一種名為游戲世界的戲劇教學法,以研究6歲兒童戲劇游戲中的美學和兒童發(fā)展?!?〕教師要從兒童文學、民間故事或童話故事中提取游戲世界的情節(jié)腳本,帶領所有兒童集體進入想象性空間,并借助想象力把童話或小說中的情節(jié)改編成劇本,讓兒童在游戲世界的戲劇沖突和情境中獲得學習和發(fā)展。例如,教師先從童話故事中提取冒險的旅程這一情節(jié),之后帶領兒童將活動室中的桌子倒置過來,并用彩帶將氣球和桌子相連接,制造一個“熱氣球”。接著,教師和兒童借助想象一起豐富游戲情境,如通過乘坐“熱氣球”到達沙漠、島嶼、叢林……教師和兒童一起開啟了多次冒險旅程。兒童不斷地借助想象進行即興創(chuàng)作,真正地將玩耍、游戲、學習融為一體。
(二)游戲世界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游戲世界戲劇教學法在提出初期,更多地關注游戲中敘事情節(jié)的構建,并沒有具體化教師的角色和作用。〔4〕隨著游戲世界戲劇教學法的推廣,林奎斯特和哈卡瑞因恩(Hakkarainen)建議教師在進行故事講述或推廣表演時,應當有意識地扮演其中一個角色。 教師扮演游戲中的角色,不僅不會打斷兒童正在進行的游戲,而且意味著兒童與教師是更為平等的游戲關系,而不是師生關系。除了關注教師的游戲角色外,也有研究者在游戲世界的敘事框架內賦予教師一種教學角色?!?〕教師的雙重角色身份有助于兒童更加仔細地思考故事中的人物,進而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力,促進其學習與發(fā)展。
二、概念性游戲世界
(一)概念性游戲世界的實施過程
瑪麗蓮·弗萊爾將兒童的認知學習融入到游戲世界中,并將其作為游戲世界的一部分,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概念性游戲世界這一教學方式。與一般游戲教學方式不同,概念性游戲世界中的概念性的知識內容是為游戲的開展和推進服務的。下表總結了概念性游戲世界的實施過程。
(二)概念性游戲世界的特點
1.游戲中兒童的主體間性
維果茨基在《文化發(fā)展的起源》中認為,兒童在文化方面獲得的每一項內容都表現(xiàn)在心理間層面與心理內層面?!?〕從這一角度看,概念性游戲世界無疑是兒童學習和社會性發(fā)展的良好載體,因為在心理內層面,兒童要有意識地探索或聚焦他們正在扮演的角色,而在心理間層面,兒童則要對游戲中同伴的意愿進行預測和判斷,進而與同伴互動、協(xié)調與合作,共同促進游戲的開展。兒童在心理間層面的行為即兒童的主體間性。主體間性不僅是兒童在游戲世界中學習與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與基礎,也是教師有效推進游戲世界進程的手段。當教師與兒童的主體間性不一致時,他們會處于不同的想象情境中?!?〕例如,兒童正在討論海面上的海盜船如何建構,而教師卻關注如何讓冰塊在水里快速融化,教師與兒童完全處于兩個平行的世界,很難推進游戲的進一步開展。
2.游戲中兒童的雙位置視角
雙位置視角即兒童能夠同時從游戲的內部和外部視角看到自我和情境。當兒童獲得了超越情境的能力,他就能夠掙脫束縛,從側面有意識地觀察游戲的內容和情節(jié),從而能夠隨心所欲地控制游戲進程,使游戲真正成為快樂發(fā)展的源泉?!?〕例如,在“醫(yī)院”游戲中,兒童扮演哭泣的病人,他會同時感受到自己在游戲中的雙重情感立場(快樂的玩家和悲傷的患者),同時還可以在游戲外部與同伴進行交流,討論游戲的發(fā)展進程。這種雙位置視角能讓兒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游戲角色,同時也能控制游戲的發(fā)展進程,進而促使兒童的思維表征以及社會性情感得到發(fā)展。
3.游戲中兒童的元交流語言
當我們談論一種語言時,我們所使用的語言被稱為元語言。游戲世界中的元交流語言是指兒童跳出游戲腳本商議游戲發(fā)展所使用的語言。例如,在元交流語言方面,他們會使用“假如我是……”“然后……”“接下來應該……”。元交流語言結構靈活,不受日常生活行為規(guī)范約束,能夠較好地促進游戲持續(xù)朝著兒童滿意的方向發(fā)展。此外,兒童的元交流語言能夠豐富游戲的敘事情節(jié),從而讓兒童在快樂和滿足中積極投入游戲情境。
4.游戲中兒童的想象
想象是概念性游戲世界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一方面,兒童通過想象改變了游戲中物體的行為和意義,如棍子可以變?yōu)轳R等。此外,這種想象的情境中也包含著某種規(guī)則,如游戲中的護士、警察、售貨員都有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則。雖然規(guī)則有時會限制某些行為,但兒童會在規(guī)則的遵守中獲得更多的樂趣,而不僅僅只是沖動的滿足。〔9〕另一方面,想象也是創(chuàng)設概念性游戲世界的基礎?!?0〕概念性游戲世界雖然定位于概念性知識內容的學習,但是其中也充滿了想象和沖突。正是這種想象和沖突使兒童的內在活動與外部世界達到一種動態(tài)的融合,使兒童積極投入情境,并與其中的人物產生共情,從而發(fā)揮自己最大的潛力進行概念內容的學習。
5.跨越現(xiàn)實與游戲的心理工具
游戲世界和現(xiàn)實之間存在一個邊界。在進入概念性游戲世界之前,兒童必須跨越某種邊界,以表明他們是在想象的情境下集體進入另外一個空間。例如,在瑪麗蓮·弗萊爾創(chuàng)設的概念性游戲世界中,使用魔法許愿椅作為跨越邊界的工具,兒童坐上這把椅子就表示他可以穿越到遙遠的國度去探險。〔11〕在歷史文化視角下,概念性游戲世界中幫助兒童跨越邊界的工具就是一種心理工具。這種心理工具用來支持兒童集體進入想象情境,從而完成從現(xiàn)實到概念性游戲世界的轉換。利用心理工具跨越邊界,會讓活動的主體從教師轉移到兒童,從而激發(fā)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兒童在概念性游戲世界中不必拘泥于現(xiàn)實的規(guī)則,可以完全投入到童話的沖突中,最大程度地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潛力和動力?!?2〕
6.游戲中戲劇性的敘事和沖突
從歷史文化的視角來看,敘事或故事是人類進行思想整合和知識轉化的心理工具,也是人類概念形成和理解生活的必要路徑。兒童的思維本質上是一種敘事性思維。概念性游戲世界中的矛盾和戲劇性事件能夠滿足兒童敘事性思維發(fā)展的需要,為兒童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因此,在開始概念性內容學習之前,教師首先應當選擇與學習目標相關的文學作品,并與兒童共同建構游戲情節(jié),從而使兒童與故事中的人物建立共情。只有在共情的基礎上,才能形成某種形式的緊張與沖突,最終將概念性游戲世界作為兒童學習的契機。
三、概念性游戲世界的啟示
(一)以興趣和概念學習為導向,注重概念性游戲世界內容的選擇
概念性游戲世界建立的關鍵是根據(jù)兒童的興趣、需要以及認知發(fā)展的要求,選擇合適的故事情節(jié)腳本并創(chuàng)設富有想象力的游戲情境,從而讓兒童在戲劇沖突以及問題解決中獲得發(fā)展。目前我國幼兒園課程是以五大領域為基礎開展的。教師可以將某一領域的內容或目標融入到概念性游戲世界中。例如,在社會領域中,教師可以選擇關于情緒情感的故事內容構建敘事性的想象情境。在選擇內容融入概念性游戲世界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如下幾點。 一是敘事情節(jié)的構建、情境任務的選擇應當與學習目標緊密聯(lián)系。二是概念的學習是為推動游戲進程服務的。三是游戲情境的設計是兒童通過集體想象來探索和構建的。正如哈卡瑞因恩所說,成人所選擇的故事應當能夠邀請兒童共同創(chuàng)造基于童話、故事或小說的想象性情境,這是成人與兒童共同開發(fā)游戲世界、進行游戲探索的基礎。〔13〕
(二)以構建集體的想象性情境為引線,為兒童提供心理工具與文化工具
構建想象空間引導兒童集體進入情境是概念性游戲世界開展的必要條件。心理工具是從現(xiàn)實到游戲世界轉換的中介。教師應當根據(jù)游戲的主題來確定心理工具。例如,在一個逆向思維的概念性游戲世界中,心理工具是兒童將外套反穿這一動作。之后,兒童所有的行為都是逆向的。此外,為了在想象空間內完成認知任務,文化工具(包括材料、方法等)的提供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教師提供顯微鏡、放大鏡等材料支持兒童的科學探索。在概念性游戲世界中,文化工具和心理工具缺一不可。缺少心理工具,教師和兒童就不能進入想象性空間。缺少文化工具,兒童的概念學習就缺少支持和目標。
(三)以推動游戲進程和問題解決為宗旨,重新定位教師的角色和作用
幼兒園應當對教師進行相關理念和方法的培訓,包括如何選擇適宜的故事情節(jié)腳本,如何對游戲情節(jié)的開展進行頭腦風暴,如何提供適宜的心理工具和文化工具等。在概念性游戲世界中,教師應當把握進入和退出游戲世界的時機,在兒童遇到困難時適時提供支持,幫助兒童跨越現(xiàn)實與游戲的邊界。同時,教師應當對兒童在游戲世界中獲得的概念性知識進行總結和提升。兒童應當在游戲中結合自身經(jīng)驗去解釋游戲中的事件和沖突,并將游戲中所獲得的經(jīng)驗再次轉化為生活敘事,如此所獲得的知識才能內化。此外,教師還應當關注兒童在游戲中與同伴、材料、環(huán)境等的互動。
建構基于游戲的概念性游戲世界的教學模式,不僅符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而且是對傳統(tǒng)的集體教學模式的改進和提升,能夠讓教師作為游戲中的一份子去體驗游戲中兒童面臨的認知沖突,并根據(jù)兒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提供教學支持,從而促使兒童在游戲中獲得發(fā)展,真正與兒童組成“學習共同體”。
參考文獻:
〔1〕FLEER M.Scientific playworlds:A model of teaching science in play-based settings〔J〕.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2019,49(5):1257-1278.
〔2〕VYGOTSKY L S.Play and its role in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J〕.Soviet Psychology,1967,(3):6-18.
〔3〕LINDQVIST G.The aesthetics of play:A didactic study of play and culture in preschools〔J〕.Early Years,1996,17(1):6-11.
〔4〕〔7〕FLEER M.Pedagogical positioning in play-teachers being inside and outside of childrens imaginary play〔J〕.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5,185:1801-1814.
〔5〕〔8〕KRAVTSOV G G,KRAVTSOVA E E.Play in Vygotskys nonclassical psychology〔J〕. Journal of Russian &
East European Psychology,2010,(4):25-41.
〔6〕TOPEL R.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al functions〔J〕.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the Behavioral Sciences,1998,(34):394-396.
〔9〕VYGOTSKY L S.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in childhood〔J〕. Journal of? Russian & East European Psychology,2004,(1):7-97.
〔10〕FLEER M.Conceptual play:Foregrounding imagination and cognition during concept formation in early years education〔J〕.Contemporary Issues in Early Childhood, 2011,(3):224-240.
〔11〕FLEER M.The demands and motives afforded through digital play in early childhood activity settings〔J〕.Learning Culture & Social Interaction,2014,(3):202-209.
〔12〕FLEER M.Interactive technology:Can childrenconstruct their own technological design briefs〔J〕.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2000,(2):241-253.
〔13〕ANDR?E M,LAGER-NYQVIST L.Spontaneous play and imagination in everyday science classroom practice〔J〕.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2013,(5):1735-1750.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 of conceptual playworlds. We should be interest and concepts oriented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election of conceptual playworlds contents; we should also be led by childrens collective narrative imagination and provide mental and cultural tools for children; and our purpose should be cultivating childrens ability of problem solving and redefine teachers role and function.
【Keywords】conceptual playworlds; characteristic; im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