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茜
【摘要】融媒體時代,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全網(wǎng)開展社會心理疏導是維護和增進受眾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本文從話題策劃、設計分析、遵循的原則三個維度進行論述,總結出話題設置的方法與技巧。
【關鍵詞】話題活躍度;利益痛點;精神活力
中圖分類號:G24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3..055
心理療愈互動節(jié)目是融媒體時代廣播節(jié)目的重要組成,在節(jié)目中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線上線下開展社會心理疏導,是維護和增進受眾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節(jié)目中的話題能否引起大眾關注,并產生共鳴達到療愈效果?話題設計不容忽視。本文通過對如何抓住受眾注意力等心理學知識的探索,總結出話題設置的方法與技巧。將從話題策劃、話題設計分析及話題設計遵循的原則三個考量維度來進行論述。
1. 話題策劃
融媒體時代的廣播節(jié)目依然是以主持人為主,主持人的個人素養(yǎng)是心理療愈互動節(jié)目走向專業(yè)化方向的關鍵因素。節(jié)目要形成自己獨有的特點,在給予受眾平等話語空間前提下主持人要嚴格話題選擇,重視話題策劃。
抓住受眾注意力,節(jié)目要聚焦當下話題活躍度。話題活躍度是聚焦關注度的一項指標,要討論就要有話題,要活躍度高就要有言論號召力。結合話題活躍度,話題策劃可以與當下熱點、四季變化有連接。
例如,七月畢業(yè)季關注“下一站,你要去哪里?”;九月新生入學季關注“給未來的自己寫封信”、“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新學期”,年底,過年回家關注“如何面對正在老去的父母”、“如何與長不大的自己道別?”,過年期間催婚“如何給不理智的爭吵降溫?”、“剩男剩女無處逃,靈魂伴侶哪里找?”。話題活躍,策劃有清晰可執(zhí)行的路徑才會有明確的方向。
以兒童為中心的話題設計重視趣味性,以青年人為中心的話題設計重視流行性,以成年人為中心的話題設計重視時代性。話題設計聯(lián)結真相,促進言語體驗,引導受眾建構話題意義。熱話題下評論的高質量及高點擊量可為節(jié)目本身賦能,兼具熱度、溫度、深度的節(jié)目更具吸引力。
2. 話題設計分析
話題是當下正在發(fā)生的社會問題,是當下最具傳播性的聚焦話題,包括受眾關心的切身利益痛點,利益痛點就是關系受眾切身利益的難點痛點問題,也包含能解決受眾痛點的利益點。心理療愈節(jié)目話題設計的目的是解決痛點提供服務,也是話題設計的一個重要的考量維度。如何對情緒做出反應、如何做出決定?取決于對當下痛點的感受強度。融媒體時代心理療愈互動節(jié)目的話題設計需要從話題活躍度、話題背景、主題及內容設計四方面進行分析。
例如,2020年學校不返校改上網(wǎng)課,大部分學校推遲開學,這也就意味著本就緊張的親子關系將無法通過開學來得到緩解,家庭中的親子關系矛盾突出,有關親子關系的話題引起社會關注,話題熱度高。
主題鮮明,直擊痛點。融媒體時代心理療愈互動節(jié)目的主題設計,還應打破傳統(tǒng)模式直奔主題,運用用戶思維直擊痛點。在此話題背景下,貴州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愛聆聽》節(jié)目針對18—22歲的部分大學生做了系列采訪,了解到學生在家被父母嫌棄的聲音最多,有玩手機、睡懶覺、洗澡時間太長被嫌棄的,有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不和父母交流被嫌棄的,在調查中能明顯感到被采訪人的不滿,有的“被嫌棄”還會上升到家人之間語言和肢體上的沖突。通過話題熱度及背景的分析發(fā)現(xiàn),以家庭為單位的受眾亟需尋求緩解緊張關系的良方。2020年5月15日,《愛聆聽》以“國際家庭日”為背景,以“如何化解相互嫌棄的親子關系?”為主題策劃了一期節(jié)目,“動靜app”點擊量16萬+。
設計立意,內容為王。關心此話題的受眾都是帶著問題而來,話題設計的內容主要解決受困于親子關系中的人的具體問題。比如在這期節(jié)目中要引起關注就要解決受眾疑問,“家庭成員是什么原因導致“被嫌棄”?親子間的沖突會對孩子一方產生哪些影響?父母本身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化解?當代孩子享受生活方面早熟,在抗挫能力方面幼稚,作為家長又該如何把握好這個度?孩子一方該如何主動溝通?改善親子關系如何從我做起?”綜上,每個疑問的解答過程就是家庭成員認知自我、提升自我的過程。話題設計既要聚焦受眾疑問,又要體現(xiàn)節(jié)目專業(yè)性。本期節(jié)目“預熱期”主題“如何化解疫情下相互嫌棄的親子關系?”同時滿足以上話題設計條件。
換位思考,做好服務,是融媒體時代心理療愈互動節(jié)目的首要關切。提前考慮如何將內容文字化、圖片化、短視頻化,在前期和節(jié)目直播后全網(wǎng)分發(fā),節(jié)目播出的“預熱期”、“直播期”與直播后的“續(xù)熱期”不容忽視。例如本期節(jié)目“預熱期”設計的疑問式主題“如何化解疫情下相互嫌棄的親子關系?”題目中的有問不答就是為了吸引受眾關注度,讓受眾在內容播出時去尋找答案。“直播期”與直播后的“續(xù)熱期”內容提煉式主題就是為了再次吸引受眾關注,話題的設計及內容都是以為受眾服好務為主,同樣內容不一樣的主題“比抑郁更可怕的是不被理解!”體現(xiàn)了節(jié)目從根本上對人的關注。
融媒體時代,如果說節(jié)目是產品,受眾是市場,那么話題設計就是連接產品和市場的橋梁。橋梁的連接作用不僅指引方向、給人力量,還可以促進社交產品的用戶持續(xù)活躍。
3.話題設計遵循的原則
融媒體時代的傳媒以為受眾服務為主,受眾的需求就是傳媒發(fā)展的方向。情緒與精神活力與身體活力息息相關,話題設計缺乏精神活力是難以抓住受眾的,話題設計是為了讓節(jié)目內容形成觀點到達受眾,設計思路就是完成敘事的過程。本著以人文本、守正創(chuàng)新、堅守道德底線的原則,在設計話題時需要遵循以下兩點:
原則一,圍繞讓聽眾產生共鳴、激發(fā)聽眾輸出話題內容這一角度進行考量設計。
比如,就業(yè)形勢日趨嚴峻的今天,即將走向職場的畢業(yè)生依然在為如何面試、如何面好試而糾結不已,可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優(yōu)勢在哪里,不明白面試時該如何把自己的優(yōu)勢展現(xiàn)出來等等。帶著問題邀請心理咨詢師、資深職場人圍繞“談談從學生到職場人,新人常踩的坑有哪些?”來設計一期節(jié)目,既是一堂生動的生涯規(guī)劃課,又是一次自我成長的心理疏導課,小切口話題容易引起共鳴。
原則二,控制話題門檻。門檻太高將會增加聽眾內容輸出難度,可能會導致該話題下內容寥寥無幾,門檻太低則會降低內容質量。
比如,2020年國慶節(jié)期間設計一期如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節(jié)目,從小切口引出主題的線索思考,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價值觀的養(yǎng)成重在青少年時期,家是最小的國,國是最大的家,主題圍繞“每一個家庭成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愛家愛國愛自己?”既有效傳達家國之間的聯(lián)系又以家庭為單位立意有效控制話題門檻高低。
總之,通過明確話題設計的考量維度和數(shù)據(jù)分析用戶喜好的話題類型,可以進一步輔助明確產品內容的精準定位。設計正確且合理的話題類型要選好角度、拓展寬度、挖掘深度、把握尺度。只有以人文本,不斷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心理療愈互動節(jié)目才能順應時代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