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權
2019年代表中國參加俄羅斯喀山第四十五屆世界技能大賽,獲建筑石雕項目金牌,打破中國在這個項目上零獎牌紀錄,先后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安徽省技能大獎”“安徽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2019年8月27日晚,俄羅斯喀山第四十五屆世界技能大賽頒獎儀式上,
我身披五星紅旗,耳朵穿過人聲鼎沸的熱浪,
聽見一句“the?gold?medal?goes?to?Quan?Zheng,China”時,
感覺雙腳像脫韁野馬一躍而起,沖向最高的那個金牌領獎臺。
世界技能大賽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
我所參賽的建筑石雕項目又是歐洲選手傳統(tǒng)強項,被他們長期占據金牌霸主位置。
我代表中國第一次參賽就奪得金牌,使不少人感到意外,
覺得我僅訓練了兩年就一舉奪冠,真不可思議。
其實我就認一個理兒:愛我所愛,行我所行,遵從本心,無問西東。
俗話說,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與其在高學歷道路上擁擠,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如另辟蹊徑,在技能的海洋里競渡,沒準兒比高學歷更早到達成才的彼岸。
我出生在安徽宿州農村,小時候見家里生活較困難,靠父親一個人在外打工養(yǎng)全家,便萌生自己掙學費的想法。初三暑假,我偷偷跑到一個建筑工地當小工,搬磚、扛鋼筋、跑腿啥都干。頭兩天就累得端飯舉手如針扎,肩痛手疼難入眠,手上還磨了好幾個水泡。干了10天,掙到人生第一桶金1000元。
上高中我繼續(xù)利用假期打工,但遇到人生坎坷:初中時還保持在中上游的成績,高中時就直線下降,每天上自己不感興趣的課程,課堂學習變得越來越吃力。我苦惱地問自己:考不上大學本科怎么辦?將來靠什么本事活著?
一次,一位工藝師雕刻木頭的電視畫面吸引了我:一段不起眼的木頭在他的雕刀下,如施魔法一般綻放驚艷的姿態(tài),尤其是工藝師那專注的神情、對作品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和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深深觸動了我。我們宿州老家是書畫、石刻藝術之鄉(xiāng),現存的石刻文物比比皆是,給老百姓帶來藝術享受。我為什么不能像那位工藝師,把雕刻藝術作為自己終身職業(yè),做一門精一門?為什么不能把技能成才作為人生道路?
2017年9月,我考上黃山職業(yè)技術學院雕刻藝術設計專業(yè)。這個專業(yè)我喜歡甚至熱愛,能像餓虎撲食一樣,大口咀嚼雕刻藝術的營養(yǎng);也相信行行出狀元,能獲得貨真價實的大專學歷,不比本科學歷差!俗話說,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與其在高學歷道路上擁擠,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如另辟蹊徑,在技能的浩瀚海洋里競渡,沒準兒比高學歷更早到達成才的彼岸。
入學后,我學習各種雕刻知識,其中包括工藝美術設計、徽雕文化、名家名作的制作理念等。2017年11月,建筑石雕項目團隊來校選拔選手,成立校建筑石雕集訓隊,沖擊世界技能大賽。我報名集訓隊選拔賽被選中,除了體力好、雕工細等原因外,老師認為我“對圖形有較強的感知力,能把圖紙圖案,準確地變成石雕圖案”的能力較為突出。不久,我和入選同學一起,坐車來到黃山地區(qū)花山謎窟旁的訓練基地,開始了為期一年多的封閉式集訓。
雕刻是建筑石雕第一課。每天在9平方米操作間里,圍著1米見方的操作臺和一臺抽塵機,用幾十種電動、手動工具,跟一兩百斤的石塊較勁,切、鉆、錘、磨、雕,機械地重復一個個動作,三天磨破一雙手套,把掌心磨出水泡,水泡破了貼上創(chuàng)可貼,創(chuàng)可貼撕掉后水泡變成老繭。用過的手套記不清磨破多少雙,裸露在外的皮膚也被飛濺的雕刻粉塵,染得像是糊上一層釉,怎么也洗不掉。指導教練洪正興告訴我們:“訓練沒有捷徑,只有機械重復和不懈堅持,在不同形狀的石頭上反復練同一個項目,讓肌肉和大腦形成記憶?!?/p>
訓練基地四周環(huán)山,離我們學校所在的黃山市100公里,幾乎隔絕了與外界來往。這里要求每天嚴格按時間節(jié)點作息,早6:30起床,晚23:00入睡,中間除了早中晚各1小時吃飯、洗漱外,其他時間全部是體能訓練和進場實操。我們都是20歲左右年齡,本該是年少奔放的青春時光,卻在這里用錘子、鉆頭雕刻時光。大伙兒寂寞極了,見到小動物都親,有的撿回兩只流浪小狗喂養(yǎng),有的見到樹上鳥兒打招呼。還有的同學說:“安靜、空氣清新,很適合訓練,就是太無聊,想去趟網吧都得花一個多小時在路上。”
我把網癮戒了,小游戲也不打了,但這些改變并沒有獲得指導專家、教練的全部認可,這讓我有一種挫敗感,一度陷入了困惑不解和自我懷疑的漩渦當中,甚至產生放棄訓練的念頭。專家、教練和學校老師很快察覺到我的小心思,及時給予關心,經過多番的心理疏導,一步一步把我拉回正軌,重拾信心投入到訓練中。
2018年3月,我在黃山市選拔賽、安徽省選拔賽中都獲得第一名,同年6月,又以第一名成績晉級國家集訓隊。
中國首次備賽建筑石雕項目,訓練經驗處于“嬰幼兒”。而歐洲國家經過多屆世界技能大賽歷練,處于“壯年期”,掌握了建筑石雕項目的絕對話語權,甚至連考核試題也都取材于歐式建筑構件,使比賽更有利于歐洲國家的選手。有人對我們說:“在別人擅長的領域戰(zhàn)勝他們,除非殺出一匹‘黑馬?!?/p>
為了縮短與歐洲各國在建筑石雕項目上的差距,訓練基地也多次邀請外國專家來華指導培訓,并在2019年5月組織我們赴英國參加技能交流賽事,鍛煉和提升我們客場作戰(zhàn)能力。但這些努力都是為“黑馬”鋪路,最根本的還要看“黑馬”如何奔跑。
我有過一次“馬失前蹄”。為贏得征戰(zhàn)喀山的入場券,國家集訓隊開展兩輪考核、4次選拔賽,我在其中“剪模板”比賽中摔了一個跟頭。
剪模板就是對石頭尺寸進行精確的設計,按1:1比例在金屬板上復制裁剪,要求在120分鐘以內完成。我僅用75分鐘就率先完成,第一個提交給裁判組。裁判組現場對模板測量打分后,通知我在測量模板尺寸時出現失誤。我忽然想起,為了搶時間,我完成剪模板后沒有復核尺寸。我一下子就慌了,反復確認了幾遍才敢相信這個結果。
經過3天的競賽,我雖然以接近滿分的成績,完成了刻字刻花和石具制作等后兩輪作品,但由于剪模板上的失誤,最終和第一名失之交臂。這次比賽也給我敲響了警鐘,每一次考核都是戰(zhàn)場,絲毫都不允許懈怠。
賽前兩個月,我主動向指導教練申請,將原來的訓練時間,延長至12小時。每天6點起床,晚上11點結束,除了睡覺外,其他業(yè)余時間全部占用。臨近比賽的最后2個星期,我的右手因長時間高強度訓練,開始出現肌肉拉傷的情況,幸而得到及時控制和調整。直到出發(fā)前一天,備戰(zhàn)都還在繼續(xù)。
2019年8月,第四十五屆世界技能大賽在俄羅斯喀山開幕。建筑石雕項目比賽共分為3個模塊:模板制作、刻字雕花和石具雕刻,賽程4天,累計比賽時間22個小時。
開賽第一天,我拿到圖紙那一刻,內心不禁一陣緊張。因為圖紙指示的工作量遠超往屆,難度系數起碼比上一屆高出30%。我明白這是一場高強度、高精準度的較量,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允許有毫厘錯失,對選手的技能水平、應變能力等各方面都是一次很大的考驗。
前兩個項目是模板制作與刻字刻花,這兩個模塊競賽時長都是2.5小時,制作完成立即提交作品現場評分。由于經驗不足,再加上對此前公布的競賽規(guī)則有認知偏差,這兩個模塊我發(fā)揮得不是很好。比如,在刻字刻花模塊,對石具的表面處理上,我采取砂紙打磨,而在打分時才知道,評委要求使用鑿刀精修。我被扣分,成績一下子落后了不少。
剪模板就是對石頭尺寸進行精確的設計,按1:1比例在金屬板上復制裁剪,要求在120分鐘以內完成。我僅用75分鐘就率先完成,第一個提交給裁判組
剪模板就是對石頭尺寸進行精確的設計,按1:1比例在金屬板上復制裁剪,要求在120分鐘以內完成。我僅用75分鐘就率先完成,第一個提交給裁判組
剪模板就是對石頭尺寸進行精確的設計,按1:1比例在金屬板上復制裁剪,要求在120分鐘以內完成。我僅用75分鐘就率先完成,第一個提交給裁判組
聽到這個消息我腦子嗡的一聲,心里有些忐忑和悶煩,感覺心跳加速,反復確認了幾遍都不敢接受這個結果。幾分鐘之后,思緒平復了一些,意識到比賽還在繼續(xù),還要面對更為關鍵的模塊三——石具制作。
這個模塊的時長和分數占比,在整個賽程中都是最高的。按照試題圖紙,選手需要在17個小時之內,完成兩塊復雜石具的制作。石具開始制作時,我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深呼吸、調整心態(tài),告訴自己在大賽的平臺上,不僅僅是技能的比拼,更是心態(tài)的較量,而且經過幾個月的強化訓練,對打贏石具雕刻有把握。
我提交了作品,得到在場專家的一致認可,認為在石具弧面、棱線等操作難度較大的部位,都是高標準完成。匈牙利專家說:“這樣的精準度實在是令人贊嘆,簡直比機器雕刻還要標準?!?/p>
到石具二制作時,競賽時長僅剩幾個小時,整個過程完全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持續(xù)高強度的操作以及高度緊繃的狀態(tài),對我的體力和腦力消耗很大,已無暇顧及其他,腦海里只有教練的叮囑:保持清醒,全身心投入,哨聲不響,雕刻不停。
距離比賽結束剩最后5分鐘時,負責計時的裁判到各個工位上,出示“5minutes”的提示牌。我迅速用水把石具表面沖洗干凈,保持石具的最大整潔度。英國專家豎起大拇指稱贊說:“中國選手真的非常善于思考,是所有參賽選手里第一個用水沖洗石具的選手?!毙傺览麑<殷@訝地說:“誤差不到1毫米,這不可能是人工做的。我要去你們的工位檢查,看看是不是裝了什么先進設備?!?/p>
終場哨聲響起的那一刻,我的體力已經接近透支,但看到教練、老師們激動的淚水,外國專家對我豎起的大拇指,我知道我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最終分數統(tǒng)計出來:我以743分,反超銀牌選手近10分,為祖國贏得了世界技能大賽建筑石雕項目的第一枚金牌。
責任編輯:王新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