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益宇
杭州世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2
城市大腦是用城市數據治理城市,用民生數據服務民生。城市大腦通俗地講,就是利用云計算、數據中臺、機器學習等技術,實現城市數字化管理,城市公共服務自動優(yōu)化,實時修正城市運營中的缺陷[1]。服務城市數字化發(fā)展過程中,依托的是對城市數據的分析、處理、加工,采集數據歸總到數據中心,如何進行數據安全保管、如何進行數據安全防護、如何將腦中數據使用進行監(jiān)測?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一方面我們要合理利用這些數據,另一方面數據安全防護技術不能受制于人,要運用智慧化技術對集中后、處理過的數據開展有效防護。本文圍繞城市大腦實際運轉過程中數據中心數據安全問題,從內生數據安全開展研究,探尋城市大腦數據中心有效安全的運轉機制。
城市大腦所采集的數據不僅只有社會治安,還包括城市居民出行、醫(yī)療、消費行為、基礎設施等方面,因此其安全能力的構建應該按照重要的生產資料來對待。2015年國務院發(fā)布《促進大數據發(fā)展行動綱要》,提出要在2018年年底建成國家政務數據統一開放平臺后,全國各地政府都積極建設政務共享、開放平臺,截至2019年5月,已有14個城市建成政務或城市大數據平臺,尚有22個城市處于在建階段[2]。城市大數據平臺首要考慮的是內生數據安全。
城市大腦的數據安全問題,首要還是從數據自身安全出發(fā),數據集中之后,整個大腦運轉都要依靠數據作決策,不能忽視對原生數據安全問題的精準分析。
(1)中心匯聚,責任凸顯
城市數據匯聚到大腦數據中心,數據集中導致責任集中,國家對數據安全合法合規(guī)口袋不斷扎進的當下,運營者數據安全合規(guī)責任越來越大。采集匯聚的數據存有敏感信息、涉密信息、個人隱私信息,此類數據采集匯聚對數據中心的安全合規(guī)運轉提出了很大挑戰(zhàn)。
(2)集中存儲,防護薄弱
存儲集中,存在“一鍋端”的風險,數據安全要防護“內里”,經過數據中臺的加工處理之后,數據本身是為了服務城市數字經濟發(fā)展,但是這些數據成為重要的生產資料之后,不加管控,很容易成為的泄露對象。
(3)使用監(jiān)測,肆意共享
數據提供給第三方服務,在正常業(yè)務接口之間共享分發(fā),基本上處于無監(jiān)管狀態(tài),第三方服務提供商本身存在漏洞,數據開放服務本就處于失控狀態(tài),使用數據缺少必要內容審計,無法知曉數據流向,更不要說記錄數據使用情況[3]。
(4)既要用,又要管,還要防
數據安全管控措施匱乏,靠傳統網絡安全技術構建防護體系,無法應對新型數據安全泄露,特別是數據的“流通”屬性,模糊了邊界的概念,數據中心是一個服務中心,而并非傳統理念的存儲中心,如何確保數據中心數據的安全使用是數據安全的使命。
數據安全國外發(fā)展相對國內來講要成熟,特別是歐美、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在智慧城市建設前期,就會提前規(guī)劃,數據安全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扮演比較重的戲份,在一些法律法規(guī)對數據安全的建設方面做出了明確要求與規(guī)定,還有一些技術層面的應用也處于一個領先的位置[4]。
例如,美國圣地亞哥市平均每天都會遭遇50多萬起網絡攻擊事件,圣地亞哥采用的模式是多個產品協同防御,從安全合規(guī)風險到數據治理方面再到統一威脅監(jiān)控方面,圣地亞哥市都采取了多種產品融合[5]。
例如,歐盟對城市大腦數據使用有嚴格要求,對數據的機密性和隱私性非??粗?。在法律法規(guī)的合規(guī)框架構建層面,為了保護終端用戶的數據安全,歐盟頒布了GDPR,對發(fā)生數據泄露事件的責任與處罰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
中國智慧城市正在不斷推進,政府不斷加大法律法規(guī)層面上投入,無論數據是被攻破泄露,還是從內部直接泄露,本質上數據都是從“內到外”的一種泄露途徑,構建城市大腦數據安全防護,需要“合規(guī)過濾、使用監(jiān)測、重點防御”的“三環(huán)一體”的內生數據安全模式。
哪里有數據,哪里就有犯罪。本文研究將圍繞數據內容本身重要性與安全性考慮,打造一套“檢-用-防-監(jiān)”與一體的數據安全防護體系。
基于內生數據中心數據安全架構(EDSA)將緊密圍繞城市大腦數據中心數據內容開展安全建設,主要構建數據分類分級、數據零信任機制、數據動態(tài)合規(guī)安全檢測、內容級數據安全管理與防護、數據安全風險感知等數據安全管控,從數據采集、存儲、使用、傳輸、分享等層面展開防護。
圖1 架構圖
數據分類分級鑒權:智能化數據分級分類,構建符合行業(yè)業(yè)務需求的分級分類規(guī)則。
數據零信任機制:遵循最小特權原則(least privilege),需要知道原則(need to know),深層防御原則(defense in depth);利用區(qū)塊鏈技術,去中心化設計數據可信機制,不信任網絡內部和外部的任何人/設備/系統[6]。
數據安全合規(guī)動態(tài)監(jiān)測:能夠對存儲、傳輸、使用過程中的數據開展一站式合規(guī)掃描與風險檢測。
內容級數據管理與防護:將離散的數據安全管控手段,通過統一安全管控進行一體化統一策略管理。
數據安全風險態(tài)勢感知:依托業(yè)務系統權限屬性,通過VISC技術,清晰獲知“誰”用“什么方式”使用“何種數據”發(fā)往“什么地方”的態(tài)勢。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風險評估:業(yè)務跟數據關聯度及重要性不斷增加,需要開展持續(xù)的風險評估,確保整體的平臺的安全,不受外部內部及監(jiān)控的風險影響[7]。
數據必然是影響未來幾十年城市發(fā)展與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生產要素,促進政府數據開放與共享,發(fā)揮城市大腦最大效能的同時,不能忽視數據安全重要性。數據安全與城市大腦要同步建設,以平臺化理念同步開展,保障城市大腦有序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