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關鍵詞:超前消費
超前消費:
花明天的錢享今天的樂
大到買房、買車,小到買菜、買零食,不可否認,超前消費早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越來越多的人并不排斥或較為認同超前消費的理念。何為超前消費?它是指當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購買所需的產(chǎn)品或服務時,以分期付款、預支資金等形式進行消費的方式。簡單說來,就是花明天的錢,享今天的樂。
超前消費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消費者的現(xiàn)實需要,也是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適度的負債壓力也是一種動力,能夠激勵人們努力工作,以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提高家庭生活質量。然而,過度超前消費,則會使人們陷入資不抵債、拆東墻補西墻的惡性循環(huán),并將因無法按時還款而陷入信用危機。
買方與賣方都需保持理性與克制
2020年“雙11”購物節(jié)期間,很多商戶都選擇了“先下定金后付尾款”的方式促銷,且定金不支持退款,以此刺激消費者“剁手”。各大電商主播們都取得了不錯的“戰(zhàn)績”“沖啊尾款人”在當日凌晨就上了熱搜。然而,完成付款后,等待消費者的可能是漫長的還貸生涯。
帶貨主播作為全新的職業(yè),因為互動性強、價格優(yōu)勢等因素收獲了一批忠實粉絲。他們推銷商品時往往可以掌握消費者心理,讓消費者產(chǎn)生購物沖動。在互聯(lián)網(wǎng)借貸平臺的幫助下,消費者的超前消費很容易過度。從賣方的角度來說,主播們應該給予消費者正確的引導,倡導理性消費;從買方的角度來說,消贊者本身也要學會分析自身需求,理性購物。
超前消費讓年輕人成為負債的主力軍
近期,豆瓣網(wǎng)上的“負債者聯(lián)盟小組”火了。小組成員的負債金額從幾萬、幾十萬到上百萬元不等。他們大多是缺乏償還能力的年輕人,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傾訴著如何從超前消費陷入到網(wǎng)貸的陷阱。超前消費、貸款消費,已經(jīng)成為年輕人負債的主要原因。
互聯(lián)網(wǎng)借貸平臺通常以年輕人為主攻目標,提供借貸服務,這本身無可厚非。但此類平臺在獲取利潤的同時,也應該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一方面要按照法律法規(guī)明確借款門檻,合法為用戶提供資金;另一方面,要嚴禁過度宣傳超前消費的理念,引導年輕入學會“量人為出”。
“90后”成為超前消費“綁架對象”
“95后”男孩小白手頭并不寬裕又喜歡超前消費。他在一家手機店租賃了一款剛上市不久的手機,付完首期租金后,小白拿走了手機。但之后,店家并未收到后續(xù)租金,也聯(lián)系不到小白。數(shù)月后,小白被店家起訴。法院判處小白支付9733元手機買斷款及相應違約金,同時,店家支出的律師費及本案訴訟費也由小白承擔。
“一大串空洞、無聊的數(shù)字,遠沒有一個充實、快樂的人生重要。”有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1 7億的“90后”中有大約4500萬人開通了某唄,且其中有近4成的“90后”用戶將某唄設為首選支付渠道。但是,收入和支出不成正比,像小白一樣因超前消費被告上法庭的情況并非個案。法律人士提醒,廣大消費者需理性消費,在自己的還款能力范圍內辦理分期付款,合理安排資金,珍惜個人信用。
“超前消費”不應是“超錢消費”
上海女子石某在一家KTV消費12萬元后拒絕付款,被商家告上法庭。最終,石某被判了刑,還罰了款。石某的父母都是務工人員,家庭收入僅夠維持生活,但她熱衷于出入高檔場所,如此奢侈的消贊完全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范圍。面對處罰,石某的父親只好把辛苦打工攢下的4萬元全部用于還債。
當下,不少年輕人超越自身實際,過度追求所謂的“品質生活”,但他們往往是靠著某唄、某條、某貸等“續(xù)命”,所謂的“品質”不過是“假精致”。隨著超前消費的普遍化、生活化,這種錯誤的消費觀會間接導致錯誤思想的形成,讓他們誤以為消費水平?jīng)Q定了社會身份及地位,最終為了追求“精致”,被預消費、高消費透支了錢包,甚至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