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 白曉娜
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以及“懶人經濟”的興起,加之商家平臺和第三方提供跑腿服務,使得即時配送應運而生。即時配送因為配送時間短、效率高而備受大眾喜歡,而用戶數量也在不斷增多。后疫情時代,即時物流場景類型更加多樣化,不同領域和規(guī)模的客戶需求差異明顯。作為一種比傳統快遞更快的全新業(yè)態(tài),即時物流以效率更高服務更優(yōu)的創(chuàng)新模式悄然改變著人們的寄遞習慣,成為美好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與守護者。
論其根源,即時配送在我國的發(fā)展已有十年之久,也經歷了從探索期到爆發(fā)期再到整合期。2014年至2015年,多個即時物流(同城)平臺出現,以眾包的模式切入三通一達等傳統快遞公司未完全覆蓋的即時物流市場。同其他新經濟行業(yè)類似,多個玩家存在的即時物流競爭市場,不能免俗地出現了補貼大戰(zhàn)。
據閃送副總裁杜尚骉回憶稱,2015年隨著即時物流領域多個公司的進場,大家開始通過補貼獲客,恰逢2015年O2O的寒冬來襲,“2015年9月后我們停止了補貼,凡是沒停的公司后來都死了”。細數2015年至2016年倒下的即時物流公司,神盾快運、最鮮到等都因為資金鏈斷裂、融資實力等原因退出競爭舞臺。當年存活下來的即時物流公司,一部分,如達達、點我達被京東、阿里收編,承接來自“大佬”的商流;另一部分,如閃送、UU跑腿等專注垂直做小平臺。
2014年6月達達正式上線,一年后達達便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由DST領投、紅杉與景林跟投,并在2015年9月,完成3億美元D輪融資,成為估值超10億的獨角獸企業(yè),發(fā)展可謂順暢。2015年年末,乘著“眾包”而來的百萬配送員之勢,達達試圖低調上線外賣平臺“派樂趣”,但依舊激起千層浪。2015年年末,“派樂趣”攀升至APP Store生活板塊前列,幾大外賣平臺旋即切斷與達達的物流配送合作,并推出各自的眾包物流與之競爭。沒有超級流量的入口和穩(wěn)健的團隊,即時物流公司的生存將相對困難。2016年年初,達達便轉頭與京東到家合并,成為后來的達達-京東到家(現已更名為達達集團)。按照當時京東發(fā)布的公告,合并協議生效后,京東以京東到家的業(yè)務、京東集團的業(yè)務資源以及兩億美元現金換取新公司約47.4%的股份并成為單一最大股東。在新公司的管理架構中,原達達CEO蒯佳祺出任新公司的CEO,原京東到家總裁王志軍出任公司的總裁。同樣,點我達也于2015年正式上線,其先后獲得螞蟻金服、創(chuàng)新工場、阿里巴巴、菜鳥網絡等投資和資源入注,2018年7月,點我達獲得迄今為止即時物流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該筆融資來自菜鳥網絡,具體包括菜鳥網絡的眾包業(yè)務和其他業(yè)務資源及2.9億美元現金戰(zhàn)略投資。目前,點我達也是餓了么惟一的眾包物流戰(zhàn)略合作伙伴,主要接餓了么的外賣訂單,是純正的“阿里系”一員。與搭上電商巨頭京東的達達和阿里系的點我達不同,閃送則專注C端的業(yè)務,并且在長尾市場中打出“高端”定位牌。與其他即時物流品牌相比,閃送平均客單價為30元(北京地區(qū)),遠高于同行。2015年9月,閃送開始停止補貼,隨之停止的還有訂單量的增長。然而,2016年開春,多個即時配送企業(yè)倒在了O2O的寒冬里,帶著先發(fā)優(yōu)勢的閃送,“意外”活了下來。運氣和及時停補可能就是閃送在行業(yè)洗牌中活下來的原因。
傳統快遞巨頭搶食全職、兼職、眾包復合模式登場2019年10月24日,順豐正式宣布,順豐同城業(yè)務將以公司化形式獨立運營,獨立運作“順豐同城急送”品牌,昭示著順豐正式入局搶食即時物流市場。2017年,順豐就已推出同城急送業(yè)務,布局即時配送市場。順豐同城CEO孫海金表示,宣布獨立運營同城業(yè)務只是時間恰好,包括獨立的法人代表、品牌、團隊三項準備于近期(宣布獨立運營時間點)完成,“水到渠成”獨立運營。即時配送曾被視為快遞巨頭主動忽視的細分市場,除順豐外,2017年圓通推出“計時達”;2018年3月,韻達也曾上線即時配送平臺“云遞配”。
2021年,3月30日,即時配送玩家“閃送”宣布完成1.25億美元D2輪融資。
從最開始的外賣配送平臺陸續(xù)上線,并在摸索中改進技術,挖掘市場,到后來一些垂直平臺紛紛上線,加入即時配送市場;現如今電商巨頭給即時配送平臺注入大量資金,平臺間也開始快速整合,即時配送市場龍頭初步顯現。
數據顯示,中國受訪網民使用的最高快遞形式是經濟快遞,占比69.2%,如平時寄送快遞的“三通一達”等。除了經濟快遞,同城配送、時效快遞的發(fā)展?jié)摿σ苍谕伙@,使用率分別在53.0%和41.0%,此外小眾使用場景的冷鏈物流也在慢慢崛起。艾媒數據分析師認為,隨著現代電商行業(yè)的發(fā)展,消費者對物流速度的追求越來越高,同城配送或時效快遞發(fā)展?jié)摿薮蟆?/p>
數據顯示,在同城快遞的使用中,近6成網民最喜歡用同城快遞購買生鮮果蔬,購買商超零售、鮮花蛋糕的受訪者分別占46.5%以及41.4%。自2020年8月多多買菜、美團買菜相繼上線后使用同城快遞購買生鮮果蔬的消費者明顯增多。使用同城快遞進行生鮮果蔬的配送將成為新的流行。數據顯示,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guī)模自2014年的1500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4850億元,增速自2017年開始逐年加快,2020年增速為28.3%。隨著城市居民對生鮮食品的需求以及市場對溫度敏感藥物的需求不斷增加,尤其是在當前疫情的影響下,醫(yī)藥行業(yè)的冷鏈物流市場需求大幅增長,這都將推動冷鏈物流行業(yè)的持續(xù)壯大。
另外,據專業(yè)數據統計顯示,國內城鎮(zhèn)配送市場規(guī)模已突破萬億,并仍在高速擴張,而與外賣、快遞最大的不同在于,同城配送目前主要布局于一二線城市,廣大三四線及下沉市場還有大部分市場尚未被開拓。除此之外,即時物流的場景也還未真正被拓展,外賣平臺90%的業(yè)務還是以餐飲配送為主,餐飲以外的配送業(yè)務并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和推廣。
隨著各大平臺推出“即時物流”業(yè)務,餐飲以外的配送業(yè)務也成為各大平臺重點發(fā)力的領域。據報告顯示,即時物流行業(yè)近幾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狀態(tài)。2018年即時物流行業(yè)訂單量達136.5億單,較2017年增長58%;2019年訂單量達193.4億單,較2018年增長41.6%;受年初疫情影響,2020年訂單量預計達228.4億單,較2019年增長18.1%,增速有明顯跌幅。但目前來看,行業(yè)整體發(fā)展前景向好,預計2021年速增將有明顯恢復,訂單量將增加至313.6億單。
千億市場規(guī)模賽道已經出現。
縱觀即時物流的市場,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以美團,餓了么為首的外賣平臺,雖然他們的即時配送業(yè)務大多來自于外賣,但是隨著用戶需求增多,也開始轉向更多的服務配送。其次是專注C2C模式的即時配送企業(yè),如閃送、UU跑腿、達達等;他們服務的人群對價格敏感度較低,且低頻使用時不會精確比較性價比,而是通常以固有概念而使用知名度更高的平臺。最后是以順豐為代表的快遞公司,以跑腿服務為主,來拓寬同城全場景業(yè)務。
隨著線上流量紅利逐漸見頂,本地生活服務的潛能正逐漸被發(fā)掘,也成為了新的流量入口。
3月29日,據相關信息,中通將于4月1日推出“標快”產品,實行標準定價,提供次晨、隔晨、次日、隔日等時效承諾。據了解,對于“標快”的目標市場,中通將分兩個階段進行部署。第一階段主要涵蓋中藥、奶制品等液體產品;商務件,下午茶等急配產品;生鮮凍品;高端電商;農產品產地直發(fā)等對時效與服務有特定要求的客戶。第二階段主要是同城即時物流,類似閃送、盒馬等運營模式。
對于新產品一事,中通相關負責人回應稱,中通將分階段穩(wěn)步推進“標快”產品,滿足客戶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
據了解,中通“標快”會先在安徽、上海兩個區(qū)域試水,之后將在全國上線,實現全網縣城區(qū)域覆蓋。價格方面,“標快”會高于普通電商件,按照不同的距離,首重自8-18元不等。C端定價與京東接近。試運營期間,總部將為末端網點提供相應的發(fā)貨補貼。此外,“標快”將在攬收、中轉、派件等環(huán)節(jié)獲得綠色通道。
鮮花配送有三大痛點:時效慢、破損多和體驗差。
雖然即時配送的準入門檻不高, 但生存和發(fā)展的門檻卻極高,即時配送有三個核心:時效性,體驗性和供應鏈。其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也越來越大。即時配送服務針對的是消費者,而不管是即時配送還是消費者,在服務中都具有一定體驗性要求,但這種體驗服務市場卻很難挖掘:一方面,消費者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所以即時配送能切入的點非常窄;另一方面,消費者體驗好壞與否的標準很難量化。消費者基本都是依從于自己內心的沖動、感覺、認知等各種微妙的心理活動和情緒反應,即時配送對于這種情況的滿足很難達到。
以鮮花配送為例,近年來,隨著各類新型節(jié)日的涌現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鮮花的使用場景也愈加豐富。根據順豐同城急送在網上披露的數據,今年婦女節(jié)期間該平臺上的鮮花類配送訂單數量較去年增長數倍,北京、上海、西安三個城市位居訂單數量前三,二線城市成為節(jié)日經濟消費的新生力量。但鮮花配送有三大痛點:時效慢、破損多和體驗差。
即時配送市場也面臨著市場拓展難度大、利潤空間窄、增長勢頭趨緩等憂慮。而對玩家而言,新人難入場,老玩家則陷入長期“循環(huán)”之中。不僅如此,對玩家而言,這是一個看流量,看技術,看人力優(yōu)化的賽道。
在激烈的競爭下,即時配送已經進入差異化、精品化競爭階段,品牌和用戶經過長期的市場教育,對配送時長、履約時效、配送的安全要求也隨之更高。然而對于第二梯隊的玩家來說,只有不斷的提升品牌價值和服務價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