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邛崍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
主辦單位:邛崍市作家協(xié)會
陳瑞生
CHENRUISHENG
《臨邛文學》主編。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成都市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邛崍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著有詩集、隨筆集多部。先后任《邛崍報》副總編、《新邛崍》雜志總編、《臨邛文藝》主編等。
寄語
時過境未遷,互聯(lián)網自媒體空前發(fā)達、智力嚴重透支的當下,前塵舊事影未消,字斟句酌的辦刊主張不曾改變:接納有價值的文本,設計可賞析的載體,從內容到形式,化約出來的成果理應器識與顏值并臻。談不上挽斯文于不墜,更無重塑金身的奢望,終極目標僅僅是一一提供交流,作為備忘,留待后學去參考。
臨邛存遺韻,文心學脈在阡陌市井不絕如縷,蘊藉的多元化基因,派生出良好的人文氛圍,形成旁觀一過的策勵。恪守嚴字當頭,辭約義豐、別開手眼者列入優(yōu)先目標,以更廣闊的視野抵御貧乏。這樣的選擇標準,既為寧缺勿濫的余緒張本,也是拒絕粗浮、避免聊勝于無的婉語。征稿范圍不局限本土,秉持五湖四海、兼收并蓄的精神。版面盡可能向年輕作者傾斜,撇開習慣之見,消解發(fā)現新銳的視域盲區(qū),相互構建并識佳篇于所當識。欄目設置則取道傳統(tǒng)路數,除了地方,仍根據小說、散文、新詩、評論等各種體裁劃分。摒棄概念翻新,欲以單純贏得豐富,使依循原點的多聲部,自覺規(guī)避外化的仿效和時尚薦述的類型定義。
純文學越來越像古典概念,風范清遠卻衰象依稀。逆淘汰盤錯之際,寫作仿佛修行,起手早或下筆遲已然無關宏旨,關鍵在真誠。能把語言經佑成方面廣、格局大的尋常交與,打發(fā)忽焉虛幻的辰光,已屬不易。文學的觀照終歸是人,高于或低于生活都不要緊。太陽之下無新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坐標,一位作者有一位作者的表達動因。對作協(xié)來講,會刊猶如繞口令,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唯愿紙張質感、字體大小、距離寬窄和天頭地腳等細致考究的印刷媒介,合符大家的心理預期一一如獲故物,恰逢故交。
往昔今朝勾大略,按跡尋蹤,風月無邊的外延每每牽惹人情世故,雅俗怎樣,聚散則個,總而言之的日子幾幾乎平淡無奇。似水流年里,幸有讀寫陪伴,我們才有底氣,感謝自己的歲月是這樣的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