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月
(德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產康復中心,德州,253000)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較為常見,主要是指盆底支持結構因多種原因而出現(xiàn)松弛現(xiàn)象,并引發(fā)的一系列功能改變,且對女性身心健康和生命質造成在較大影響[1-2]。臨床上主要采取保守療法和手術治療的方法,而國內外公認的保守療法涉及生物反饋療法、電刺激療法、盆底肌肉訓練等[3]。本研究研討的是康復治療儀聯(lián)合盆底訓練對初產婦產后恢復、生命質量以及睡眠質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德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產后盆底康復治療女性8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年齡23~41歲,平均年齡(30.1±2.4)歲。對照組年齡24~39歲,平均年齡(29.5±2.8)歲。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產后實施盆底康復治療者;2)嚴重心肺腎功能障礙疾病者;3)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 1)拒絕參與者;2)精神疾病、溝通障礙、中藥皮膚過敏者;3)嚴重心肺功能障礙疾病者。
1.4 研究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盆底肌訓練,訓練方式包括:指導產婦平躺,將雙腿彎曲,收緊臀部的肌肉,上提肛門,將陰道緊閉,促使骨盆的肌肉處于收縮狀態(tài)。持續(xù)5~10 s之后,緩慢的將肌肉放松,間隔5 s之后重復上面的動作,訓練進行2次/d,15 min/次。叮囑產婦訓練過程中保持身心放松,若患者的腹部可見緊縮狀態(tài),則表明訓練未達到合格要求。
1.4.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盆底肌康復治療儀訓練,患者主動接受生物反饋、電刺激與陰道錘體訓練,選擇綜合訓練方式。主要包括:叮囑患者在訓練之前將膀胱排空,選擇截石位,將神經肌肉刺激儀的探頭放置進陰道,刺激陰道神經與盆底肌肉神經。同時引導患者配合做一些陰道肌肉收縮、提肛運功等,反復開展幾次。針對子宮脫垂的患者,若子宮脫垂到陰道外,要還納脫出物到解剖位置。電刺激治療、生物反饋治療,分別在兩側髂前上棘和下腹部貼上電極片,結合電刺激與生物反饋,持續(xù)治療20~30 min,每周進行2次治療,持續(xù)治療6周。陰道錘體訓練;將陰道錘置入到陰道內,遵循從輕到重的原則,將保留時間延長,訓練時間為20~30 min,1次/d,持續(xù)6周。
1.5 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2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評分、患者睡眠質量與患者生命質量。
2.1 2組患者盆底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盆底肌功能與括約肌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盆底肌張力及尿道括約肌功能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生命質量各指標評分父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入睡時間低于對照組,且睡眠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產科護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產婦分娩前,其生理與心理會發(fā)生較大變化。產婦分娩結束之后,其生殖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與泌尿系統(tǒng)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損傷,伴隨著子宮復舊不良、產后乳汁分泌過少等問題,會影響產婦的身體健康,降低其的生命質量。臨床上通過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和相應的恢復訓練,可促進產婦乳汁的分泌和子宮的恢復,保障患者身心健康。
對于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而言,其盆底支持結構異常直接導致疾病的發(fā)生。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尿失禁的發(fā)生與分娩、妊娠等關系密切,因此患者發(fā)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即為經陰道分娩和妊娠[4]。盆膈裂孔是好發(fā)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主要部位,其是盆底薄弱環(huán)節(jié),屬于直腸、尿道、陰道穿過的通路,也是直腸脫垂、子宮陰道脫垂、膀胱突出等疾病好發(fā)部位,因此預防和診治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關鍵在于掌握盆底解剖結構。針對該病癥,目前臨床上采取的治療方法主要為保守療法和手術治療,而國內外公認的保守療法涉及生物反饋療法、電刺激療法、盆底肌肉訓練等。
本文上述研究表明,治療前2組盆底肌功能與括約肌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案后,觀察組的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療效為97.6%,高于對照組的76.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應用盆底肌肉訓練對盆底肌張力強度及尿道括約肌影響較大,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就產后患者,通過開展盆底肌功能訓練,選擇盆底肌治療儀+盆底肌肉訓練,能夠提升患者的盆底功能評分,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命質量,能夠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改善預后與轉歸,促進其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