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語學習者中have/has的使用頻率非常高。本研究立足于日常生活及寫作中中國英語學習者和本族語者使用have/has的情況,利用語料庫相關工具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比二者對have/has的使用情況。研究結果顯示,這兩類學生在其使用頻率及其搭配特點上存在著明顯差異,中國英語學習者在have/has的使用上不夠地道,本文通過對比研究,分析原因、尋找對策,希望為中國英語學習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英語學習者;本族語者;have/has;使用差異
【作者簡介】梁競文(1988.02-),女,陽江技師學院,英語中級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英語教學。
一、引言
英語常用詞匯中,have/has占相當高的比率,在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中占總次數(shù)的0.88%;在英美大學生作文語料庫(LOCNESS)中占總詞數(shù)的 1.11%。目前,我國英語研究者專門對這兩個詞的使用情況研究得比較少,之前有研究者專門針對英語語料庫中的四六級作文和國際學習者語料庫中的英美大學二三年級的本族語者作文have的使用作對比研究,其主要是針對高等教育中的應試使用情況。Have/has是高頻使用詞,本文將從日常生活及寫作中的使用視角,探究它們的地道表達。
二、研究設計
1.語料來源。本研究的語料來源有兩類,一類是中國學習者使用have/has的情況,來自語料庫(CLEC);另一類是以英語為母語的英語學習者使用have/has的情況,來自語料庫(LOCNESS),通過兩個語料庫對比其使用情況。語料庫搜索的詞頻結果如下表所示:
從表中可以看出,本族語者 have/has的使用頻率要比中國英語學習者高出23%,本族語者更常使用這兩個詞。
2.研究問題。
本研究試圖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中國英語學習者與本族語者在使用have/has時存在著什么樣的差異?
(2)造成使用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縮小使用差異?
3.研究方法和工具。本研究采用語料庫對比分析,使用工具是 CLAWS、Antconc3.2.4及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其中 CLAWS 用來給各語料庫進行詞性標注以方便檢索;Antconc3.2.4 用于語料庫關鍵詞的檢索;Excel2003 用于統(tǒng)計相關數(shù)據(jù)和制作圖表。
三、 研究結果與討論
1.have/has使用差異分析。筆者把CLEC語料庫及LOCNESS語料庫分別導入Antconc3.2.4,輸入關鍵詞have|has查看其詞串的情況,得出的結果中選出前3位進行對比,如下表所示:
以上數(shù)據(jù)顯示, have/has的使用排名最前的,在中國學習者語料庫中是用作“有”意思的動詞,而在本族語學習者語料庫中,則是沒有任何意思的助詞或用于構成完成時態(tài)。
統(tǒng)計兩個語料庫have/has出現(xiàn)的前100個用法,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大類:
Type 1: 用作實義動詞。
Type 2: have/has和to一起構成情態(tài)動詞,表示“不得不”“必須”。
Type 3: have/has作助詞與動詞的過去分詞一起構成現(xiàn)在完成時。
Type 4: have/has a + 名詞結構,表示固定的意思。
在前100詞中對各種用法的使用頻率統(tǒng)計,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見,中國學生在have/has的使用上絕大部分用作實義動詞,一部分用于have a + 名詞的固定搭配,用于構成完成時態(tài)和have to 句型的非常少。而對于本族語者,他們一半以上用于構成完成時態(tài),20%用于實義動詞,have to 與 have a + 名詞的使用頻率相當,占比較少。
2.造成使用差異的原因。
(1)表示“有”的詞匯表達差異。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表達“有”的概念時多使用have/has,表示擁有和存在,有過渡濫用的現(xiàn)象,而忽視了其他代表詞也具有同等含義,如用there be句型表示“有”,所不同的是have/has表示領屬關系,而there be表示存在關系,即“某處有”。一些英語初學者容易把二者混淆,統(tǒng)一都使用have/has來表示“有”的含義。
例如:After school every day, there have many students on the playground.
In our class there have 35 students.
這里邊就用了have/has代表了“某處有”,按本族語者的表達習慣,他們則用there be來表示此類含義,以上例句應如下表示:
After school every day, there are many students on the playground.
There are 35 students in our class.
英語的存現(xiàn)句是個廣義的范疇,不僅包括There be句型,也包括另外三種類型:表示位置或存在的動詞如dwell、exit、stand等;表示運動或方向的動詞如come、go、run等;表示某件事發(fā)生、發(fā)展或?qū)崿F(xiàn)的事件動詞如occur、arise、appear等。
另外,根據(jù)構詞法,一些詞本身有“有”的含義也常常為本族語者所使用,如“able”作后綴可指有某種能力,當表示“有空”概念時,本族語者通常用available代替have time,本族語者用詞的多樣化削弱其“有”的使用頻率。
(2)對英語語法表示時間的理解上的差異。由于漢語思維習慣的負遷移,中國對用語法表時間的理解不夠透徹,對“已經(jīng)完成的動作”的概念不敏感,不善于使用完成時態(tài),相反,本族語者在用語法表時間的概念上更清晰,對已經(jīng)完成的動作,他們更常使用完成時態(tài)。
如:I'm never so scared in all my life. ?
I have never been so scared in all my life. ?
He goes away for months. ?
He has gone away for months. ?
由于漢語中不存在時態(tài),因此,英語學習者在時態(tài)的使用上常常發(fā)生錯誤,多使用了現(xiàn)在時態(tài)而忽略了其他如完成時態(tài)的使用。
3.have 搭配名詞詞組的使用差異。中國英語學習者中have多用于實義動詞,用得最多的是后面接名詞結構,從表二可見,“have a”的使用高居榜首,這可能是本族語的正遷移作用,因為have/has后接名詞結構的用法中,其可理解為“有”的概念與漢語思維非常接近,如“有美好的一天”“have a good day”,“有一個美好的周末”“have a nice weekend”,“有一個座位”“have a seat”,這些在表述中雖然有細微的偏差,但在意思上總體相似,因此,中國學生對此結構的用法容易接受,而本族語者在表示同類含義時,用詞則更加豐富,不局限于此結構,因而用得相對較少。
四、 對我國英語學習者的啟示
通過對have/has的使用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英語學習者在使用上存在諸多問題,如過多使用于實義動詞,過少使用于助詞構成時態(tài)等,其原因主要是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干擾,語法意識薄弱,寫作句式單調(diào)。為縮小這種使用差距,筆者對我國英語學習者提出以下建議:
1.擴充詞匯量。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單詞時,要注重橫向擴展。如果想鄭重其事地表達“擁有”,還可以選擇possess、belong to、own,如果要表達某地有某樣東西,可用there be等其他句型。學生日??赏ㄟ^詞匯練習強化訓練,多借鑒參考本族語者的表達習慣。
2.多練習時間描述式語法。中國英語學習者受母語的影響,不習慣用語法來描述時間,尤其對于“已經(jīng)完成的動作”沒有概念,針對這一問題,可通過完成時態(tài)的專門練習讓自己熟能生巧,另外,在日常的寫作訓練中,學習者要著重培養(yǎng)時間語法意識。
3.多聽多看外國地道表達。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要想盡量偏向母語的使用水平,必須要有大量的本土地道輸入,才會有地道的輸出。因此,中國英語學習者還是要多聽多看外國的地道表達,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資源非常豐富,英語聽、說、讀、寫訓練材料隨手可得,中國學習者要善于利用資源,習得純正地道的英語。
五、結語
造成中國英語學習者和本族語者在使用have/has上的使用差異主要原因是來自漢語這一母語的影響,由于漢語和母語的差異造成對英語學習者的母語負遷移,使得中國學習者在使用上的偏差,中國英語學習者可通過擴充詞匯量、多練習時間描述式語法及多聽多看外國地道表達來縮小使用差異。
參考文獻:
[1]楊貝.中國英語學習者與本族語學生寫作中have用法比較[J].外國語言教育,2003(2).
[2]李建平,陳戰(zhàn),闞小鵬. 我國中學生高考英語寫作中very的使用情況——一項基于語料庫的對比研究[J].考試研究,2017(02).
[3]李元軍.“NP1+有+NP2+VP”與“there be”“have/has”句型對比分析[D].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2013:5.
[4]Liang M.A Corpus-based Study of Intensifiers in Chinese EFL Learners'Oral Production[J]. 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004(14):1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