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11號,自2019年5月15日起施行,在下文簡稱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設法治政府,充分發(fā)揮政府信息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活動的服務作用,政府機關應在加強信息審查的基礎上進行信息公開。
一、目前相關法律及部分地區(qū)政府會計信息公開情勢、公開平臺
在以筆者所在單位為例的一級預算單位,目前嚴格依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文件要求,同時根據區(qū)委區(qū)政府、區(qū)財政要求,在進行包括相關法規(guī)審核后的相應審批程序后,年末年初在政府政務信息公開平臺財務信息公開板塊及時進行每年度部門預算編制說明、部門決算編制說明及部門決算公開表、績效公開及一般公共預算“三公”經費支出情況四項內容。
二、政府會計信息公開基本特性及重點
會計信息因其特定性質及可分析價值,對于可公開部分有極高質量要求。對于涉密部分,應予以保護。
(一)真實性 有效性 合法性
可供公開的會計信息數據應是真實有效數據,保證完整、合法,謹防由于單位法人法治觀念淡漠、會計從業(yè)人員素質比較低下、內外監(jiān)督力度不足引起的會計差錯,嚴防公開的政府財務會計信息失真引起的政府公信力下降。
(二)連續(xù)性 相關性 完整性
財務公開作為一家政府機關日常運轉、工作的根骨,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機關性質,例如“三公”經費公開中公務接待費能體現機關接待標準、批次人次,依照單位職能,需要經常組織大規(guī)模集體教育、宣傳活動的機關或者需要招商引資的部門這部分費用可能就高于其他部門。再結合同一機關同期數據、或同性質機關同比數據分析,可分析同一地區(qū)或同一系統(tǒng)近年或同期經濟發(fā)展或工作進展狀況。
(三)嚴格規(guī)范審批程序、公開重點及公開時間,謹慎性防止信息泄露。
財務會計數據信息應進行審慎公開,對于可供公開的財務數據,應層層把關,突出重點,注意把控發(fā)布時間,對于公開后可能危及經濟安全、社會穩(wěn)定的政府相關信息應不予公開。
三、信息公開亮點及受眾群體
(一)基于群眾監(jiān)督導向的政府會計信息助力構建新公共管理模式。
財務信息公開一般基于有關公共利益調整進行度量,由此可建立人民群眾對政府資金流向的“全景式”觀摩評價機制?,F在,政府財務體系除受審計系統(tǒng)一道經濟體檢體系監(jiān)督外,正在逐步完善內部審計系統(tǒng)建設,把內部審計人員與財務會計人員逐漸分離,逐漸形成一套可自我把控、自我審核的有效手段。其實,更有利于經濟監(jiān)督的手段莫過于財務公開,對于預、決算的數據公開,正是一種市場經濟下構建新公共管理模式的體現,也是在科技逐漸發(fā)展的今天,大眾在新科技依托下對于運用自己監(jiān)督政府職能公權力的探索過程。
(二)有關專家學者研究使用,提出可行性建議,助推合理完善制度建設。
做調研不能紙上談兵,要想真真正正提高效能、科學發(fā)展,提高抵御經濟高泡沫、駕馭經濟風險的能力,就要不斷完善財務制度建設。財務會計信息公開在這一方面有著重要意義。有關專家學者通過對政府信息公開平臺財務數據與國外政府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已經提出多種可行性建議,在助推目前將權責發(fā)生制引入政府會計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機關財務信息透明化,打造陽光型政府,提高公信力。
目前,政府會計正在積極探索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并行的記賬方式,不同會計口徑下統(tǒng)計數據的結果,例如資金結余,能達到不同的數據分析目的,有助于更加合理的財務數據信息公開,使機關財務信息更加透明化,提高政府公信力。
(四)不同區(qū)域、不同部門、不同類型、不同層次應體現差異化。
財務數據公開也應精準化,可聚焦主責主業(yè),比如審計部門公開的本級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結果等,以致力于提高公共資金運行效率為主責,突出基層和實踐導向。
(五)對于服務大局、中心工作的重點財務信息的公開
1.疫情期間專項經費使用,重點工作落實情況。
目前,已經能看到一些關于專項應對疫情或一些重大自然災害的資金使用情況的信息公開,體現了人民政府積極利用財政資源對于重點工作的落實,也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思想。對于應對重大風險的資金保障透明化,有穩(wěn)定民心之功效,有利于理順經濟管理秩序,也有利于正向輿論的引導。
2.從資金流向看政策走勢
通過會計信息公開可以明確看到一段時間內政府對于公共資金的分配,分析出政策走勢和執(zhí)行力度,例如在疫情后扶持小微企業(yè)的減稅降費政策出臺后,政府相關部門同期收支情況的變化。
3.貫徹落實中央“向群眾匯報”精神工作
可以把政府財務會計信息公開動態(tài)化作為落實中央“向群眾匯報”精神工作機制的一次重要探索。匯報動態(tài)數據更有信服力,通過財務數據,招商引資多少,扶貧多少,醫(yī)?;菝穸嗌伲屓嗣袢罕姀臄祿稀奥爡R報”,從而更了解政府職能、更滿意政府工作、更支持政府政策。
四、淺談未來政府財務公開走向
(一)信息化時代構建大數據平臺,用信息互聯(lián)促經濟發(fā)展。
信息時代風云變幻,《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中明確表示,“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管理動態(tài)調整機制”那么,不斷建立完善政府財務會計信息管理動態(tài)調整機制也實有必要,要在大數據時代構建財務大數據平臺,是加強互聯(lián)網政府信息公開平臺建設及其他互聯(lián)網政務媒體及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的最為客觀、有效的支撐。會計信息互聯(lián)大數據能體現出一部分在政府機關內流動資金的動態(tài)使用路徑,有利于進一步分析資金使用績效,看到政府落實中央大政方針政策實施力度。
同時,務必擴展公開口徑,以務實觀為指引,可積極探索公開內容多增添動圖形式,多增添走勢分析圖形式,多添加關鍵信息注釋,把晦澀難懂的會計專業(yè)數據變?yōu)樽尨蠹铱吹枚臄底终Z言??吹枚耍陀欣诜€(wěn)定民心,有利于給大家增添經濟持續(xù)向好的信心。
(二)未來基于政府會計統(tǒng)計口徑的機關固定資產信息公開,與“三公”經費公開相聯(lián)系。
目前依據《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政府機關應主動公開政府集中采購項目的目錄、標準及實施情況,對于一些不涉密的大宗辦公家具采購項目、河道修復工程等資金體量較大的工程、采買、服務類支出進行了主動公開,但小量多次購買的財務支出信息公開較少。且目前政府會計中進行固定資產折舊處理,折舊及折舊期滿有無處置、有無收回凈殘值等財務信息可適當公開。尤其是一些固定資產,如涉及各類車輛的信息可與“三公”經費公開數值做出對比公開。此舉并非天馬行空,用數據明確說明固定資產使用頻次、使用量等更為客觀,結合機關日常工作職責范圍,見“實數”,與同期對比、同體量單位對比,也有利于持續(xù)作風建設整治、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
(三)與激勵約束、問責追責等結合,在財務公開時效、實效上抓兩頭帶中間,鼓勵先進、鞭策落后。
財務會計信息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個長期不斷地過程,代表著一個預算單位每日、每月乃至每一年度資金流轉的動態(tài)過程,這個數據體系的起伏,能發(fā)揮經濟“指揮棒”作用。目前依
《政府信息公開制度》規(guī)定要求,“對于主動公開范圍的政府信息,自該政府信息形成或者變更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及時公開。法律、法規(guī)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期限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
同時,依《政府信息公開制度》規(guī)定要求,“對行政機關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申請人認為涉及公眾利益調整,需要公眾廣泛知曉或者需要公眾參與決策的,可以建議行政機關將該信息納入主動公開范圍”,諸如涉及扶貧助困、民心工程等重點領域財務收支使用情況,涉及公眾利益、需要群眾廣泛知曉,并有益于堅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起到正向宣傳作用的部分財務會計信息,可依實效性原則納入主動公開信息范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11號,自2019年5月15日起施行).
[2]《關于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思考》(《經濟視野》.張群英.2017年發(fā)表).
作者簡介:
杜文迪,天津財經大學在職研究生在讀,現從事政府機關財務、審計及信息公開相關工作,研究方向為會計、審計,有銀行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