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王倩
(赤壁市人民醫(yī)院新生兒科,湖北 赤壁 437300)
新生兒肺炎屬于常見的一種新生兒下呼吸道疾病,多因過敏、病原體感染導致肺部疾病[1]。其中病毒性肺炎患兒以肺間質受累為主要病理特征,細菌性肺炎患兒主要以實質性受累為主要病理特征[2]?;純夯疾『?,會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功能障礙發(fā)生。隨著臨床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新生兒肺炎的治療方法不斷優(yōu)化。但有研究[3]明確指出,新生兒肺炎治療期間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可改善臨床治療效果?;诖耍狙芯窟x取2019.4-2020.5收治的118例患兒,展開相關研究,報告如下。
2019年4 月至2020年5月,將本院收治的部分新生兒肺炎(118例)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計算機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每組59例。甲組男35例、女24例;年齡1-30d(6.72±3.22)d。乙組男33例、女26例;年齡1-30d(6.48±3.29)d。兩組基礎數(shù)據(jù)比較,P>0.05,但有可比性。
甲組59例治療期間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①健康宣教:護士需對患兒家屬詳細介紹新生兒肺炎的發(fā)病機制、疾病危害、治療方案、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以及預后情況。同時,需告知患兒、家屬治療期間遵醫(yī)囑健康行為對疾病的優(yōu)良影響。②環(huán)境干預:護士需嚴格控制病房內室溫(18℃-20℃)、濕度(55%左右),定時使用紫外線在病房消毒,減少空氣中的細菌含量,提高室內空氣質量。護士還需及時拉開窗簾、打開窗戶,更換室內空氣,讓陽光照射入病房,維持病房干燥清潔。③心理干預:患兒患病后存在明顯的生理不適癥狀,情緒也會受到影響,因此護士需積極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改善患兒情緒狀態(tài),增強患兒、家屬的疾病治愈信心,促使患兒積極配合臨床工作。④發(fā)熱護理:護士需定時量測患兒體溫,若患兒體溫較高,則及時使用冰袋、酒精等物品進行物理降溫。若患兒溫度較高,及時遵醫(yī)囑給予退燒藥物治療。⑤呼吸道護理:護士需指導患兒定時漱口,做好口腔護理。還需及時清除患兒口鼻中的分泌物,結合患兒實際情況給予霧化吸入、吸痰干預。若患兒病情嚴重,還需讓患兒維持半臥位,促進呼吸道通暢的同時,預防肺部淤血、肺不張。
乙組59例治療期間實施基礎護理,按照兒科護理程序完成相關工作,如用藥護理,飲食指導等。
(1)治療有效率,療效評定標準[4]如下,顯效:患兒的氣喘、咳嗽、高熱等癥狀明顯改善,肺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有效:患兒的氣喘、咳嗽、高熱等癥狀有所改善,肺功能有所恢復。無效:患兒的氣喘、咳嗽、高熱等癥狀無明顯改善,肺功能未恢復正常。
(2)肺功能水平,在治療前后評估患者的FVC(肺活量)、PEF(最大呼吸流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出氣體體積)。
所有研究數(shù)據(jù)均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甲組治療有效率大于乙組(P<0.05)。見表1。
表1 患者的治療有效率(n/%)
兩組護理前的FVC、PEF、FEV1水平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護理后的FVC、PEF、FEV1水平優(yōu)于護理前,甲組護理后的FVC、PEF、FEV1水平優(yōu)于乙組(P<0.05)。見表2。
表2 患者的肺功能
小兒肺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病情嚴重下極易導致小兒死亡[5]。由于小兒機體發(fā)育不夠完善以及對外界環(huán)境比較敏感,所以常常發(fā)生多種感染性疾病。有學者認為,小兒發(fā)生肺炎的主要影響因素有:(1)進行插管操作;(2)誤吸羊水;(3)胎糞過多等[6]。霧化吸入治療方式具有藥效快,吸收好等特點,所以被廣泛用于小兒肺炎患兒的治療中。對肺炎患兒采取延伸護理措施能夠積極改善其通氣功能,促使其呼吸逐漸恢復正常,與此同時未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需要指出的是,新生兒肺炎屬于危急疾病,需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傳統(tǒng)治療多通過鼻導管吸氧或是頭罩吸氧達到維持新生兒氣道通氣壓力正常的效果。但是,傳統(tǒng)治療方案難以及時有效的改善患兒的呼吸困難癥狀及肺氧合癥狀,而且會對新生兒氣道造成損傷,會加重氣道感染,難以有效促進患兒恢復健康。現(xiàn)階段臨床中針對新生兒年肺炎采取的重要治療方法是經(jīng)鼻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可有效增加患兒呼吸系統(tǒng)中的通氣量,可有效提高肺部氣體交換率,可快速改善患兒的缺氧癥狀,可有效預防患兒發(fā)生呼吸衰竭。再者,經(jīng)鼻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還可有效維持肺泡正壓,預防肺泡萎縮,促使肺泡擴張,增大彌散面積,降低肺內分流,進而改善患兒的動脈血氣指標,改善患兒的肺部通氣、換氣功能,改善患兒的呼吸頻率及心率。
人性化護理模式是一種從基礎護理衍生而來的新型護理方案,護理理念變更、護理重點改變,對護理人員的要求明顯更高。人性化護理還包括下面幾點,首先,病情觀察: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狀況,入院之后立即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先詢問患者的過往病史、一般資料,并根據(jù)醫(yī)囑帶領患者做好各項檢查工作,根據(jù)患者檢查結果配置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全方面的護理,確保24h護理制度的落實。其次對患者家屬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患者住院期間往往會出現(xiàn)較大的心理壓力,容易影響疾病轉歸。因此需要科學評估患者家屬的心理狀況,本次研究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進行評價,對于評分>17分的患者需要加強心理疏導,減少心理壓力的刺激,用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從而提高患者對治療的配合度。用藥護理:為患者家屬講解規(guī)范化用藥的重要性,講解具體用藥方法并寫在紙上以供患者家屬查看,對于畏懼喝中藥的患者家屬,需要耐心勸說中藥的優(yōu)越性,對于喝藥之后嘔吐反胃的患者,在服用藥物之后可以多喝溫水。出院指導:出院前為患者家屬講解肺炎的常見誘因,并告知患者預防肺炎的相關措施,從而讓患者家屬做好自我管理,預防疾病的復發(fā)。叮囑患者定期復診,若有不適癥狀需要盡早就醫(yī)。人性化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能夠結合患者的病情、性格年齡特點實施護理。新生兒肺炎患兒本身年齡較小,語言溝通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控能力比較差,因此其遵醫(yī)囑行為難以保證。人性化護理模式可在改善患兒居住病房環(huán)境質量的同時,可改善患兒的心理狀態(tài),可讓患兒、家屬明白積極配合臨床治療疾病的必要性,可通過發(fā)熱護理與呼吸道護理等??谱o理,更快、更好的緩解患兒的不適癥狀,提高患兒的住院舒適度,從而達到輔助臨床治療,促使患兒康復的目的。另外護理過程中始終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尤其是針對不同患兒家屬的不同情況采取有針對性心理干預措施。
由上可知,新生兒肺炎治療期間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可改善治療效果及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