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章景涵 Compiled by:Zhang Jinghan
1韓國國立現(xiàn)代美術館(MMCA)首爾館外觀
2韓國國立現(xiàn)代美術館(MMCA)清州館外觀
自1969年開放以來,韓國國立現(xiàn)代美術館(MMCA)立足于韓國當代藝術的歷史和進步,確立了其作為韓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機構的地位。
隨著MMAC果川總館在1986年對外開放,以及分別于1998年、2013年、2018年在德壽宮、首爾和清州開設了分館,MMCA建立了一個四館系統(tǒng),系統(tǒng)內(nèi)的四個場館彼此有機互動,同時保留各自特點。MMCA德壽宮館是一家專門從事廣泛的韓國現(xiàn)代藝術(包括書法和文學)研究的博物館;MMCA首爾館是韓國當代藝術的代名詞和最新藝術作品的中心展覽空間; MMCA果川館則是一個以研究和家庭為導向的空間,設有一個兒童博物館,致力于將藝術史的領域拓寬至建筑、工藝、印刷和設計;而MMCA清州博物館則負責藝術品從收藏、研究到保護、展覽的良性循環(huán)。
MMCA最早的收藏是20世紀早期至中期的韓國現(xiàn)代藝術,包括高羲東(Ko Hui-Dong,1886-1965)、具本雄(Ku Bon-Ung,1906-1953)、樸蘇根(Park Soo-Keun,1916-1964)、金煥基(Kim Whan-Ki,1913-1970)等重要藝術家的作品。
1973年,MMCA遷至德壽宮的石造殿,并建立了一個系統(tǒng)的收藏框架,以容納各種各樣的藝術品。在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該館發(fā)展了一批以資深藝術家或已故藝術家的具象藝術為主的收藏,而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至中期,又增加了一大批中老年藝術家的抽象作品。
1986年果川新館建成后,該館開始專注于收藏大量國際認可的藏品。1986年的亞運會和1988年的奧運會為博物館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展示其不斷增加的藏品。并且,美術館通過從約瑟夫·博伊斯、安迪·沃霍爾、喬治·巴塞利茲(Georg Baselitz)、約爾格·伊曼多夫(J?rg Immendorff)和馬庫斯·呂佩爾茲(Markus Lüpertz)等一系列國際藝術家手中購買藝術品來繼續(xù)擴大收藏規(guī)模,白南準的《多多益善》視頻作品被安置在博物館,也正是在這個時候。
3韓國國立現(xiàn)代美術館(MMCA)“現(xiàn)當代韓國書寫”線上展覽
20世紀90年代,博物館開始建立更全面的收藏體系,不僅關注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也關注年輕的新興藝術家作品。此外,博物館繼續(xù)收集國際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如妮基·桑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喬納森·博羅夫斯基(Jonathan Borofsky),米開朗基羅·皮斯特萊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愷撒·巴爾達西尼(Cesar Baldaccini),恩佐·庫奇(Enzo Cucchi),吉姆·戴恩(Jim Dine)和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
如今,MMCA正在嘗試加強其對版畫、工藝、攝影和新媒體等相對被忽視的藝術類型的收藏,同時通過不斷地研究、發(fā)現(xiàn)和收藏國際國內(nèi)藝術以保持美術館卓越的國際水準。
MMCA教育項目旨在發(fā)掘當代藝術的活力和實驗性, 以及藝術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教育項目通過有意義的學習手段激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齡段的參觀者自愿體驗當代藝術,計劃建立一個與社會直接交流的互動式美術館。
MMCA將“與社會溝通”“時代精神—融合”“平衡與和諧”作為2021年舉辦展覽的主題詞,并通過為每個場館量身定制展覽來呈現(xiàn)。首先,MMCA力求反思時代精神,更好地與社會溝通。隨著COVID-19大流行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社會災難的加劇,“治愈藝術”將涵蓋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社會結構中日新月異的方面;“生態(tài)系統(tǒng)藝術”反映了氣候變化在全球范圍內(nèi)造成的危機;“和平藝術”喚起公眾對當代社會問題(如災難、環(huán)境破壞和暴力)的興趣和關注。
第二,MMCA將體現(xiàn)時代精神——融合。21世紀是一個融合的時代,各個領域之間的邊界在不斷縮小。MMCA即將舉辦的展覽將眾多領域的邊界融合:模擬和數(shù)字、在線和離線、現(xiàn)實和虛擬現(xiàn)實、室內(nèi)和室外、以及中心和邊緣。同時,美術館也將以多元化的角度,體現(xiàn)超越藝術與文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科學與藝術等領域的融合的時代精神。
4韓國國立現(xiàn)代美術館(MMCA)“現(xiàn)當代韓國書寫”線上展覽
第三,MMCA將尋求平衡與和諧,擴大韓國藝術的身份。韓國藝術文化不斷發(fā)展,在每一個時代都尋求新的身份、新的發(fā)展。MMCA的目標是成為推動韓國藝術發(fā)展的引擎,同時通過對邊緣地區(qū)的培育發(fā)展等努力,以平衡的視角擴大韓國藝術的身份認同;同時,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區(qū)、不同流派、不同趨勢之間尋求平衡與和諧,并為不同領域的代表藝術家提供新的視角,包括但不限于樸蘇根(Park Soo-keun)、鄭相華(Chung Sang-Hwa)、崔禹慶(Choi Wook-kyung)、黃在孝(Hwang Jai-hyoung)等藝術家;并且,將繼續(xù)舉辦包括MMCA現(xiàn)代汽車系列、韓國藝術家獎、韓國青年藝術家等年度展覽活動,展現(xiàn)韓國藝術的生命力和多樣性。此外,MMCA還將舉辦中國當代藝術家重要典范艾未未的作品展,并計劃金順基(Kim Soungui)赴德國卡爾斯魯厄媒體與藝術中心(ZKM)的巡回展覽,以促進與國際藝術界的密切合作與交流。
2021年,MMCA將繼續(xù)加強和擴展德壽宮、首爾、果川、清州四個場館的核心功能,并根據(jù)其特別的區(qū)域特點為每個分館設計差異化的展覽和戶外項目,努力擴大公眾享受藝術文化的權利。MMCA德壽宮館將通過拓展文學和古代藝術等不同領域的范圍,來擴大韓國現(xiàn)代藝術的視野。MMCA首爾館將繼續(xù)鞏固其作為韓國當代藝術前沿的地位,并將成為包含韓國和國際藝術的當代藝術中心場所。MMAC果川館將通過加強對韓國現(xiàn)當代藝術和兒童美術館的研究,強化其以研究和家庭為中心的功能。MMCA清州館作為一個區(qū)域性、研究型的收藏中心,將繼續(xù)保持收藏——研究——保護——展示的良性循環(huán)。
此外,從2020年4月開始,MMCA對啟動的在線美術館進行了更新,將其擴展為“數(shù)字博物館”,積極響應后疫情時代(非面對面社會)享受文化和藝術的方式。通過引入基于智能的策展來加強在線用戶環(huán)境,它將在展覽觀看、教育項目、收藏和參與性文化活動等各個領域為用戶提供定制服務。
圖文資料由韓國國立現(xiàn)代美術館(MMCA)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