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
許多同學從小就喜歡聽故事,比如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所謂故事,它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記敘事情的發(fā)展過程,強調情節(jié)的生動和連貫,適合于口頭講述。生活中,故事無處不在,只要你用心觀察生活,就能積累到許多講故事的素材。那么,怎樣才能把故事講好,讓讀者喜歡呢?
首先,確定主題。故事類似于記敘文,無論長短,一般都是有主題的。有的故事告訴人們?yōu)槿艘屏?,有的故事諷刺那些自高自大的人,還有些故事揭示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等等。寫故事之前,同學們一定要先想一想,自己想通過這個故事來表達一個怎樣的主題。這樣在寫故事時,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偏離中心,讓人不知所云。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讓你寫《媽媽的故事》這篇作文,你不定主題,拿筆就寫,有關媽媽的故事可能講了不少,比如她如何孝順,如何熱心助人,如何節(jié)儉持家,如何耐心輔導“我”寫作業(yè)、如何巧妙化解尷尬……但寫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整個故事亂成一團麻,讓人不知道你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倘若你一開始就把故事的主題定為贊揚媽媽的善良,那么就能扣住“善良”選材,寫作過程中就會有意突出媽媽的善良,整個故事就會主旨鮮明,內容緊湊。
確定故事主題時,一定要有所選擇,那些主題不健康的故事一定不能寫。
其次,選擇內容。根據(jù)內容的實與虛,可把故事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來源于生活的真實故事,比如同學們平時寫的許多記敘文,以及人物傳記等;二是憑空想象的故事,比如童話、寓言等;三是在真實的故事中,適當加入一些虛構的內容,或者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創(chuàng)作出來的文學作品,比如小說等。在確定了故事主題后,可根據(jù)自己對素材的掌握情況,來選取材料,編寫故事。建議同學們首選生活中的真實事例進行寫作。一方面,生活豐富多彩,每天都會上演許多有趣的事,用這些真實的人物和事件入文,故事會充滿生活氣息,從而讓讀者有一種親切感。另一方面,虛構故事畢竟需要一定的閱歷和技巧,如果把握不好,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就有可能出現(xiàn)前后矛盾,最終弄巧成拙。
當然,在講故事時,也可以根據(jù)表達需要,在寫實的基礎上,適當進行“移植”。故事中的所謂“移植”,就是把發(fā)生在別人身上的故事,乃至于從文藝作品中所讀到的、看到的故事,轉移到自己的身上,或者轉移到某個人物身上。這種“拿來主義”的好處是,讓故事的寫作源泉變得更加豐富,避免了我們在自身經(jīng)歷無法完成某一寫作任務的情況下,去胡編亂造,瞎寫一通。同學們一旦掌握了“移植”技巧,明白“凡事皆可為我所有”的道理,那閱讀和積累素材的積極性就會更高。
此外,圍繞既定主題,不寫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和事,而讓動植物來扮演人類,讓人類的故事在它們身上上演,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選取故事材料時,一定要注意內容的新穎、有趣,不要去寫那些陳芝麻爛谷子的事。因為一則故事能否吸引人,內容往往起決定性作用。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寫親情故事,一篇作文講的是母親冒雨背著發(fā)燒的兒子去醫(yī)院看病;另一篇作文講的是李奶奶的兒媳婦說服家人,支持李奶奶“黃昏戀”,最終讓李奶奶擁抱愛情,老來得伴。這兩個故事,哪一個更吸引人不言而喻。
第三,設計懸念。文似看山不喜平。寫故事同樣如此,如果平鋪直鋪,平淡無奇,就無法引起讀者的興趣。只有情節(jié)曲折,波瀾起伏,才能吊起讀者的胃口。
那么,怎樣讓筆下的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呢?方法是不斷制造懸念,形成“包袱”,讓讀者欲罷不能,只想一口氣把故事讀完。
懸念是什么呢? “懸念”是指讀者、觀眾、聽眾在欣賞文藝作品時,對人物命運如何變遷、未知情節(jié)怎樣發(fā)展所持的一種急切期待的心情。設計懸念,第一種方法是直接設問。就是在寫故事過程中,根據(jù)具體的語境,提出疑問,暫且不答,以此來引發(fā)讀者的猜測和思考,然后在下文再給出答案。比如故事開篇就寫:“一向牛氣哄哄的李二小,這幾天像霜打后的茄子,整日蔫巴巴,這是為何?”短短幾句,懸念頓起。
第二種方法是描寫蓄勢。即在寫作過程中,對主要人物或重要場景進行精心描寫,層層推進,形成懸念。比如一位同學在寫《教室里的故事》時,反復描寫同學們的異常神態(tài),制造一種神秘的氣氛,閱讀者自然會心中生疑。
第三種方法是制造矛盾。就是通過描寫,來展示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從而制造懸念。比如一位同學在寫《我家的故事》時,讓父母在是否同意“我”參加學校足球隊的問題上發(fā)生沖突,讀者看到這兒,自然會想迫切知道最后的答案。
第四種方法是欲揚先抑。就是為了表揚一個人,先故意貶低他,讓人信以為真,然后筆峰一轉,讓人恍然大悟。比如一位同學在寫《后媽的故事》這篇作文時,先寫后媽不給“我”零花錢,不讓“我”玩電腦,不讓“我”去同學家串門,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這位后媽真兇。那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呢?原來,后媽這么做是為了幫“我”治各種壞毛病,一抑一揚中,讀者心中的懸念先生后解,恍然大悟。
需要提醒同學們的是,設計懸念要與謀篇布局相結合,在確保故事有頭有尾,過渡自然的基礎上,靈活運用上述方法,巧妙設計,讓整篇故事充滿懸念,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讀者的興趣。
最后,寫活人物。講故事離不開寫人,人物活則故事活。故事中的人物描寫,和記敘文中的寫人方法相同,既可正面描寫,比如寫外貌,寫神態(tài),寫動作;也可側面烘托;還可進行細節(jié)描摹;同時要用好詞語和修辭,讓人物血肉豐滿,躍然紙上。
(同步范文見本期37頁《一個女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