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球化本身已經成為世界性公共產品,而大國負有獨特責任來維持足夠的公共產品的提供。盡管各國都可以從全球化過程獲得不同程度的利益,但并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有能力維持全球化這一進程。
一般說來,小國很少有意愿為全球公共產品付費,因為它們貢獻太小,是否貢獻對全球體制運作來說關系不大,小國因此更多是選擇“搭便車”。大國則不一樣,大國可以從全球化過程中獲得明顯的好處,因此也需要對維持這個過程作出更多的貢獻。如果大國不承擔領導責任,就會導致全球公共產品供應的短缺。
當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衰落到無法承擔這一責任時,奉行孤立主義的美國卻繼續(xù)搭便車,由此產生了災難性的后果。今天,因為美國的相對衰落,不能夠再繼續(xù)扮演領導者的角色,對全球化而言,就缺少全球公共產品的提供者。這種情況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憂世界會不會再次陷入金德爾伯格陷阱。
查爾斯·金德爾伯格是美國戰(zhàn)后馬歇爾計劃的思想構建者之一,后來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授。他認為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性公共產品的缺失。盡管美國取代了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美國未能接替英國扮演的角色,結果導致了全球經濟體系陷入衰退、種族滅絕和世界大戰(zhàn)。
2017年1月,美國國際戰(zhàn)略研究學者、新自由制度主義的代表人物、克林頓政府助理國防部長、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在歐洲新聞網中發(fā)表的文章里正式提出“金德爾伯格陷阱”理論,引起學術界和媒體的關注。
在美國出現(xiàn)巨大困難的時候,人們的目光很自然轉移到中國。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它是否有意愿為提供全球公共產品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美國和美國所領導的西方,被視為全球公共產品的主要提供者,如穩(wěn)定的氣候、穩(wěn)定的金融或航行自由。
不過,對中國來說,盡管繼續(xù)引領全球化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但要擔負起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的責任并非易事,因為維持這個體系既有助于實現(xiàn)中國內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也有助于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問題并非在于中國是否有意愿,而在于要回答一系列問題:中國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如果不能單獨提供,中國如何可以和其他國家一起提供?即使中國既有意愿也有能力,那么其他國家會很容易接受中國的角色嗎?
中國要幫助避免落入金德爾伯格陷阱,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實現(xiàn)和國際自由經濟秩序的深度融合。如果能夠順利融合,并且讓其他國家確信,那么中國會比較容易擔負全球化領頭羊的責任,不僅自己可以,也可以和其他國家一起共同提供全球公共產品。如果不能,那么中國的外部崛起就會變得非常困難,甚至會和西方處于一個對立的狀態(tài)。
原因很簡單,今天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系遠非當時英國和美國之間的關系。有兩個客觀條件使得美國當年能夠順利從英國手中接過國際體系的領導權。第一,當時的美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國,到19世紀90年代,在經歷了長期的孤立主義之后,美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并且也已經通過各種方式解決了周邊外交問題。第二,歐洲近代以來經歷了反復的戰(zhàn)事,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盡管它們具有共同的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和類似的政治制度,但各國之間因為戰(zhàn)爭互不信任,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能力充當領袖。
這個時候,它們需要邀請另外一個國家來擔任領袖,而美國和歐洲之間所具有的共同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制度,使得美國具有了天然的條件來領導歐洲??梢哉f,美國是被歐洲“邀請”成為世界領袖的。盡管一戰(zhàn)之后美國從英國手中接過了國際領導責任,但沒有充分的準備提供公共產品,從而沒有能力避免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不過,二戰(zhàn)之后,美國接受了教訓,及時推出馬歇爾計劃,在最短的時間內復興歐洲被戰(zhàn)爭破壞了的經濟,有效鞏固了西方盟主的地位。
那么今天的情況又如何呢?有幾個要素很確定。第一,盡管美國已經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單獨維持世界體系,但它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軍事強國。更重要的是美國要繼續(xù)維持其霸權,千方百計地遏止中國崛起?;蛘哒f,美國不愿意與中國分享更多的國際空間。第二,盡管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并且也是最大的貿易國,但中國本身仍然是發(fā)展中國家。中國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提供全球公共產品,其未來主要的精力仍然要放在國內的發(fā)展上。第三,中國和美國具有不同的價值觀、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體系。不僅美國,很多西方國家對中國沒有足夠的信任。
因此,中國所面臨的情況是,盡管客觀上世界經濟需要中國扮演新的領頭羊和提供公共產品的領導者,但很多(西方)國家對中國仍然不夠信任。今天西方世界對中國的看法主要有以下4種。
第一,因為中國不同的價值體系、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制度,中國是當前國際自由經濟秩序所面對的主要威脅。第二,即使不會破壞現(xiàn)存國際秩序,但中國把這個國際秩序視為一種外部強加的東西,并不符合中國的最大利益。一旦在國力方面超越美國,中國就不會維護這個秩序。第三,中國現(xiàn)在接受這個秩序,主要是因為中國可以從這個秩序中獲得巨大利益。中國一直在免費享受好處,而沒有擔負足夠的責任來提供公共產品,因為沒有認識到強大的國力所附帶的重大國際責任。第四,美國和自由主義世界不必擔心中國的崛起,因為中國永遠不會超過美國。美國的衰落只是相對的,現(xiàn)在的困難也是暫時的。美國和西方的制度具有強大的修復功能,對世界的主導是可以持續(xù)的。
在回應西方的各種錯誤認知上,中國本身直到今天仍然處于一個被動的地位。中國最常用的一種簡單解釋是:中國沒有領導世界的野心。不過,這種解釋已經遠遠不足以減少人們對中國和現(xiàn)存國際秩序之間的關系的擔憂。其他國家很難相信一個不斷崛起的中國,會一直是現(xiàn)狀的接受者和維護者。在世界經濟面臨困境的今天,更多的國家也不容許中國和現(xiàn)存秩序之間的關系只停留在今天的水準。
的確,今天西方面臨巨大危機,是中國提升自己國際話語權的一個機會。既然中國已經是世界經濟體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沒有任何可能性與世界經濟體分離,那么中國不能坐等他國的“邀請”,而要主動出擊,和國際自由經濟秩序對接,不僅容納現(xiàn)存話語,而且進一步發(fā)展話語,搶占國際話語權的制高點。
中國和國際自由經濟秩序進一步對接的話語和實踐,至少要包括如下幾個部分。
第一,接軌。這是中國的選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選擇和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接軌,并且獲益于這個秩序。中國得益于聯(lián)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西方視為體現(xiàn)自由主義經濟秩序的國際機構。
第二,承擔國際責任。中國是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中擁有否決權的5個國家之一,在各個國際機構內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承擔越來越大的責任。中國現(xiàn)在是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的第二大出資者,并積極參與聯(lián)合國有關埃博拉和氣候變化的行動計劃。
第三,改革和發(fā)展。中國意識到全球治理體系出現(xiàn)的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不過,解決不是要通過革命,而是要通過改革。例如世界經濟不平衡是因為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權力配置上的不公平所致。新興經濟體和發(fā)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以上,但并沒有反映到全球治理體制上。
中國這樣做并非為了一己之私利,也不是為了對付西方,而是為了實現(xiàn)可持續(xù)的全球治理。改革是為了發(fā)展。全球化仍然是促進發(fā)展的有效途徑,而發(fā)展是解決今天各國所面臨的問題的有效途徑。國際自由經濟秩序仍然有效,但需要通過改革而得以改善。
第四,創(chuàng)新與補充。中國不僅要改革現(xiàn)存國際治理體系,使之更可持續(xù)和合理,而且要以自己的力量來繼續(xù)發(fā)展和補充這個體系。例如,2015年,中國發(fā)起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并不是如有些人認為的要取代世界銀行或者其他國際的和區(qū)域的組織,而是對現(xiàn)存體系的補充。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組織并非是中國一國的事情,更是大家(各國)的事情;并且新設立的組織依然遵守國際法,并與現(xiàn)存組織和體系展開合作。
第五,中國也要在自己的方案里面,表明自己不會做什么。中國接受國際自由經濟秩序的合理部分,但不會接受和重復不合理的部分,主要表現(xiàn)在政治經濟兩大方面。在政治上,中國不會像美國那樣,把自己的政治體制強加給其他國家。西方在全世界到處推行西方式民主,今天世界一些地區(qū)的無序狀態(tài)是接受了不合理的政治體系所致,是西方一些國家到處推行民主的結果。中國一方面會繼續(xù)推進全球化,但另一方面也會繼續(xù)強調主權國家的重要性。主權國家仍然是國際社會最有效的治理單元,一旦這個治理單元被破壞,世界會變得更難以治理。在內政方面,中國會致力于內部治理體系的改善,但不會把自己的治理體系強加給其他國家,其他國家的內政,中國繼續(xù)實行不干預政策。
在經濟上,中國會致力于建設一個更具有包容性的經濟秩序。中國不會建立像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那樣的區(qū)域或者國際性經濟組織,把一些國家排擠在外,而是要建立類似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這樣的具有廣泛性的經濟組織。
中國的這些主張很重要,因為很多國家都深受西方的干預主義和排他主義之苦。但這些并不是國際自由經濟秩序的主體,更多的是和西方個別國家的自私政策具有相關性。中國要意識到,這些是可以加以改革的,而不能因為這些而去否定整個國際自由經濟體系。
這些年來,中國在和國際自由經濟秩序接軌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在經濟方面,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話語和行為越來越有信心。和國際自由經濟秩序的深度融合,不僅有助于中國本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和平崛起,也有助于避免世界落入金德爾伯格陷阱和維護世界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這是一件利己利人的事情。
(摘自中信出版集團《中國的當下與未來》 作者:鄭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