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春 孫偉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家對早期閱讀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越來越重視家庭中的親子共讀,全社會也都在倡導全民閱讀。同學們,你們喜歡閱讀嗎?從中獲得了哪些樂趣和知識?還記得父母是什么時候給你們讀第一本書的嗎?今天,讓我告訴你們,為了讓你們愛上閱讀,父母都做了哪些努力。
什么是“未來家庭教育計劃”?
2018年起,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中國兒童中心、好未來教育集團共同組織開展“未來家庭教育計劃”公益項目。項目覆蓋全國20余個?。ㄊ校?,100余家校外教育單位,吸引成千上萬個家庭積極參與。2020年,“來來家庭教育計劃”項目根據疫情防控要求,積極調整親子閱讀指導服務模式,組織開展了七期“親子共讀系列云演講”活動,為廣大家庭送上一份特別的溫暖。
為什么要給孩子讀書
寶寶出生之后,父母就可以給他讀書了,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里7個月的時候,也就是在胎兒期的時候,就已經能夠聽到子宮外的聲音,能夠聽到爸爸媽媽和周圍的聲音了。
寶寶出生之后,每天給他讀書,能夠促進寶寶的認知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情緒社會性發(fā)展等。等到2歲左右,寶寶的語言能力進入了快速發(fā)展期,這個時候的寶寶能夠聽懂很多話語,也能夠根據他看到的內容,說出一些自己的觀點。如果是從出生就開始進行親子閱讀的寶寶,就真的已經成為一個小小閱讀者了。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父母還可以和孩子共讀一些關于幼兒園、緩解分離焦慮的書,幫助孩子很好地度過這一過渡期。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每一頁上的文字會逐漸增加,從圖畫書過渡到橋梁書,這種書籍也可以幫助孩子邁入小學的學習生活。
從科學研究上來說,盡早開展早期閱讀,能夠促進寶寶全方位的發(fā)展。現(xiàn)在,科學研究已經證實,有過早期閱讀經歷的孩子,從小喜歡親近書,知道從書中能夠了解到很多的知識,可以為未來的學業(yè)做好準備,讓未來的學習更加順利。除此之外,與孩子開展親子共讀,也有助于增進親子關系,給孩子建立安全感。
什么是互動閱讀
在兒童早期發(fā)展的時間段,家長要關注兒童早期發(fā)展的三個核心概念,即經歷(經歷塑造大腦結構)、危害性壓力(危害性壓力阻礙健康發(fā)育)和互動(“發(fā)球一回球”式互動塑造大腦環(huán)路)。在生命早期的1000天,孩子所在的生活環(huán)境、他所經歷的事情都能夠塑造、影響大腦結構;危害性壓力,比如漠視、冷淡等會引發(fā)孩子成年后的身心健康問題;成人和孩子之間的互動要像打乒乓球一樣——我打給你,你回給我,這樣有來有往的互動能夠更好地塑造大腦的環(huán)路。
以讀、寫和語言能力為例,當嬰兒看見一個物體,而成人說出其名稱時,嬰兒的大腦就會將特定的聲音與對應的物體聯(lián)系起來。隨后,成人教兒童識字時,會向他們展示這些聲音和物體還可以用書本中的符號來表示。在成人的持續(xù)幫助下,兒童開始看懂文章,并最終學會書寫。每個階段都基于前一階段的成果,所以,成人自孩子的嬰兒時期起,就要持續(xù)與他進行“發(fā)球一回球”式互動,這樣能為孩子未來的學習行為和身心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何讀出學習力
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養(yǎng)閱讀力和學習力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首先,可以通過閱讀讓孩子與書本之間建立起很好的鏈接,讓孩子親近書、了解書、愛看書,和書籍之間產生一種情感的鏈接。其次,在閱讀過程中,要幫助孩子拆解文章和故事的結構,帶著孩子去復述故事,一起反復多次談論故事的人物、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等,這樣,孩子在日后進行自主閱讀的時候,也會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此外,還要幫助孩子提升理解力,不僅要理解文字,還要體會文字背后的情感。最后,要重視孩子的表達,也就是輸出,可以鼓勵孩子多去涂鴉,讓孩子指讀文字,除了寫出來,還可以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孩子在這些過程中,從一個被動的信息接受者逐漸變成主動的認知表達者,這樣才真的是會讀書一讀好書、讀好書一會讀書了。
本期專家:王健櫪
兒童早期閱讀研究者、實踐者,樂米樂兒童發(fā)展研究中心創(chuàng)始人、首席研究員,國家衛(wèi)健委——聯(lián)合國兒童會養(yǎng)育照護小組項目培訓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