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豪
一次考試,小A的成績非常糟糕,這已經是他第二次成績不理想了。小A看到試卷上的分數,當著老師和全班同學的面,狠狠地把試卷撕成了碎片。小A的反應中包含了對成績不理想的傷心和失望、對自己的不滿、對未來的焦慮等情緒。當學生出現這些負面情緒時,教師應科學應對和適時疏導,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以小A的事情為例,教師可分四步進行科學引導。
第一步,接納其負面情緒。當學生處于負面情緒中時,教師的說理通常是無效的,生硬的說教和否定甚至會激起學生更強烈的情緒反應。因此,面對小A這一行為,教師首先應表示接納和理解,這樣才能打開與學生溝通的大門。教師可以走過去輕輕地說:“我知道你對這個成績很不滿。老師從你的舉動中看出你還是很在意成績,很想考出更好的成績?!蓖缘慕處熯€可以用擁抱、輕撫其后背或肩部等肢體接觸表達對學生的接納和理解。
第二步,傳授平復情緒的技巧。教師對學生的情緒表示接納和理解后,學生的情緒一般會漸漸穩(wěn)定,愿意和老師溝通。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傳授一些常見的平復情緒的方法,比如呼吸放松、漸進式肌肉放松、轉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等。小A撕碎試卷,其實就是宣泄和表達情緒,教師可以借機引導他學會合理地宣泄和表達:“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來,我們做一個深呼吸……”或者“來,老師教你一個更好的方法,握緊拳頭,用力,再用力……”如果學生的情緒反應較激烈,短時間難以平復,還可以讓學生自由繪畫,待學生情緒平靜后再溝通。
第三步,引導學生區(qū)分“我能控制的”與“我不能控制的”。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建立在“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一信念的基礎上,所以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這種信念。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意識到雖然有時候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但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比如,“生氣的時候真的很想打人”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情緒和想法,但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選擇“打人”或“不打人”。
第四步,傳授情緒表達與調節(jié)的方法。學生之所以會做出不恰當的情緒反應,在于他們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和心理需求,或者缺少必要的情緒調節(jié)和應對方法。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景,向學生傳授表達和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如向人傾訴、把自己的情緒和心理需求寫出來或畫出來、換個角度想問題、使用非暴力溝通和“我信息”的方法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和心理需求等。待小A的情緒平復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小A從另一個角度認識這次糟糕的成績:這正是一次發(fā)現自己知識缺漏的機會,是一件好事。隨后引導小A積極面對,分析原因,尋找對策。
整個過程中,接納學生的情緒是基礎。教師只有真正地接納學生的負面情緒,才能察覺學生情緒背后隱藏的信息:憤怒的背后也許是心理需求的滿足或目標的達成受到阻礙,悲傷的背后也許是失去了珍視之物或愿望落空了,焦慮的背后也許是缺乏應對某事物或情景的能力。只有接納學生的負面情緒,發(fā)現其背后的隱藏信息,才能引導學生合理地表達和調整,從而積極地應對。
更重要的是,教師要為學生樹立情緒管理的榜樣。面對學生不合適的言行,教師肯定也會出現負面情緒,應在接納自身負面情緒的基礎上,待情緒平靜之后再表達自己的感受,以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積極處理。身教勝于言傳,班主任只有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做學生情緒管理的榜樣,才能培養(yǎng)出科學控制情緒的學生。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十小學)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