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頔 陳藝
摘要:封神電影宇宙是將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以及相關的藝術作品,進行影視化改編,通過十幾部電影的創(chuàng)作,從而形成的一個自給自足的電影內(nèi)部世界?!督友馈愤@部電影,作為封神系列的第二部電影,在前者《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基礎上,幫助“封神電影宇宙”的形成。本文對電影宇宙和封神電影宇宙進行界定;從封神電影宇宙的敘事空間的角度出發(fā),探索了仙界和妖界;闡述了《姜子牙》中何為公平主題的重新定義,升華了《哪吒之魔童》中關于公平性的探討。
關鍵詞:封神電影宇宙? 電影宇宙? 敘事空間? 主題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1)06-0156-03
一、電影宇宙與封神電影宇宙
在當下的學術研究中,封神電影宇宙,又可以稱之為封神宇宙。經(jīng)查閱文獻發(fā)現(xiàn),沒有專家學者對封神電影宇宙提出過一個明確的定義,本文將從電影宇宙和封神故事體系兩個方面來闡述何為封神電影宇宙。
(一)電影宇宙的概念
電影宇宙是指利用多個系列的電影,來創(chuàng)作出一個獨屬于電影的內(nèi)部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有著共享的價值觀、互為因果關系的敘事線索、隨時隨地可以客串的人物。最早將電影宇宙這個概念付之于行動的是漫威影業(yè),它用了3年時間,發(fā)行了這6部電影《鋼鐵俠》《無敵浩克》《鋼鐵俠2》《雷神》《美國隊長》《復仇者聯(lián)盟》,使漫威宇宙初具雛形。而目前在學術界常常提到的封神宇宙,就是借鑒漫威宇宙所提出的一個概念。出于學術研究的考慮,在本文中不再使用封神宇宙,而是使用封神電影宇宙。
(二)封神電影宇宙的概念
封神電影宇宙是影評人看完《哪吒之魔童降世》后所提出的一個想法,旨在建立一種具有中國傳統(tǒng)色彩的動畫電影世界。封神電影宇宙這一概念是以網(wǎng)友們在豆瓣上的討論為起點,并由一名為judyclouds的網(wǎng)友所提出的關于封神電影宇宙四個階段的設想為高潮。
“封神”這個詞取自于明代的小說《封神演義》,講述的是周武王順應天命,討伐商紂王。作者將歷史史實和民間傳奇話本等相結合,在《武王伐紂平話》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一個充滿神奇瑰麗的封神世界。《封神演義》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空維度。第一個維度是仙界,主要人物是太乙真人等;第二個維度是人間,主要人物是周武王等;第三個維度是妖界,主要人物是妲己等。第一維度的仙界掌管著其他兩個部門的運作,如紂王酒后亂性,題了一首淫詩,戲弄女媧娘娘,這引起了妲己奉命迷惑紂王,并加速了商朝滅亡。而《封神演義》中相互交叉的情節(jié)和人物,同這三個維度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封神故事體系。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對封神電影宇宙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封神電影宇宙將明代小說《封神演義》進行影視化改編,通過十幾部電影的創(chuàng)作,從而形成了一個電影內(nèi)部的世界。從藝術創(chuàng)作的角度講,在這個共同的世界中,有著共享的世界觀、復雜的人物關系、交織在一起的敘事線索;從藝術鑒賞的角度說,在這個共同的世界中,觀眾可以對影片和彩蛋進行解讀,預判情節(jié)的走向,預測人物的行動和命運,最終以創(chuàng)作者身份幫助電影宇宙的構建,從而獲得參與感和滿足感?,F(xiàn)如今,我們能從《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這兩部電影中看出一些封神電影宇宙的痕跡。
二、封神電影宇宙空間的探索
從電影宇宙的概念入手,要想形成一個較為成熟的封神電影宇宙,探索出一個新的敘事空間是必不可少的。以漫威宇宙為例,2008年4月的《鋼鐵俠》、同年6月的《無敵浩克》、2010年5月的《鋼鐵俠2》,這三部電影的敘事空間是地球。而2011年5月上映的《雷神》首度將故事發(fā)生的地點移出了地球,講述了九界、阿斯加德、冰巨人星球所發(fā)生的故事,探索出了漫威宇宙的新邊疆。同理可得,《姜子牙》故事發(fā)生的地點設定在云霧飄渺仙界和充滿詭譎色彩的妖界,的確可以助力封神電影宇宙的形成。
(一)仙界:靜虛宮、斬妖臺和歸墟
《姜子牙》講述的是眾神之長的姜子牙因誤放九尾妖狐,而被師尊貶去北海思過,最終得以查明真相,反抗權勢的故事?!督友馈愤@部電影中使用影視的特效呈現(xiàn)出了三處典型的仙界場景:靜虛宮、斬妖臺、歸墟。而將這三個場景連接在一起,對應的是姜子牙手持打神鞭誅殺狐妖的情節(jié)。
靜虛宮,又名玉虛宮,是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和十二金仙的居住場所,位于昆侖山之巔。玉虛宮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存在,它是武當山建筑群中最大的宮殿之一,始建于明永樂年間。導演在描述靜虛宮時使用推鏡頭和跟鏡頭來模擬姜子牙登天梯的視點,讓觀眾產(chǎn)生一種沉浸式的感覺,同時使用向上運動的快速移鏡頭,表現(xiàn)天梯盡頭、層層白云背后的靜虛宮,再配合全景和遠景鏡頭,表現(xiàn)蕓蕓眾生仰望天梯的畫面,一種不怒而威的嚴肅感直逼人心。
斬妖臺是審判狐妖的重要場景,是作者在小說《封神演義》中進行藝術想象和虛構后所形成的地點。而導演在處理這一場景時,使用放在搖臂上的攝影機,以一種大幅度的搖動攝影方式將斬妖臺的雄偉呈現(xiàn)出來,再配合全景鏡頭和中線構圖法,使姜子牙同狐妖處于同一水平線上,姜子牙位于前景的位置,而狐妖被鐵鏈牢牢吊掛在空中,形成了一種我強敵弱的效果。如果說斬妖臺是斬殺狐妖肉身的場所,那么歸墟則是狐妖元神和狐族的另一版“斬妖臺”?!皻w墟”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列子·湯問》: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簡單而言,歸墟就是傳說中海水歸宿匯聚的地方,是個深且無底的海下的巨壑。在影片《姜子牙》中,姜子牙因誤信師尊之言,用小九之命解開了封印在歸墟下的狐族怨魂。而師尊以狐族反叛為正當理由,降下圣器,完成統(tǒng)一三界的宏偉目標。
(二)妖界:北海古戰(zhàn)場和幽都山
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敘事空間放在人界不同,《姜子牙》這部電影是從仙界和妖界這兩大維度探索了封神電影宇宙的敘事空間。影片《姜子牙》在妖界場景的塑造中,著重描寫了北海古戰(zhàn)場和幽都山這兩個地方,而將兩者聯(lián)結在一起的是姜子牙幫小九尋找生身父親這一情節(jié)。
北海,一詞所指因時而異,初為北方遠僻地域泛稱,春秋戰(zhàn)國時指今渤海;《左傳》僖公四年(前656),齊侯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睹献印ち夯萃酢分^齊宣王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而影片《姜子牙》所提到的北海古戰(zhàn)場是在影片中特指此次封神大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導演在這一情景中不再采用運動鏡頭,而是使用固定鏡頭,客觀地呈現(xiàn)出戰(zhàn)死將士的尸骨、殘破無人的村莊。為了增加場景的真實性,導演還在其中增加了怨魂和召喚怨魂回家的骨片風鈴這兩個元素,側面描寫了封神大戰(zhàn)的非正義性、殘酷性。
幽都山,今在北京市昌平縣西北三十里,在古代稱之為北方之地?!稌虻洹罚骸吧昝褪逭贩?,曰幽都”?!恫坛?集傳》:“朔方,北荒之地……日行至是,則淪於地中,萬象幽暗,故曰幽都”。而影片《姜子牙》中所提到的幽都山既是紂王封為姻緣神之地,又是狐妖元神封印之地。導演在描寫幽都山這一場景中,延續(xù)了北海古戰(zhàn)場的視覺手段,繼續(xù)使用固定鏡頭,客觀呈現(xiàn)石林和黑花。但為了呈現(xiàn)幽都山的神秘莫測和波譎云詭,在固定鏡頭基礎上還使用具有強烈對比作用的紅藍兩色作為影調(diào),幫助呈現(xiàn)幽都山這一場景。幽都山這一場景是姜子牙信念動搖的地方,在幽都山,他失去了親密戰(zhàn)友四不像;也是在幽都山,他發(fā)現(xiàn)了宿命鎖為師尊所綁的事實。
三、封神電影宇宙主題的深化
主題是導演所表達的思想觀念,是借助情節(jié)、敘事、人物等諸多要素共同呈現(xiàn)出的一個中心思想。從目前已用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這兩部封神電影來看,他們共同討論的主題是公平與不公的問題?!赌倪钢凳馈分v述了面對成見和不公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奮力反抗,用自己的力量搬走人心中的石頭。而《姜子牙》則是在前者的基礎上進行深化,探討何為公平這一問題。
(一)公平性:反抗不公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導演將這種反抗性置身于哪吒身上,使人物呈現(xiàn)出現(xiàn)代性的思想。首先,是魔丸和靈珠身份的對調(diào)奠定了反抗的基調(diào)。影片中姜子牙使用符咒偷走了靈珠,而此時陳塘關百姓正在歡歡喜喜迎接靈珠轉世,有奏喜樂的、有放鞭炮的、甚至還有媒婆上門提親的,但當他們看到哪吒所具有的破壞力,對他們生命財產(chǎn)所具有的潛在威脅時,直接要求封印甚至處死哪吒;其次,哪吒身上的反抗性還體現(xiàn)在父子關系上?!赌倪隔[海》版本中是這樣處理的:父親是絕對權威和正確性的代表,哪吒作為反抗封建的角色出現(xiàn)。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受到當代家庭關系的影響,父親的權威性降低,同普通父母一樣,有著疼愛孩子的心,才會有代替哪吒抵抗天雷劫的人物行動,但當哪吒知道這個真相后傲嬌并含淚的說出:“我的命自己抗,不連累別人”的話。雖然影片與前版《哪吒鬧海》相比,父子矛盾變得更加緩和弱化,但是從反抗命運這一個層次看,哪吒在這里反抗的不是封建父權,而是冥冥之中命運的捉弄,這個命運就是元始天尊為摧毀魔丸而預先設定的天雷劫。最后,哪吒身上不認命的反抗精神還體現(xiàn)在哪吒對戰(zhàn)敖丙這一情節(jié)之中。敖丙是龍王三太子,被天界定義為妖族,老龍王為了讓子孫逃離囚禁的命運,便和申公豹聯(lián)手奪取靈珠,使其附身于敖丙身上。故而敖丙身上既有復興龍族的使命,也有擺脫身為妖族的枷鎖。哪吒雖是魔丸,但從不認為自己是妖族,用劇中人物臺詞就可以很好地概括:是人是妖自己說了算。哪吒這部電影是一部表現(xiàn)人的反抗性影片,但影片不是一味地反抗世間所有,而是在反抗命運,是一種不同于俄狄浦斯王的反抗。
(二)公平性:何為公平
第二部作品——《姜子牙》,主創(chuàng)人員通過姜子牙四登天梯時的心境變化和三次身份的轉變,表達出了影片的主題:無論何等身份,都不可欺瞞、不可操縱、不可不救。姜子牙四次登天梯為:第一次登上天梯是立下誓言拯救蒼生, 當時的身份是“年少”姜子牙。那時的姜子牙就立下誓言,他愿追隨師尊,成為一個守護蒼生的神。正是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姜子牙才能在封神大戰(zhàn)中,一戰(zhàn)成神,受萬人景仰。也是從最初就定下守衛(wèi)蒼生的誓言,才會有后面放走元神、砸毀天梯的人物行為;第二次是堅定信念誅殺狐妖, 再次登上天梯時的身份是“老練”姜子牙。故事背景是封神大戰(zhàn)結束,一切塵埃落定,要斬殺九尾妖狐。這時的姜子牙經(jīng)歷了生離死別,目睹了馬革裹尸,早已沒有年少時“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氣,而是多了幾分對天下蒼生的憐憫感和責任感,所以姜子牙在看到狐妖體內(nèi)無辜元神,才會有了一念之善;第三次登上天梯是理想動搖討問師尊,這時姜子牙的身份是“潦倒”姜子牙。在同狐妖戰(zhàn)斗中,他發(fā)現(xiàn)小九和狐妖之間的宿命鎖是師尊所上,為了探清背后的實情和解開宿命鎖,在申公豹的幫助下再登天梯。這時候的姜子牙對師尊和師尊口中的天道產(chǎn)生了疑惑,在同師尊的辯論中,他明白了一人與蒼生的關系,一人如露水,蒼生如江海,一人同蒼生是沒有分別的;第四次登天梯是重拾誓言自護蒼生,這時他的身份是“神化”姜子牙。他本以為送小九進入輪回后,便可以轉世投胎成為普通人,但他依舊沒有想到這依然是師尊的局中局,也終于明白封神大戰(zhàn)只不過就是假借蒼生幌子而行的不義之舉,世間還會有下一個狐族,還會有下一個無辜之人。頓悟后的姜子牙,自己突破了師尊所設下的封印,神力得到了恢復,也解開了捆綁小九和狐妖之間的宿命鎖。
《姜子牙》對公平性的重新定義同《哪吒之魔童降世》面對不公怎么做的探討,在主題深化層面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這種嘗試所形成的效果類似于《美國隊長3》對漫威宇宙大主題的升華作用。漫威宇宙所討論的電影母主題:超級英雄為了人類共同的安全,選擇自我犧牲,同邪惡進行斗爭。而在2016年5月6日上映的《美國隊長3》中主要探討的卻是:超級英雄制約邪惡,那么該由誰來制約超級英雄這一沉重主題?!睹狸?》從超級英雄的內(nèi)戰(zhàn)出發(fā),來思考制約和自由的關系,點明超級英雄是具有人性的,是需要被引導和制約的,我們不僅需要超級英雄來制約邪惡,更需要一個“帶腳鏈”的超級英雄。
四、結語
《姜子牙》是在爆款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后的另一部作品,是頂著上一任光環(huán)的動畫電影,即使有微微的瑕疵,也會被觀眾拿著放大鏡觀看,并且彩條屋創(chuàng)立了一種新型的電影發(fā)行方式,將《魔童》和《姜子牙》進行捆綁型互動,很自然地讓觀眾們誤認為后者與前者是同類型、同風格的影片,這也就造成了如今《姜子牙》口碑兩極化的現(xiàn)象。但本文意圖從“封神電影宇宙”的角度對《姜子牙》這部電影進行解讀,從敘事空間和主題深化這兩個層次說明影片《姜子牙》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希望本文能為當下影片評論提供新觀點,能為后續(xù)影片創(chuàng)作提供新想法,能為學術前沿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張啟忠.《姜子牙》:犀利沉思和動畫娛樂的懸隔與縫合[N].中國電影報,2020-10-21(002).
[2]于昊.“漫威模式”對中國電影構建“電影宇宙”的啟發(fā)[J].西部廣播電視,2019(04):153+155.
[3]杜梁.從“軸心都市”到“多元宇宙”:超級英雄電影的空間圖景建構[J].當代電影,2018(11):65-69.
[4]王麗.從史實到《封神演義》看武王伐紂故事的流變[D].保定:河北大學,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