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
摘 要: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文章分析家庭對學生成長的影響,探討如何與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更好地相處,指出學校應對農村家庭教育缺失的策略:學會聆聽,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加強德育實踐活動的開展;不怕學生犯錯,學會引導學生。
關鍵詞:學校;農村家庭;教育缺失;思想交流
中圖分類號:G631;G63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6-0036-02
家長作為孩子的榜樣,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處處影響著孩子的思想與行為。而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但如果家長的綜合素質不高,其對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會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孩子的發(fā)展。本文主要對學校應對農村家庭教育缺失的策略進行探討。
一、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家庭教育應滲透于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孩子行為規(guī)范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上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本文從兩個方面介紹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1.物質生活層面的影響
物質生活包括學生的吃穿住行用,這是保障正常生活、學習的基礎條件,于他們而言,不用為每天餓肚子吃什么而發(fā)愁,也不用因為沒有暖和的衣服穿而擔心,他們只需要專心致志將心思放到學習上即可。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良好的物質條件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學習氛圍。例如,家長可以為孩子購買英語點讀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科技產品。同時,海量優(yōu)質的資源實現了免費共享,孩子們足不出戶,只需要連上互聯網便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查漏補缺,選擇自己能夠接受的學習模式,這有利于提升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反之,若沒有良好的物質條件,學生整日為基本生存而東奔西走,何談學習?此外,還有家長還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弘揚勤儉節(jié)約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不要讓孩子樹立不正確的金錢觀。
2.精神教育層面的影響
精神教育旨在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思想道德品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自身素質與修養(yǎng)十分重要,可以說,父母的“三觀”及道德行為準則,都在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和諧的家庭氛圍,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條件,就像照鏡子理論:當你笑時,你對著鏡子笑鏡子里的人也會笑;當你愁眉不展時,鏡子里的人也是如此;如果你對著鏡子大喊大叫,那么鏡子里的人也會怒氣沖沖地對你大喊大叫。當孩子生活在充滿愛的家庭里,他會覺得生活中的一切都非常美好。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因為一次考試發(fā)揮失常,有的家長會大聲呵斥,否定他的努力,因為在家長的眼里結果最重要。有的家長則心態(tài)平和,引導鼓勵孩子直視錯誤,再接再厲。兩種態(tài)度,都影響著孩子日后的學習態(tài)度。父母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更好地引導幫助孩子,促進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如何與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更好地相處
前面我們探討了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們將話題延伸,探討學校應該如何更好地與在讀的農村學校的學生交流相處。
1.與孩子一起創(chuàng)新學習模式,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
為了更好地進行課外輔導,教師應該打破傳統(tǒng)的模式,不斷進行探索創(chuàng)新,尋找孩子喜歡并且適合其學習特點的方式。家長要學會與孩子一起學習,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得孩子能夠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2.空閑時間,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也逐漸加快,部分農村家長忙著自己手頭的事,無暇顧及孩子,對孩子的教育存在缺失。為此,學校應該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在空閑時間為學生送去問候和關心,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3.嘗試與孩子做朋友
傳統(tǒng)教學中,孩子認為老師不可侵犯,往往對老師言聽計從,無形中在彼此之間筑起了一道心墻。但是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漸漸會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模式,并愿意與別人進行交流。這時,教師應該放下固有的姿態(tài),嘗試和孩子做朋友,耐心傾聽他們的想法,并給予適當的支持和引導,讓他們更好地學習。
4.不要吝嗇夸贊,學會贊揚孩子
贊揚對于孩子來講,是對于他們的一種肯定,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學習以及成長。在孩子的成長階段,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與長處,并對孩子做得棒的地方給予表揚,不要吝嗇自己的夸獎,因為教師的一句夸獎可能是孩子前進的巨大動力。教師還要學會賞識孩子,這有利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美、探索美、追求美。
三、學校應對農村家庭教育缺失的策略
1.學會聆聽,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
孩子可以與自己的父母做好朋友,可以對父母敞開心扉,訴說自己的各種想法。作為家長,要學會耐心傾聽,對孩子正確的想法給予鼓勵與支持,對孩子不正確想法要積極引導,并給予解決的方案,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農村家庭教育的缺失,會使孩子的思想變得局限,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細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多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流。例如,孩子覺得自己在繪畫方面有特長,想去參加繪畫比賽,教師一定要給予大力支持。教師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耐心聽取孩子的想法,為孩子樹立榜樣。這樣,一方面肯定了孩子的想法,有利于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能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利于教師更好地與孩子相處。
2.加強德育實踐活動的開展
開展德育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教師要將其貫徹落實,并大力開展德育實踐活動。例如,可以開展有關德育知識的手抄報活動,選取優(yōu)秀作品在班級內進行展覽等。再如,可以開展助人為樂活動,讓學生領略幫助他人的無限魅力,不斷提升個人修養(yǎng)。行動與思想必須同步,光說不做假把式,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親身經歷,對德育有更為深刻的認知。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又增強了學生參與德育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3.不怕學生犯錯,學會引導學生
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有無數次大大小小的錯誤,這些錯誤的出現像一個個警鐘,敲醒了我們,告訴我們此路不通,要另辟蹊徑。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吸取錯誤帶來的教訓。學生思考問題還不夠全面,對于事物的認知較為淺薄,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途徑,不要讓錯誤將學生打倒,要讓學生學會從哪里跌倒就要從哪里爬起來。舉個簡單的例子,學生之間難免會發(fā)生摩擦,教師知道后,要先詢問事情發(fā)生的起因,不能沒問清事情緣由就臭罵學生一頓,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教師應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引導學生去化解這個糾紛,主動向同學道歉示好,并告訴學生正確的處理方式:可以找同學好好溝通,不要一言不合就吵架,這樣不僅影響和氣,也不利于自己形象的樹立。教師不要因為學生一次犯錯就否定他,要學會積極引導學生面對錯誤,讓學生吸取教訓,以后不要重蹈覆轍。
四、結語
總之,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農村學校、教師、家長要重視學生的教育。這樣,學生才能具備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優(yōu)秀品質,擁有一顆愛國之心,心懷國家,努力學習,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鶴琴.家庭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李國霖.提升家校合作的主體性[J].中國家庭教育,2004(01).
[3]高玉祥.個性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4]馬仲良.新形勢下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