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輝
勇于擔當、積極作為,是黨對各級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重要保障。然而,記者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基層一些機關和單位中存在一批“我不會”干部:他們不僅不以避事為恥,反而常將“不會”掛在嘴邊,理直氣壯推諉卸責。(半月談網(wǎng)2月1日)
制訂方案說不會、解決問題說不會、落實任務說不會,甚至連打印個材料也說“我不會”,真不知道這樣的干部到底會干什么。按理說,這也不會那也不會,自己應該抓緊學習才是??梢恍└刹科贿@樣,他們不論遇到大事小事習慣于以一句“我不會”把皮球踢出去。而且,還說得理直氣壯,一副“我就是不會看你能把我咋地”的模樣。
這種理直氣壯在一些機關和單位并不鮮見,在有的地方甚至成了一種風氣??蛇@要是發(fā)生在民營企業(yè)會怎樣呢?這也不會、那也不會,不能創(chuàng)造價值,在一個公司還待得下去嗎?不會干事不說,動輒還以此為理由消極怠工,不被要求卷鋪蓋走人才怪。
問題就在這里,因為身在黨政機關,自認為抱著“鐵飯碗”,即便不干事也不會影響收入;即便把“我不會”說得理直氣壯,領導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樣,該發(fā)的錢一分不會少;有時鬧一鬧,上級領導還得來哄。這種“恃寵而驕”的病態(tài),折射的正是一些地方在干部考評獎懲上的不科學、不嚴肅。
干部積極投身干事創(chuàng)業(yè)既要靠自身覺悟,更要靠鐵的制度。試想,如果干多干少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還有多少人愿意遇事往上沖呢?如果不干事不犯錯、多干事多挨處分,還有多少人會在急難險重關頭大喊“我會”呢?如果一旦進入機關就端穩(wěn)“鐵飯碗”,即便啥事都不干也不會有被淘汰出局之憂,還有多少人能始終對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盡心竭力、對老百姓的冷暖用心用情呢?“我不會”干部的危害正在于此——放縱一些人以“我不會”為借口少干事、不干事、得便宜,不免形成“逆淘汰”,導致基層干部作風渙散。
黨的十八大以來,包括《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lián)斝伦鳛榈囊庖姟吩趦鹊囊幌盗姓吲e措,從“激勵干事創(chuàng)業(yè)、懲治為官不為”正反兩個方面指向一個共同目標: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有效激發(fā)廣大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熱情。
總體上看,眼下擼起袖子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氛圍是主流。但得過且過、為官不為的心態(tài)也一定程度存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就在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政策精神,進一步完善、落實干部考核評價辦法,讓有為者有位、讓無為者無路,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鮮明用人導向。以此倒逼一些干部從“我不會”到“我會”,從“選擇性會”到“我必須會”。
“為官避事平生恥”。不論是得過且過的“不想會”,是偷奸?;摹把b不會”,還是怕?lián)熑蔚摹安辉笗?,說到底都是尸位素餐,都是令人不齒的行為。隨著考評制度的更趨完善、評價指揮棒的更趨靈敏,“我不會”干部終將混不下去。
還有一些干部是跟不上形勢變化的“真不會”。這樣的干部更不可有不思進取、安于現(xiàn)狀的心態(tài)。相反,以學習提能消除“本領恐慌”,變“我不會”為“我能行”,才能為民干實事,實現(xiàn)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