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積累和訓練。教師的教學不能激進,要循序漸進,可以采用進階式訓練教學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生對寫作知識不夠了解,也就沒有寫作技巧可言,因此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寫作能力比較弱,進階式訓練法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強,沒有合適的學習方法,單憑他們的能力想提高作文水平是極其困難的。因此需要教師教授學生學習方法,指導他們提高寫作能力,激發(fā)他們對寫作的興趣。筆者具有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在我看來,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要先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針對小學作文教學,我提出三個觀點。
一、因材施教,對不同題材的作文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
作文一般分為五類:記敘文、描寫文、說明文、議論文和應用文。小學階段大多寫的是記敘文,所以以記敘文為例:首先,記敘文包括開頭、主體和結(jié)尾三部分,不論記敘的是人還是事,都應該有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過程。其次,記敘文可以選擇運用第一人稱或者第三人稱寫作,這兩種寫作方法各有優(yōu)點——使用第一人稱,文章更有親切感;使用第三人稱,敘事更全面,更能把握全局。最后,在記敘文中加入對話可以反映人物的個性,使文章生動形象。
比如,學習了《父愛之舟》這篇課文后,我讓學生根據(jù)這個題目寫一篇作文。學生運用了大量寫作技巧去增加文章的文采,使文章生動形象,這在無形中鍛煉了他們運用寫作技巧的能力。學生寫完,我將作文收上來,再打亂順序,隨機分發(fā)下去,讓學生自主評閱,要求從作文中至少找到一個優(yōu)點。然后再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把修改好的文章交給我。最后,我對收上來的作文進行批改。我發(fā)現(xiàn),學生修改后的文章質(zhì)量非常好,沒有大的問題,只有極個別的小毛病,可見這個方法特別適用于寫作教學。
二、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想敢說
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先讓他們敢“說”。課堂上,很多學生對教師存在敬畏心理,比較拘謹,不敢發(fā)言、不敢提問,導致課堂氛圍沉悶。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敢于發(fā)言。
比如,講《最后一頭戰(zhàn)象》時,我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然后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并在講解課文時穿插幾則小故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課堂氣氛輕松和諧,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大幅提高;后來的提問環(huán)節(jié),學生都能主動回答問題,完全放開了自己,融入課堂,享受課堂。如此,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對提高寫作能力大有裨益。
三、擴大閱讀量,增加知識儲備
筆者看到好文章或者好句子總會反復閱讀、品味,然后記憶并加以運用,以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個辦法其實也適用于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小學生的閱讀量小,知識儲備量不足,為了幫助他們更快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另一方面要監(jiān)督他們閱讀。通過閱讀,學生不僅能在潛移默化中增加知識儲備量,還能記住一些優(yōu)美句子或詞語,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能提高文章質(zhì)量。
比如,課前的準備時間,我一般不會讓學生干巴巴地坐著發(fā)呆,往往會利用課前的幾分鐘,讓學生閱讀一篇或者兩篇比較優(yōu)美的文章,但文章的難度不會太大,畢竟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強,不能理解太高深的文章。閱讀過程中,學生會嘗試仿寫感興趣的和喜愛的語句,如此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進階式訓練法”無疑是最合適的方法。在課堂上,采用進階式訓練教學法,首先要引導學生閱讀,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量;其次要利用課本插圖,引導學生觀察;最后,要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說、敢寫。經(jīng)過這三方面的進階式訓練,學生便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